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桥镇(集镇)始建于明末清初,相传公元1644年前,这里只有几户人家,沈氏人丁为多,势力
也大,建有沈氏宗祠和小石板桥一座,后人以桥定名为沈家桥。初来这里经商的系江南泾县一邦行
商,他们见此交通方便,盛产鱼米,认为是经商宝地,遂建房开店,“老广杂货店”是这里最早的
一家商店,后来青阳、太平等地商贾闻风而至,使这里的商业不断兴旺起来,至道光年间,这里聚
居百户以上商家,形成长河南北两条街道,清朝宰相李鸿章也在此开设仓坊、当铺各一座,道光23
年2月将原盛桥长河南北建成一座石板桥和一座木桥。由于市场贸易日趋繁荣,时人将沈家桥更名
为盛家桥,以示旺盛。
旧时兆河(又称造河)未开通,白湖乃一片汪洋,盛桥河水流进白湖,经黄姑、襄安河道汇入长
江,河道深,可通300担大船,盛桥码头,从镇中心至张墩,时三河、白山一带粮商将粮食用推车
均运至盛桥装运,由水路运至芜湖、南京、镇江等地,民国三十二年至三十六年间,盛桥镇粮食生
意极为红火,粮行多至四十余家。
随着粮食生意的兴隆,其他商业和服务业也有所发展,民国期间的杂货店有王利记、王聚丰、
永昌裕几家为大,每店都雇有十人上下,兼开糕点坊或糟坊、水作坊等,布店以查巨太、查宏法
两家为首,他们不仅零售布匹,还经营批发业务 。药店以王开泰、徐义生药店为突出,他们既看
病、又售中药。
镇东南北岸有小学一所,师生百余人,向前是三官庙,庙舍两栋六间。镇内街道沿河两旁各
有200米,南北两面均是青石铺面,双合街道,其河南街道北街房屋全部用木头竖起楼房立于水面,
河北街道靠南街门面也同对面一样用木头竖在河中,上盖楼房,形成独特的商业街面。西有木桥
相通,东有石桥相连。
民国年间,镇四周有碉堡,每个碉堡高数丈,内分三层,层层设有数射孔,可控制盛桥镇及
数里方园,镇的四方设有闸门,同时设卡十余处,守闸卡人员晚关门,严密把守。
1948年秋,盛桥镇解放,湖西县政府在此设置数月,1949年后一直是区公所所在地,是全区
九个乡镇,十万人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世纪50年代后,集镇陆续设置了医院、学校、供销、
商业、财税、金融、竹木加工、农机铸造、美瓷等行业,砖瓦结构与砖混结构的两层楼房代替了
老式街道门面。1972—1973年在原区公所的安排下,动员全区民工2万余人,将原盛桥长河全部取
直挖深,同时加固了盛桥联圩和七里联圩大埂,集镇中心两岸新建了一幢可容纳600人的影剧院和
占地300m2的文化站。镇四周除省道庐巢路穿境而过外,还建立有盛桥至三岔、盛桥至苍头、盛桥
至东岳、盛桥至白山等多条砂石公路,并设有马尾河、兆河闸、盛桥水运码头,使全镇水陆交通
四通八达。
1985年,成立了盛桥镇(原盛桥集镇属盛桥乡所辖),1989年,集镇面积达0.3Km2,拓宽穿集
镇1.5公里庐巢路,拓宽街道30米,公路17米,使东西走向老街得到彻底改造。1992—1993年,根
据新的集镇规划,加之省道316线拓宽,随之将原庐巢路向西北迁移,共征用街道、田地宽66m、
长2Km,将高程在原有的地面上增高1.6m,达海拔13m高程,并于1996年在距老桥200m处建新桥一
座,使新庐巢路在集镇境内达42m宽,并逐渐形成新的街道。
1996年镇南2Km处新建盛桥镇初级中学,并建有综合教学楼一座,2002—2003年为贯通新老街
道,集镇内建成一条中兴街,并筹建了占地36亩的新型农贸市场,并在距镇东3Km处建成新工业园
区,占地面积达200亩,入驻企业六家,投资8000万元。2004年,盛桥中学建成一幢3000m2新教学大
楼,使盛桥镇建设走向了新的高度。集镇面积1.1平方公里。
2005年撤乡并镇后,新的盛桥镇重修规划,沿中心街向北纵深200m,并转向西与盛桥—同大
路相连,按66m推进,并沿盛同路至原许桥乡政府两侧规划了3000亩工业园,现正在实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