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解决农村“六空”问题机制体制创新|课题研究|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4年12月23日8时46分 星期一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池州:经开区信用+监... 12-17
宣城:召开高频失信企... 7-15
蚌埠:推行“三书同达... 7-15
合肥:信易贷平台“政... 7-15
亳州市城市信用建设水... 7-2
马鞍山:信用城市 “... 6-27
淮南:以信用承诺嵌入... 6-27
宿州市召开“信用助企... 6-25
六安:裕安区交通运输... 6-25
铜陵:信用监管“硬手... 6-24
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 6-21
芜湖市率先推出“公积... 6-21
省总工会积极推行信用... 6-19
省药监局荣获2023... 6-19
宿州市持续推动“信用... 6-19
淮南:部门联动开展“... 6-19
宣城市发改委联合人民... 6-17
滁州市开展“6... 6-17
池州:市发展改革委以... 6-14
淮北:四举措助企业走... 6-13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课题研究  
解决农村“六空”问题机制体制创新
日期:2021/1/22 9:25:34    来源:站内发布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问题,夯实基础抓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今天的农村,从发展的大势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农业园、工业园、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星星点点开始起步,大批青壮劳力,知识型农民离开家乡奔赴城镇务工兴商,有一些在自己的家门口转产就业进了工厂。大批“民生工程”开始建设,新农合、养老保险、免费教育等全面覆盖,有序发展。农村农民摆脱过去“守土、守家、守穷”的“静止”的状态,开始了流动于城乡的新生活,走上了改革开放,亦工亦农,共享成果的新路子,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然而,农业、农村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却出现了一系列向社会管理体制挑战的问题。主要包括农业、农村中多年来就已存在,且目前日益凸显的“空地”、“空户”、“空巢”、“空夫”、“空托”以及“空管”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发展,解决这些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引起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一是农村“空地”多了。不少地方原来的粮田已变成了抛荒田,有的高产田,一年种一季,冬、春变成了“空闲田”,还有一些田块,由于招商引资的需要,划块闲置,多年未耕种,多年未建厂,成了等待工业化的“围墙闲田”,对于这些情况,有了就业岗位的农民对此“无所谓”。因为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大户、企业对此兴趣不大,因为星星点点,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乡村各级干部忙于其它事务,“无心无力”过问,土地资源利用率低、产出率低,是个极大的资源浪费。
二是农村“空房”多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外出务工逐年增加。目前,全国约2.6亿人,安徽约1500万人,其中农业大市阜阳、宿州等都在200万、300万劳动力外出务工。这些外出务工经商的大军,有的是80年代走出去,在城里有了“产业”,立住了脚,购了房,老人、孩子全部接到城市,举家外迁,但房子、户口还在农村,一片空房在,家中已无人;有的第二代农民工异地创业,不再“回头”,父母为儿女结婚建造的新房,成了“空房”;还有的是年初关上门,邻居看家门,家里一年不见人,这是一批比例很大的年度性、季节性空房户。调研中一些地方的乡村干部估计一些散落的村民居住点,不用拆迁,就变成“空村”,有的村子空房户达20%以上,更严重的是10户、8户的村民组仅有2-3户有老人在“守空房”。这种情况使一些地方的村庄凋落,农村发展已无“活力”。现实对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合村庄、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三是农村“空巢户”多了。调研中村干部估算,50%的户是“空巢”老人守家,种田的大都是“40后”、“50后”、“60后”是少数,这些人有的是从“务工”一线退下来,在农村“守土守房看孩子”,成了“空巢户”,在调研随访的农户中,大都是两位老人或一位老人,空守二、三个子女的空房子,谁家的孩子小,就住在谁家看房子、看孩子。事实上,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化,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对“空巢户”来说,种田成了“副业”,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村老少代协调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四是农村“空夫户”多了。现在的农村,除了“老人户”‘“老少户”,还有相当一部分“空夫户”,即,丈夫外出打工,妻子在家务农,肩上一头挑着老人,一头挑着孩子,即上有老,下有小,还要经营农业,经营家庭。这样的“空夫户”,丈夫“缺位”,妻子办事缺少“主心骨”,生活缺少“夫妻情”,长时期处于“月难圆”的状态;孩子生长缺少“父爱”,社会交往缺乏“胆量”,长期生活在“不健全”的家庭环境中;老人见不到子女,情感得不到“安扶”,生活长期处在“思念、担忧、情感失衡的状态,这种情况使得传统的“儿孙满堂、夫唱妇随,协力持家、和谐生活”的家庭结构因发展而发生变化,“五千年传承的人文家庭文化和爱满家园的精神生活”受到了现实的挑战。
五是农村“空托孩子”多了。这几年人们通常把父母外出打工,留在农村跟随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生活的孩子称之为“留守儿童”。其实就是“空托”的孩子。孩子长期与父母分离,与隔代的老人生活在一起,个性受到抑制,感情生活“缺失”,影响孩子的正常教育,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据了解,孩子“空托”,不仅成才率几低,而且使部分孩子的精神、个性发展误入歧途。看来是一个家庭子女教育的问题,其实是农村教育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面临的如何改革,如何创新手段适应需求,服务社会的现实问题。
六是农村“空管”多了。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农村人口逐年减少,农村的“地盘”变成了城市街区,更现实的是,大批有知识、有能力、年富力强的农村劳力常年外出务工,他们有的变成了“城里人”,居家已常年生活在城市,有的变成了“半城半乡人”,即季节性回家务农,大部分在城里打工,还有一部分是“流动在城乡之间”的农村人,他们就近务工,在工厂上班,农忙时抽空种田,这些人,从户籍上看都是“农村人”,而事实上都是搭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快车,不再是实际意义上的农村人。据有的县、乡粗略统计,这个群体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以上。现在的农村行政、社会等多方面的管理已是“少主体、无对象”的“空管”状态,县以下乡、村社会的治理、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干部管理服务的方式,方法都已与现实需求不对称。今天的农村城乡一体化加快,农村人口流动性增强,农户,农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干部群众面对面了解的机会少了,有的是跑遍村户难见“户主”。在这样的形势下,还按过去的老办法,工作已不对路,没有民心的沟通,再多的民生工程难以唤起民众,服务不对路,各项管理到位难的情况严重存在。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农村社会管理,重视农村“三留守”问题,搞好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推进扶贫攻坚,实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重视空心村问题,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切实解决现实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然要求,应从生产力发展、社会管理的角度,进一步研究“空象”的发生,用新经济、新制度、新机制、新政策,解决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出现的“空象”问题,提升各级政府在治理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农村“空象”的产生是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是对农村经济社会现状的改变,是对生产力常规布局的突破。针对“空像”要立足于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用科学发展观,谋划和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与县域经济相协调的乡镇经济和村级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一要以县域为基本载体,加强统一规划,分类指导,以现有优势和条件为基础,加快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培育以工业化为先导,有特色,有活力的镇域经济;二要以调结构、转方式、扩市场、增收入为核心,发展农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夯实镇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三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开展村庄治理和调整,更好的节约和利用土地资源,打造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村庄。通过经济模式的转型发展,把现有的“空象”充实起来,为探索农村治理新方式、新机制奠定经济基础。
二是创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模式。要坚持优化布局,提高质量,朝着新规模、新模式、新发展的方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农村中小学改造提升步伐,变过去按行政区划设校,“走读式”教育模式为“优化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寄读式”封闭教育的模式,对“中小学教育实行全托式,保姆式”的学校家庭一体化管理模式,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现状,使“空托”孩子们享受“保全式”教育和情感,学习、生活一体化健康成长的新环境。在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方式上,要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农村孩子共享高水平的教育资源。
三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模式。一要创新行政管理模式。乡村干部要变以往的等待服务为跟踪服务,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比如乡干部对村级要建立联络员制度,村级要实行村干部联系户制度,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基层,不能只利用电视、广播、会议“一卡通”的形式,不能说了、办了,事就完了,而要面对面、心贴心,生活在群众之中,工作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二要创新农村居民管理模式。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要统一规划,优化村庄居民居住生活区域布局,学习推广城镇居民社区化管理模式,办好养老机构,开展生活性服务。村级要建立村民一揽子服务中心,为村民开展各项行政事务、生产生活服务。三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打击偷盗、抢劫、骚扰“空夫户”正常生活的犯罪行为,真正维护家庭稳定、社会稳定,农村和谐发展。
四是创新农村土地经营管理模式。要鼓励农民用好政策,种好自己的承包田,这是个基础。同时,可考虑:在村级建立“抛荒田、季休田”托管公司,其主体可以是大户,村干部,也可以是能人领办的合作社等,按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把土地正常经营起来,利益共享,时间长了,会在一村或多村形成较大规模的农(牧)场,在“托管”中,把分散经营引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经营模式上来,示范推动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在乡镇要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以此为平台,规范、有序引导农民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积极服务和推动民间资本,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参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用资本化、规模化、市场化改造提升农业,推动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变成现实。对“老年农业”“妇孺农业”“季节性农业”要用公益性服务的手段,推进转型发展。鼓励大户、能人、技术人员、企业兴办各类服务实体或农民合作社,通过组织化、规模化,加强统一性全程服务,提高农业经营水平,在新型主体的带领下,摆脱传统农业的枷索,走上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对土地经营权可以大胆试验,建立有条件收回买断等制度。比如,对于长期在外务工、经商、举家外迁多年,在城里有了固定住房,有了稳定就业岗位的,可采取“一边迁出户口、一边收回或一次性买断承包期内的土地经营权,结合户籍制度改革,”一刀两断”,使具备条件的农民真正成为市民。对宅基地空置的问题,可将变成市民的“空置户”,先收归集体所有,然后通过增值补偿的渠道,形成“用地指标”,优先农村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于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用地。
五是创新农村工作新模式。一直以来基层工作的模式大都是,部署工作靠会议,下达任务分指标,推动工作靠典型,推广技术抓培训,中心工作抓到村,有了问题找干部,而现在不一样了,开会人员不齐,指标无人认领,典型理解不了,培训听不懂内容,到户找不到户主,更为现实的是,一些干部反映说,现在的群众是发了财不理你,有了事就找你,解决不了就骂你,面对这种情况,再用过去的方式方法做群众工作,做农村工作是行不通了,必须从实际出发,创新党的农村基层工作模式:一要强化党的领导和干部的服务功能。党的基层组织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斗堡垒,要切实加强组织建设。村级要建立村民服务中心或管理中心,一揽子为村民搞好服务,使村干部“服务职业化”;二要构筑定点到户的民生民意民情联系渠道,面对面与群众的沟通,使乡村干部“民意需求服务常态化”;三要充分发挥大户、能人、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建设中新主体的引领、示范作用,让更多的新主体成为“兼职”的村干部,在创新工作模式中改造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四要鼓励大批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就业,在农村创业,变为现在的“第一书记”、村主任、“主任助理”为兴办实体的法人,农民致富的引路人,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农村、农业发展的新农人,成为培养选拔县、乡、村干部的基地,从人才、知识上支撑城乡统筹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夯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