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芜湖日报报道,“别的不说,电话费由长途变市话,每个月就可省下百十元,这就是区划调整带来最直接的感受。”安徽华谊化工总经理胡国伟说。像他一样,工作在无为经济开发区而生活在市区的人还有很多,无为融入芜湖后,政策的叠加、要素的整合、资源的放大,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得到了明显实惠。
8月23日,时值无为县、沈巷镇划归芜湖管辖一周年,记者赴江北地区采访,感受到行政区划调整给江北地区带来的可喜变化。
“无为加盟芜湖这个大家庭,对于芜湖来说是如虎添翼,对于无为而言则是如鱼得水。”无为县委书记林绪文一语中的,道出了区划调整的双赢意义。鸠江区委常委、沈巷镇党委书记童新也表示,背靠大树好乘凉,沈巷镇由原先的农业镇,如今已纳入芜湖主城区规划建设的范畴,腾飞指日可待。皖江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的政策机遇,再加上今年市委出台的1号文件《关于加快建设江北,推进跨江发展的意见》,使得江北地区政策叠加效应更加突出。
“从去年8月23日芜湖市四大班子领导到公司集体调研以来,市、县有关领导到现场帮扶企业的次数已达22次,这足以说明区划调整以来全市上下对企业发展的重视。”双钱集团安徽回力轮胎公司总经理姜斌拿出一个记录本对记者说。实际上,到现场帮扶企业解决问题一直是芜湖市强化项目调度的一个重要举措。
这一年时间,市里给予无为支持的大小项目达36项,补助和帮助融资的资金已超过10亿元,这些真金白银将极大地增强无为发展的后劲。林绪文介绍说,无为的资源配置已纳入全市范畴内,按照市场化、有效化、最大化统一配置。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无为县作为跨江发展的主战场,在芜湖高超的经济驾驭和成熟的项目调度的带动指引下,将大有所为。
数字是最好的例证。上半年,在宏观经济趋紧的形势下,无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119.2亿元,同比增长14.1%。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13.4亿元、70.5亿元、85.6亿元、35.1亿元,分别增长29.7%、20.9%、20%、12.8%,总量分别位居全省县级第十位、第三位、第六位、第二位,这也有力地诠释了“芜湖更强、无为更快”的要求。
江北的另一阵地,位于沈巷镇的江北产业集中区内,项目建设也在加快。上个月,首批15家企业集体开工,总投资达163亿元,拉开了集中区产业项目建设的大幕,集中区大招商、大建设、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区划调整更有助于江北产业的提升。市里将无为县电线电缆产业列为全市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市县两级加大扶持力度,给电缆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国电电缆集团的抗电磁干扰型控制电缆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华能电缆集团的风力发电变桨电机用动力软电缆、界明螃蟹养殖公司的河蟹反季节控温养殖项目获三等奖,首次参加全市科技奖项评选,无为就囊取3个项目,项目数仅次于开发区,这是芜湖市支持无为县企业发展的一个例证,更在于通过这种政策导向提升无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推动产业升级。
“我们现在吸引人才更容易了。”安徽华谊化工总经理胡国伟说,企业工作地虽在江北,但职工却是在市区安家,区划调整前,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以及公积金办理都很麻烦,现在迎刃而解,更主要的是落户安徽第二大城市让很多年轻人愿意选择该企业。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股权与分红激励政策试点等都将为江北集聚人才发挥重要的政策效应。
现在的工作节奏更快了,这是很多江北干部的心声。芜湖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0个季度增幅全省第一,就在于真抓实干。“这一年来,通过双向挂职,市里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到县里指导帮扶,县里的干部到市直部门学习锻炼,使得我们在工作上、观念上、思路上、机制上与市里全面对接,全面融入。”林绪文说,自觉把无为的发展放在“跨江联动、拥江发展”的大格局下去思考和谋划,不断强化效能建设,随着干部能力素质的提升、投资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无为加速发展的步伐将越走越快。
自去年8月区划调整以来,沈巷镇开展集中区建设二期项目房屋征收评估扫尾及选房工作,已选房867户,拆除房屋近300户,完成一期项目251户共322套回迁房认领、交付工作。图为沈巷镇江北天河苑一期安置房一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