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澛港三刀即菜刀、剪刀、剃刀,是驰名中外的传统产品。
澛港剪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经久不衰的声誉。早在明末,皖南有一姓龚的手艺人,迫于天灾人祸,来到澛港谋生。他手艺精谌,生产的剪刀颇有名声,后经澛港人鲁义才继承和发展了剪刀生产,被民间称为“澛港剪刀”。到清咸丰年间,有剪工赵永生在芜湖城建立商号,进行出售,因此,又称“赵永生剪刀”,相继还有“赵云生”、“赵源生”、“赵义生”等十余家大小店铺,遍布芜湖城,使剪刀产销愈加兴旺,遐迩闻名。
据《芜湖县志》记载:“剪乃驰名物品,今澛港及本埠(芜湖),剪工达数百人,过芜者莫不购,归以为赠品,盖以尖利耐久,非他处可及也”。清道光年间,澛港剪刀,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展出,荣获奖章。光绪三十三年,澛港剪刀参加南洋赛会,获得甲等银牌。宣统三年参加杭州赛会,获得甲等金牌。可见澛港剪刀早在清朝已驰名中外。这是多少代广大剪工一锤锤敲出来的名牌,是能工巧匠的勤劳结晶。可是,解放前夕,剪刀生产,处于奄奄一息,剪工仅五六十人,年产剪刀不足二万把。
新中国诞生,党和人民政府很重视发展剪刀生产,1953年成立了剪刀生产互助组,1656年建立剪刀生产合作社,1958年办起了芜湖县剪刀厂。剪刀生产蒸蒸日上。
国庆三十周年,澛港剪刀在全国剪刀质量评比时,被评为全国一级品,列为剪刀十大名牌产品之一,澛港剪刀重放异彩。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来,芜湖县剪刀厂,认真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充分发挥优势,精益求精,镶钢均匀,质量过硬,装璜美观、大方。保持了“软剪丝棉不打滑,不带丝,硬剪铜片不卷口,不崩口”的传统声誉。最近在全国剪刀质量评比中,又获得第三名。
近年来,又恢复生产已失传四十多年的银圆剪刀,似银圆般大小,适宜剪花、剪线等细活,携带方便,可供欣赏,已进入国际市场。另外由澛港剪刀发展而来的整枝剪、整篱剪,是十分轻巧耐用的园林工具,每年向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北欧、非州等国出口十万余把。经营澛港剪刀而著名的赵永生剪刀店,在关闭十多年后,于1983年9月重新开业。
现在芜湖县赵永生剪刀厂月平均产量是1949年的产量四倍多。目前仍供不应求,中外顾客纷纷赞曰:“澛港剪刀名不虚传!”
早在明末清初澛港地方已开始打制菜刀,数百年来产量有起有落。现在芜湖县澛港菜刀厂是由解放初十来家菜刀铁铺组成的。1982年,这个厂己发展成为年产十余万把菜刀的地方企业。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山东、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内蒙古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在国内颇有盛誉。
澛港菜刀造型美观,光洁平滑,青钢白铁,质地铮亮,背厚膛薄,刃口锋利,经久耐用,质优价廉。现在生产的澛港菜刀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花色品种,常用的有:方刀、条刀、圆头刀、花鼓刀四种,每个品种均有一、二、三号不同规格。
1979年4月,澛港菜刀在全省同行业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一。国庆三十周年期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轻工业新产品展销会”上,展出的数千把菜刀在开馆的头几天就被抢购一空。安徽轻工业产品在京展销期间,安徽日报社驻京记者专写了一篇报导,其中有“芜湖澛港菜刀这次轰动了北京城………”等赞誉之语。
1976年10月,全国首次菜刀评比在武汉市举行。澛港菜刀以我省优良产品参加了评比,这次参加评比的全国名牌产品共有36家。澛港菜刀评为第13名,列入全国优良产品之一。
1980年澛港菜刀光荣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举办的广交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芜湖澛港菜刀厂”的全名,同时印有汉、英两种文字的《渔港菜刀简介》,向世界外宾介绍澛港菜刀的主要特点和生产工艺,受到港澳同胞和外宾们好评。
澛港剃头刀迄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系王福兴老店制作。由于近50年来上海机械制作的“洋刀”涌进芜湖市场,因而发展比较缓慢,至今仍停留在手工操作之中,尽管如此,澛港剃头刀仍受农村理发匠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