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安徽未来10年若干战略问题研判|课题研究|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4年12月23日3时25分 星期一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池州:经开区信用+监... 12-17
宣城:召开高频失信企... 7-15
蚌埠:推行“三书同达... 7-15
合肥:信易贷平台“政... 7-15
亳州市城市信用建设水... 7-2
马鞍山:信用城市 “... 6-27
淮南:以信用承诺嵌入... 6-27
宿州市召开“信用助企... 6-25
六安:裕安区交通运输... 6-25
铜陵:信用监管“硬手... 6-24
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 6-21
芜湖市率先推出“公积... 6-21
省总工会积极推行信用... 6-19
省药监局荣获2023... 6-19
宿州市持续推动“信用... 6-19
淮南:部门联动开展“... 6-19
宣城市发改委联合人民... 6-17
滁州市开展“6... 6-17
池州:市发展改革委以... 6-14
淮北:四举措助企业走... 6-13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课题研究  
安徽未来10年若干战略问题研判
日期:2021/2/5 8:56:49    来源:站内发布  
未来10年,是我国“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时期。党的十八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战略目标,习近平同志已形成了系统而成熟的治国理念, 党中央对改革开放发展作出了一系列的顶层设计,特别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制定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加之形成了“四梁八柱”的体制支撑,可以预见,未来10年我国经济会进入“发展中高速、结构中高端、效益中高等、质量中高级”的持续稳定常规发展新阶段,也是未来10年安徽经济发展的国内背景。在省内方面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安徽的后发优势会加快释放,工业化会由中期向中后期升级,在新型工业化是与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协调发展中,新经济、新动能会加快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兴起会激发民众的发展动力,会推进我省进入全国省区“第一方阵”。 在这些背景下,未来10年我省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的战略问题。
一、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
未来10年,我省的产业发展应突出工业强省和创新驱动两大战略取向,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1.我省产业发展的基本问题
资源型产业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存在着过度强调资源禀赋的路径依赖,是制约我省产业发展的基本问题。从政府层面来看,由于看重资源优势,长期以来很多政策缺乏超前性;从企业层面来看,资源型国有经济占比偏高,市场竞争能力弱,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很多私营企业主惯用的是“土老板”的经营模式。从社会层面来看,资源依赖产生的小农经济意识和官本位的保守思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思想枷锁,民众的打工意识强,创业意识弱。展望未来10年发展,应针对这些基本问题改革、创新,科学把握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
2.三次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
简洁地说,未来10年我省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取向是: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取向,推进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三大产业发展的战略取向是;
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取向:以土地确权为基点,以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发展为中心,推进农村—城镇、农民—市民两个联动,以激活土地经营流转机制、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激励农业科技创新为抓手,实现农业科技化、农民工人化、农村小康化。
工业“提升存量、培育增量”的发展取向:一方面,由于传统产业仍是全省产业的主体,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特别要加快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建设“智能制造大省”,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提升存量;另一方面,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重点,突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增量。无论是提升存量还是培育增量,都应以创新驱动为导向。为此,要以合肥都市圈为重点, 以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 以合肥国家综合科学中心为引领,以各类开发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为载体,努力在某些先进技术领域形成世界高地和标准中心,促进若干新产业阶梯式地升级为全省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重点培育若干产业升级为全国性或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和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本土化跨国公司。
服务业发展的平台化取向:第三产业有平台化发展的取向,无论是生活服务业还是生产服务业,都会依赖平台整合资源,提升服务价值。这是一场深刻的服务业革命,我省要把握这个大趋向,打破传统发展思路,强化平台化意识,积极培育平台型企业,支持和引导这些企业向全国乃至跨境发展,参与到“全国化”“国际化”的服务业大变革中。政府要支持服务业平台化发展,推进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新跨越。
3.近期应突出的五个重点
⑴用改革办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在改革,我省要针对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提升装备水平、科技含量、管理水平、品牌价值、节能减排水平、综合竞争力等,用改革办法化解各种客观困难和体制阻力,探索工业4.0发展道路,加速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⑵提升合芜蚌示范区带动作用,强化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空间依托
合芜蚌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应重点打造三个生态圈,在更高层次上为全省产业升级提供示范:一是打造主导产业优化发展生态圈,设立专门的发展基金,坚持“一个产业,一套规划、一只基金”,集中力量,做强做优主导产业;二是打造技术创新生态圈,突出自主创新,坚持“一组攻关项目、一笔研发基金、一批攻关团队”,构建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等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三是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生态圈,坚持“打造一批创业平台、引进一批创业团队、奖励一批创业带头人”,优化创业生态,为全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⑶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激励企业依靠创新实现升级发展
企业资源不足、企业家创新精神不足,是我省产业发展的严重缺陷。未来10年,我省要大力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激励企业依靠创新实现升级发展。一是要优化企业家成长环境,为孕育企业家创新精神培植沃土。二是激励企业树立依靠创新追求利润的意识,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科技创新获取利润。三是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创新激励制度,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依靠人才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⑷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未来10年,我省要把握世界经济技术发展大趋势,通过“三重一创”等,扶持和引导企业发展新经济,构建生产新要素向新经济自由流动的新动能,加快经济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知识和创新驱动转型,促进新经济、新动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⑸申办全国“新交会”,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发展
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议我省申办全国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果展示与交易展会”(简称“新交会”),或与“徽商大会”合并,连续举办。深圳“高交会”启迪了深圳企业和年轻人创新意识,“广交会”启迪了广东人的外贸意识,大连“服博会”成就了东北服装业,贵阳“大数据博览会”造就了大数据产业,我省若办全国“新交会”,对全省产业的转型升级会有重大推进作用。
二、区域发展的“1+4”战略升级
未来10年,我省区域发展将出现“中心化”与“网络化”并存的新态势。一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和次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不断增强;另一方面,随着高速化交通网和泛在性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区域正出现网络化态势。面对这种新态势,我省应推进区域发展向“1+4”空间格局的战略升级,“1”即合肥都市圈,“4”即皖江城市带、皖北地区、皖南地区、皖西地区四个板块,到2020年以后,合肥都市圈扩展为江淮城市群。因此,推进“1+4”战略升级,是未来10年推进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1.合肥都市圈的战略升级
合肥都市圈应向一体化、同城化、国际化战略升级。
第一,一体化战略升级。芜湖、马鞍山纳入合肥都市圈后,都市圈扩容了,但与扩容前的合肥经济圈相比,一体化程度却降低了。为此,应运用和完善合肥经济圈经验,推进都市圈向更高水平一体化的战略升级。
第二,同城化战略升级。在合肥经济圈阶段,合淮同城化、合六同城化已有规划和建设,但进展不大。都市圈扩容后,各成员城市应加强共建共享、分工合作,推进都市圈向同城化的战略升级。
第三,国际化战略升级。都市圈各成员城市都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努力从贸易、产业、技术、投资、金融及文化交流等方面向国际化战略升级。
2.皖江城市带的战略升级
皖江城市带作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未来10年应推进三个方面的战略升级:
第一,产业转移承接机制的战略升级。主要是由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机制,向以企业为主导的市场机制的战略升级,政府要做好环境建设和多方面的服务,并纳入法治化轨道。。
第二,产业承接向产业创新的战略升级。主要是围绕产业承接重点,全面推进系统创新、协同创新,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调整承接结构,强化高端优质要素支撑。
第三,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战略升级。根据“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总基调,突出四个重点:一是把区域资源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二是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三是突出长江岸线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四是加强生态建设。
3.皖北地区的战略升级
皖北地区从培育后发优势突破,走“换道超车”新路,在四个方面推进地区发展的战略升级:
第一,加强淮河生态经济区建设,实现皖北振兴思路的战略升级。主要是以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区为主题,实施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皖北振兴两大战略,持续不懈地抓下去。
第二,以“治兴并举”为统领,推进淮河流域综合治理的战略升级。主要是推进由水利工程向社会工程和生态工程的转变,以“治兴并举”为统领,重点做好节水、防水、蓄水、调水、净水、水运六篇水文章。
第三,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进产业发展的战略升级。农业领域培育一批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新型主体,发展一批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新型示范区;工业领域走低碳、循环、绿色发展道路,构建生态工业体系;第三产业领域以绿色发展理念提质提速提量,繁荣城乡市场,转变消费模式。
第四,建设田园型城镇和城镇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发展的战略升级。尊重自然与城镇发展规律,按照主体功能区要求,控制城镇开发强度, 建设田园型城市,突出发展特色小镇。
4.皖南地区的战略升级
皖南地区要以国家级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为主题,突出两个方面的战略升级:
第一,文化与旅游密切融合,向国际旅游胜地迈进的战略升级。主要是突破属地思维模式,树立全局发展意识,做实文化旅游内功,挖掘人文内涵,提升旅游业品质,把文化旅游业做强。
第二,突出中华文化标本,推进徽州文化传承的战略升级。主要是提炼徽州文化的核心价值,弘扬 “和谐、善治、功效” 的核心价值,提升徽州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5.皖西地区的战略升级
皖西地区应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三个方面的战略升级:
第一,突出生态优先,在构建生态型山区经济体系上的战略升级。要在不损害生态产品供给和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前提下,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旅游、农(林)副产品生产加工业,重点建设自然生态旅游基地、特色农产品和林产品生产基地。
第二,发挥“天然氧吧”优势,在构建森林旅游胜地上的战略升级。主要是从一般的观光休闲度假旅游向森林旅游升级,特别要建设国际休闲度假体验旅游目的地。
第三,生态屏障保护向培育“造血”功能的战略升级。主要是推进生态屏障保护由“输血”式向“造血”功能培育的战略升级,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取向
未来10年,我省生态文明建设面临产业层次偏低、环境风险偏高和法治化建设难度大的挑战。为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开拓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1.在空间结构上,科学布局“三生”空间,优化全省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一是遵循主体功能区制度,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空间规划,坚持分区施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二是构建生态安全支撑体系,加强重点区域综合治理,打造以“山、江、河、湖”工程项目为骨干的生态安全支撑体系。
三是推进绿色城镇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建设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防治“城市病”, 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四是突出黄山、巢湖等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建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皖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在经济发展上,把生态优化传导到经济转型升级上来,高起点推进发展方式转型
一是推进工业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创意经济,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各类开发区循环化改造。
二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等生态脆弱区域要严格落实“面上保护,点上开发”原则,更多发展特色农业、生态产业。
三是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全面深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全力推动节水、节地、节药、节肥、节能、节种等节约型农业。
3.在资源利用上,加强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综合治理
一是全面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切实保扩水、土、林、矿、物种资源和大气环境,实行以水定城、以水定产,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
二是全面推进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把环保要求全面体现到经济社会展各领域。
三是完善社会多元化环保投入机制,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环保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4.在制度建设上,为法治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建立和完善职能有机统一、运转协调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管理体制。
二是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行碳排放权和用能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能源管理、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市场。
三是实施生态补偿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使用责任、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区域合作,探索区域联合治理新机制,发挥发挥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等多元主体作用,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区域共同治理和合作服务体系。
五是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四、开拓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新思路
未来10年,国际环境存在的不确定性多,我省在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下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必须践行开放发展理念,借力“一带一路”深度融入国家开放发展大格局,培育本省新优势,开拓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新思路。
1.顺应国际贸易投资新趋势,转变提升对外开放方式
把握国际经济新趋势,从五个方面转变对外开放方式:(1)不是重复以往的一般制造业产能转移模式,而是着眼于全球价值链竞争格局中的位置;(2)不是单一产业资本直接投资为主形式,而是更加注重知识资本、科技创新合作和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3)不是以“地方优惠”比拼为吸引力,而要基于地方优势创新资源和产业基础,充分对接利用中外双边相关政策,发挥双边政策的叠加放大效应;(4)不是单一的跨国公司投资主导模式,而是着重利用国际区域化的双边合作协定形式,拓展多层次合作。(5)不是单向的“引进”模式,而是双向的“引进”与“输出”并举。
2.以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升级为主题,发展开放合作伙伴
我省不是一般货物贸易大省,在国际一般货物贸易相对低迷背景下,对外贸易重点应在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升级领域突破。在科技创新开放合作上,可与美、德、以、日、韩等科技创新领先国家开拓创新合作:在制造业升级和弥补现代服务业短板上,目标应是构造以智能制造为中心的新一代制造业产业链,重点可在美、欧盟、以、日、韩等国家发展合作伙伴;在合作方式上,实施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三链集成式合作,以占据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位置为指向,立足创新驱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集成融合,在招商引资、平台建设、要素集聚、园区建设等环节把“三链集成”贯穿始终,对外招商要实行创新资源、产业资源和资本资源并举,引智、引才、引资并重;加强各类政策整合与集成,形成整体化、全过程、全环节的政策支持系统。
3.实施“双向开放”战略,支持安徽企业“走出去”
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是输入与输出并行的“双向开放”模式。随着“一带一路”的拓展,未来10年我省可能有更多企业“走出去”,主要方向是“一带一路”走廊中的国家和地区,主要形式是产能投资输出。要提高“走出去”效益,积极建设“海外安徽”。
4.布局重点区域,打造合肥对外开放高地
一要聚力打造合肥增长极,争取把合肥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节点城市”提升为“中心城市”,全面提高国际化水平;二要把合肥都市圈作为全省对外开放重点区域,以合肥为中心、芜湖马鞍山滁州为副中心,加强协同联动,共建国际化水陆空交通通道,对全省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巨大的战略价值。
5.优化提升各类对外开放平台
一是加强口岸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爭取早日建成合肥新桥机场国际物流港;二是抓住建设长江黄金水道机遇,建立与沿江、沿海港口江海联运体系,推进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一体化大通关;三是积极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加快建立我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四是推进国家级开发区的国际化经营转型,培育本土化的跨国公司,打造若干国际化的“航空母舰”。
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十二五”时期,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很大进展。但是,未来10年我省在这方面又会面临新的问题,必须明确目标,解决新形势下的新问题。
1.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会面临三个主要问题:
⑴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公共服务的供给总量仍不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供给能力不均衡,与城乡居民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需求不相适应。
⑵社会公共服务政策与制度体系不够健全。主要是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社保统筹层次和标准不统一,城乡区域间制度设计不衔接,管理条块分割,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长效机制。
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与政府财力增长的矛盾。我省人口基数大,底子薄,农村扶贫任务重,而财政收入增长放缓,社会资本进入较少,公共支出压力增大。
2.未来10年我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10年我省应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确立以下8个目标:
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基本义务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除群体平等享受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⑵就业创业支撑更加稳定。各市县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形式更加多元,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不断健全,劳动关系争议调处机制和失业预防与调控机制进一步完善。
⑶全面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形成,社会保险实现全覆盖,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实现全省统筹,社会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更加健全。
⑷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主要卫生资源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更加完善。
⑸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福利实现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完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和受灾人员救助制度。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⑹基本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不断健全,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快推进。建立和完善购租同权的住房保障制度,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着力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
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便捷高效、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基本形成,文化惠民活动有序开展。
⑻残疾人生活明显改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达到100%,残疾人实现生活有尊严,生存有保障,发展有基础。
3..与共享发展有关的几个重大问题
⑴消除贫困问题。我省在2020年前全省贫困人口脱贫,但脱贫后的问题不可忽视,主要是控制返贫率,阻止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为此还要付出相当的努力。
⑵应对人口老龄化、家庭少子化的“两化”社会问题。针对人口老龄化、家庭少子化愈加突出问题,实施老年健康促进战略,从“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两个方面完善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对老年健康支持体系的投资是对健康产业的投资,会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⑶应对“机器换人”大面积推行所带来的的社会问题。“机器换人”在我省有扩大趋势,针对这种趋势,合肥都市圈和皖江地区应考虑“机器换人”计划,其他地区还应发展劳动力密集产业业。“机器换人”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形成新的人才红利,是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动力之源。为此,我省更应实施人才战略,加快“技工大省”建设。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