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濉溪,自古以美酒闻名,酿酒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2700年前。明清时期鼎盛一时的72家老酒坊留在了濉溪老石板街古稀的记忆里。1948年濉溪解放之后,勤劳的濉溪酿酒人继承了老酒坊的传统技艺与酿酒设备,在人民政府的赎买政策指导下,以曹品源私人酿酒作坊“小同聚”为基础,于1949年5月18日创立了“国营濉溪人民酒厂”,第一任厂长张守礼。
六百年窖池
位于淮北濉溪老城后大街中段、典当巷左侧“小同聚坊”院内,有一口掘于隋唐之际的口子仙指井,历代均有修葺,一直沿用下来,工人们每天从井里汲水用于酿酒。酒坊内的老窖池始建于元末明初,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一直未间断用于酿酒。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口子的前身“同聚”糟坊就是凭借这些珍贵的老窖池独占濉溪七十二酒坊之巅,名震江淮。
口子是新中国最早一批建厂的白酒企业,也是安徽省首批国营酒厂。
建厂之初,口子生产规模很小,仅有 “小同聚”酒坊的简单设备厂房和少数工人技师,然而口子却继承了濉溪千百年最宝贵的全套酿酒技艺和隋唐元明清多处酿酒文物。
1950年,国家对酿酒实行专酿专卖政策,私人酿酒作坊“广益”、“允成”、“福泉”、“春和园”、“德源兴”、“仁源”等并入“国营濉溪人民酒厂”,马玉林任厂长。这次多家老酒坊的并入,使酒厂的生产规模大大提高,工人们酿酒的热情极大地高涨。1951年,酒厂建造了中西合璧风格的酿酒厂房,硬山出砖屏风,屋顶有风楼式样,外形仿前苏联建筑风格。
2008年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将口子窖酒遗址评定为“考古重要发现”。口子窖酒遗址由隋唐口子仙指井、元末明初老窖池和1951年老建筑群构成,三处国家级考古文物沿用至今。
援助兄弟酒厂
在民族工业百废待兴的岁月里,口子酒业在艰苦创业的同时响应国家号召,先后多次援助周边酒企建厂及改进生产技术。
建国初期,各地都在新建国营酒厂,由于口子的技术精、设备全、酿酒历史悠久,上世纪五十年代口子曾经援建了好几个兄弟酒厂。1955年口子酒厂派了16位酿酒师傅到江苏双沟酒厂、上海七宝酒厂、河南郑州酒厂等企业做技术工作。1959年10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拨款10万元兴建国营亳县古井酒厂。在安徽省轻工厅的组织下,国营濉溪人民酒厂酿酒元老房艺武先生曾带领整个技术团队,去支援古井酒厂建厂。
献礼国庆十周年
1959年,口子吸取百家之长,独树一帜,在传承濉溪大曲酒古老的酿造技艺之上创造出高档优质白酒,形成独特风格,取其地名“口子镇”,定名“濉溪口子酒”。同年,濉溪口子酒作为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送到北京,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并被列为国宴用酒之一。周总理还将一批口子酒作为礼品赠送给也门国王鲁巴依。这也是历史上口子酒第一次走出国门。
首创人工老窖泥技术
那是1963年的夏天,一场突降的大雨使得老厂区排水不及,雨水淹了发酵池,导致出酒率大大降低了,甚至还有人怀疑是“四类分子搞破坏”。然而几个月之后,这些出事故的发酵池却意外酿出了更好的酒。
在口子酒厂元老级酿酒大师房老先生的带领下,口子人通过反复科学试验找到了规律,在1964年发明中国人工老窖泥技术,从而一举打破“非百年窖池不出好酒”的神话。人工老窖,就是模拟原有口子窖老窖微生物系统,以老窖泥微生物富集培养的方法,人工培养老窖泥,并用这些老窖泥建成发酵池,因此人工老窖酿出的酒同样优质。这项技术发明对当时的白酒行业意义非凡,大大提高了优质白酒的产量,是一项巨大的行业贡献。
作为最早一批建厂的白酒企业,口子本身就像一座酿酒工业博物馆,有说不完的故事。漫步在口子酒业的各个分厂里,这些或古老或现代的车间酒房,带领人们穿越了时空。三分厂的老井老窖老工匠再现了明末清初的私人老酒坊的酿酒场景,二分厂前苏联样式的厂房车间展示出建国初期的国营老厂风貌,一分厂墙头的小草和爬满藤蔓的曲房充满了七八十年代的记忆,口子工业园的现代化、科技感、花园式的酿酒工业俨然堪称为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口子人不善言谈,却保留了不同时期各个分厂的原貌,让每一名访客身临其境,发现和感受口子的古老而又年轻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