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2月15日,全省共投入农田水利资金155.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9.3%,完成土石方5.31亿立方米,增长32%。日前,记者走访了桐城、岳西等地农田水利建设现场。
“多干多补 不干不补”奖补政策调动各方积极性
“以前河堤一直都是石块简单垒起来的,一遇山洪就够呛,现在全用水泥砂浆和大青石砌起来,贴坡护岸都是经过设计施工的,遇到洪水灾害我们再也不怕了。 ”12月17日,在岳西县姚河乡马石河综合治理工地上,79岁的村民廖道伟大爷兴致勃勃地指着河边的大片蔬菜田告诉记者,其中有他家的4亩田。总投资150万元的马石河综合治理工程,可有效保护农田1000亩,沿岸两千多名村民受益。
省水利厅农水处处长韦金保说,今年省级财政共安排农田水利建设资金9.2亿元,对万方以上塘坝、小型泵站更新改造进行补助,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省级配套资金,由去年每县500万元增加到800万元。全省提取土地出让资金用于农田水利3.35亿元,“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群众自筹资金16.25亿元、民间及社会资金3亿多元。
“多干多补、不干不补的考评奖补政策,调动了多方力量投入农田水利建设。 ”今年省级专项资金2.35亿元对79个县(市、区)开展第十七届“江淮杯”评比活动。安庆、芜湖、阜阳等市县都设立了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和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专门用于农田水利以奖代补和维修养护。另外,省水利厅每年对乡镇水利站建设实行奖补,已累计奖补439个水利站2620万元。
水清岸绿 排灌自如景观水利助力美好乡村
“一个塘坝一个设计,一条沟河一个规划。 ”不但发挥防洪保安、灌溉、生态修复作用,同时还要高标准规划美丽蓝图,建设景观水利,美化乡村环境。副县长蔡正中说,岳西县结合小水库、小塘坝、小堰坝、小河道的“小水利”实际,着力打造“塘清河畅、岸绿景美、灌排自如、设施完好、良性循环”的高标准农田水利。
行驶在大别山腹地,车窗外不时掠过连绵的山岭,坡改梯地种满油茶、银杏,保水保土;山脚下垂柳、香樟倒映水面。岳西主簿镇平均海拔800米以上,灌溉全靠自流水,镇党委书记产银杰告诉记者:“自从结合发展高山蔬菜规划水利建设,劣势变优势,全镇人均一亩茭白,农民人均收入跃居全县首位。 ”在桐城新渡镇土桥村,水清岸绿,记者眼前是一幅村美民富的精彩画面,镇水利站站长陈金武说:“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创新治水思路,昔日杂草丛生的小河沟、死水一潭的山塘焕发生机,成为乡村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
我省各地农田水利建设规划不仅着力提高防灾减灾能力,还着眼美好乡村建设、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做好“三结合”大文章。目前,全省99个县(市、区)成立了县级农田水利规划委员会,统筹水利、交通和农田建设规划,搞好“山、水、田、林、路”综合配套,大力开展高山蔬菜、特色果园等产业园区建设。把农村饮水安全、塘坝扩挖、河沟清淤、水土保持、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与美好乡村建设相结合,综合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效益,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着力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
“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长效机制确保效益发挥
“别看塘口面积只有10多亩,经过请淤扩挖,蓄水能力达到2万多立方米,增加蓄水能力7500多立方米,周围群众的150多亩农田灌溉得到保证。 ”记者在桐城市吕亭镇平坦村看到,姚坂大塘扩挖工程正在紧张收尾。这口塘财政奖补3万元,群众“一事一议”筹资5万元,不到一个月就完成土方7500多立方米。村支书杨江来告诉记者,今年该村将8口当家塘全部扩挖了一遍,每口塘都配备了水管员,做到“有人建、有人用、有人管、有效益”。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农民管不了,集体管不好,政府管不到的难题必须从机制上破解。 ”桐城市水利局局长张文胜说,清淤扩挖的当家塘全部实行“一塘一锹一长制”,水库、河(圩)堤防和泵站、涵闸由各受益村水管员主管,项目区的田间工程由农民用水户协会统管。制定小型水库、农村安全饮用水、田间工程管理制度,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目前,我省加速夯实农田水利基层基础,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建立健全乡镇水利站,推行村级水管员制度,引导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和专业化、社会化水利服务组织,开展乡镇水利员技术培训,积极探索建立农田水利工程建后管理和运行机制,确保发挥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