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炮生产是安徽省无为县严桥镇福民村的特色产业,但近年来市场激烈竞争,因花炮造成的安全事故多发。2011年,福民村依托分散在各企业中的党员建起花炮党支部,8名身处产销一线的党员带头推行安全规定,使安全事故基本杜绝。
“花炮党支部作为行业党组织,带领大家安全生产、改进质量,我们的花炮更具市场竞争力。”福民村桃园花炮厂厂长任家春说。
从区域化到功能化,从整体化到网格化,从零星化到集中化——近年来,安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向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转移,通过多种方式使组织有活力、群众得实惠。
务虚求实,让党建成为经济建设“助推器”
农村综合改革撤乡并村后,由于村一级区域范围扩大,出现了“党员难集中、教育难覆盖、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等新情况。针对这一现状,无为县从2010年起试点“支部小型化”“党小组产业链化”等基层党建新模式,构建行业党组织,既解决了组织管理难题,也使党组织与经济发展结合更为紧密。
这个县新安村根据党员从事的不同产业结构,在村总支下新设立了农业、水产、教育等若干“小型”行业党支部。原村支书王坤友2011年7月牵头成立水产养殖合作社,并同步成立了党支部,帮助成员解决供销信息、水面协调、资金贷款等问题,在去年行情不好的情况下使绝大多数成员实现了盈利。
“群众得到实惠,党组织的作用与感召力也随之增强。 ”王坤友说,通过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这个合作社的成员已迅速从当初的几户增加到102户。
近年来,安徽将基层组织建设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把党建工作由虚做实,一个基层支部就能成为一个带动一方致富的“助推器”。
3年前,蚌埠市淮上区梅桥乡裔湾村人均年收入尚不足5000元,原村负责人因经济问题被处理,人心涣散。现如今,裔湾已经从一个后进村变成人均收入2万元的富裕村,巨大的变化得益于淮上区实行的基层组织工作创新。
2010年8月,针对部分后进村领导班子年龄结构老化、整体素质不高等问题,淮上区实施“创新村(居)党组织书记选任”项目,公开选拔11名村(居)党组织书记。淮上区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蒋焕杰通过竞职答辩,当选裔湾村新任村支书。
裔湾村的土质适宜种植蔬菜,但由于品种单一、基础设施差而难以发展。蒋焕杰上任后,以淮上区新出台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村”创建项目为契机,利用政府在修路、拉电、建大棚等方面的资金扶持,带领村里的部分党员和种植大户试种新品种,当年每亩就实现纯利润3万元左右。
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蒋焕杰动员党员干部发挥“双培双带”作用,辅导农民种植并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提供产、供、销服务。到2011年底,全村90%以上的党员成为蔬菜种植示范户,带动全村人均纯收入大幅提升。
血肉相连,让党员干部成为群众贴心人
2001年,安徽省委组织部在农村调研发现,全省2万多个村级组织,约有三分之一呈软弱涣散状态,于是决定分批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困难村和难点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锻炼干部。
“经济落后的,选派农委、商务部门的干部去;交通不便的,选派交通局的干部去;村里治安不好的,选派政法系统的干部去。 ”10年来,安徽省先后选派4批优秀年轻党员干部14000人,到全省上万个贫困村、后进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解决群众最想办、最难办的问题。全省选派干部共实施经济项目19000多个,为民办实事77万多件,使85%的下派村整体工作进入所在县乡先进行列。
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安徽省努力让党员干部沉在基层。2011年9月起,安徽开展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深入到矛盾集中、问题复杂、遗留问题多的地方,到条件艰苦、地处偏远、群众不富裕、工作难开展的地方,了解情况、接访下访、化解矛盾。
短短半年时间,安徽各级党政及部门领导走访基层群众271万户,解决了6.6万个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全省信访总量明显下降。
在总结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今年3月,安徽省进一步构建“大走访”活动长效机制,促进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常态化,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通过“入户听诉”“驻村夜访”“民意直通车”“民情交流日”等方式,听取民情,与群众保持“零距离”。
增强活力,让基层组织永葆青春
“数数自己几颗星,工作好坏自分明。 ”近年来,砀山县创新开展“星级创评”活动,将基层党组织、党员按照“五个好”“五带头”的标准进行评定,创评结果由群众把关,并成为基层党员干部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的“硬杠杠”。
“星级创评”促使砀山的党员干部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2011年全县145个村支部中有127个跃升为“五个好”党组织。
目前,这种以“明确创争目标、科学考核评价、分类动态管理”为内容的星级创评工作已在安徽全面推广,形成了基层组织创“星”争优、群“星”闪耀的良好态势。
不久前,怀宁县40名“党员妈妈”与40名留守儿童结成关爱对子,除了捐赠8000元助学金,女党员还签下关爱承诺:长期结对,全力关爱。
“党员身份亮出来,党员承诺做起来,党员形象树起来。 ”近年来,安徽在基层组织全面推行“党员承诺制”,把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工作水平作为年度公开承诺的重要内容。
今年以来,安徽全省14万多个基层党组织在加强组织建设上作出承诺30多万项,各级党组织共征求群众意见建议50多万条,在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中彰显党员先进性。
安徽省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在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基层组织科学设置、党内民主、网络党建等方面积极创新,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2010年4月,铜陵市在全国率先尝试城乡党建“无界限”模式——打破地域、级别、行业界限,组织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社区等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建立了142家联合党组织,推进城乡党建统筹发展,从而实现了城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共赢。
据安徽省委组织部介绍,近年来,安徽省积极构建城乡结对共建组织体系,初步形成了开放式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全省城市基层党组织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结成对子1.1万多个,覆盖全省70%的行政村,不少地方实现了结对共建全覆盖。近3年来,共向结对村帮扶资金7.2亿元,开展集中培训27万人次,为结对村办实事16万多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