徽派“四雕”(竹、木、砖、石)在安徽以歙县、黟县最为典型,它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在明清达到鼎盛。这些精美的雕刻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和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代家具、窗格、笔筒、果盘等工艺。这些雕刻错落有致,层次清晰,栩栩如生,尽显徽派工匠巧夺天工的艺术才华,一向被人们看作是徽州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下面就请跟随我们,去黟县宏村的竹雕师傅胡楠那里看一看!
胡师傅说,做竹雕,先要选材。不但需要选取四五年以上的竹子,而且要会观察竹子的样子,以便根据竹子天生的形态来塑型。挑好竹子之后,就是去青了,也就是把竹子表层的青皮去掉,然后再将去青的部分整体锯下来,用砂纸抛光,放入水中煮半个小时左右,就可以用来做竹刻了。
看过了竹雕,我们再来品尝一种特殊的食品――腊八豆腐。每年春节前夕的腊月初八这天,在安徽黟县,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它的制作方法是先用优质的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个小洞,放入适量食盐,然后拿到冬天的太阳底下慢慢烤晒,并使盐分逐渐吸入,这就做成了腊八豆腐。腊八豆腐的成品入口松软,味道咸中带甜,又香又鲜,既可以单独吃,也可以和肉一起做菜。
尝过了腊八豆腐,我们还可以去品一品产于安徽黄山的毛峰茶。这种茶由清代光绪年间的谢裕泰茶庄所创制。茶树生长在黄山上海拔700―800米山间的荫蔽高湿的环境里,由于黄山上常年云蒸雾罩,因此茶叶能够不受寒风烈日的侵蚀。制茶过程分采摘、杀青、揉捻等多道工序。采摘是在每年的清明、谷雨节气前后,有50%的茶芽符合采摘标准时开采,每隔2~3天巡回采摘一次,一直到立夏结束;杀青,则要在平锅上手工操作,火温在150到180摄氏度之间,茶叶接触锅面时受热须均匀一致,以便达到炒匀炒透,大约3到4分钟后,等到叶质变软,稍有粘性,就可以揉捻了;这一步工序是将杀青适度的茶叶起锅放在揉匾上,慢慢加揉,再经过烘焙,将鲜叶制成毛茶,然后妥善保存。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黄山毛峰的特点,就是“香高、味醇、汤清、色润”。(走基层安徽采访团采盛超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