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长丰县由贫困县跃入百强县发展路径探源|课题研究|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4年12月22日22时49分 星期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池州:经开区信用+监... 12-17
宣城:召开高频失信企... 7-15
蚌埠:推行“三书同达... 7-15
合肥:信易贷平台“政... 7-15
亳州市城市信用建设水... 7-2
马鞍山:信用城市 “... 6-27
淮南:以信用承诺嵌入... 6-27
宿州市召开“信用助企... 6-25
六安:裕安区交通运输... 6-25
铜陵:信用监管“硬手... 6-24
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 6-21
芜湖市率先推出“公积... 6-21
省总工会积极推行信用... 6-19
省药监局荣获2023... 6-19
宿州市持续推动“信用... 6-19
淮南:部门联动开展“... 6-19
宣城市发改委联合人民... 6-17
滁州市开展“6... 6-17
池州:市发展改革委以... 6-14
淮北:四举措助企业走... 6-13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课题研究  
长丰县由贫困县跃入百强县发展路径探源
日期:2021/2/22 9:44:35    来源:站内发布  
长丰县,地处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北缘,1964年10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置,由合淮铁路沿线的寿县、定远、肥东、肥西4县结合部划并而成。建县伊始,长丰是先天不良的贫困县、后天不足的年轻县、旱涝频发的多灾县、结构单一的农业县、社会治理的重点县。国务院在命名时取“长治久安、人寿年丰”之义,既反映了全县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对长丰寄予的殷切希望。后历经几轮行政区划调整,现辖14个乡镇,1个省级开发区,县域面积1841平方公里,总人口77万。
一、长丰发展历程及典型意义
长丰建县以来历经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建县到1978年,处于文革动荡时期,发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第二阶段:1978年—2000年,处于农业主导时期,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了较大进展,但发展仍然比较缓慢;第三阶段:2000年—现在,是长丰探索出路、跨越发展的新阶段。
快速崛起、化蛹成蝶的十七年。受制于历史变迁、自然环境、资源禀赋等客观原因和制约因素,在2000年以前,长丰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全省落后位次。1994年,长丰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999年,长丰在全省61个县市综合排名中仍处在倒数第7位。
但是,长丰人并未就此消沉,也从未丧失信心。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发端,以进入全国县域第一方阵为追求,以富民为目的,咬定青山不放松,风雨兼程不止步,艰辛求索、矢志奋进、接续奋斗,长丰人铸就了经济发展连续“筋斗翻”的大踏步跨越,实现了由贫困县向百强县的华丽转身。
2005年—2007年,连续3年位居全省十快县、动态十佳县前列,2007年首次跨入全省十强县行列,并跃居全省动态十佳县第一名。2012年,一举实现“贫困县”摘帽,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财政收入近5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6000元,与1994年相比,增长分别超过了40倍、60倍和16倍,位居2016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第99位(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委员会、中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等单位联合发布)。
工业主导、产业致富的典型县。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有6个县由国家级贫困县跻身百强县,长丰县是唯一没有依托矿产资源开发,而是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带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典型县。
在改革开放初期,长丰县工业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八成,2000年农业仍占半壁江山。而到2009年,第二产业比重已超过50%,长丰仅用不到10年时间就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大县的转变。到2012年实现贫困县“脱帽”之时,工业增加值已超过137.4亿元,工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接近6成。到2016年,工业比重达到61.3%,工业增加值已达220亿元,是1994年的180多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近400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有200多家,上市企业达17家,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更加凸显,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雁”。长丰发展是近年来合肥敢走新路、敢破难题,争先进位、跨越崛起的缩影;长丰模式是突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而带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穷县也能快发展,小县也有大作为。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长丰这样的发展步伐和体量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县域而言,长丰探索突围、化蛹成蝶的意义,已远远超过了其位次提升本身,体现了一个贫困县发展经验的价值所在。
二、从贫困县跃入百强县的成功路径
长丰县基础差、底子薄、资源禀赋不优,短短十几年时间,为什么能从国家级贫困县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究其根源,主要是在准确把握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不断解放思想,推动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的大转变,在变中求新、求快、求好。
1.在思想理念上,突出一个“破”字。只有直面实际、敢于突围,摆脱陈旧习惯的禁锢和束缚,摒弃不合时宜的“惯性思维”和“主观偏见”,才能找出破除发展藩篱的良方。农业县这一最大县情和历史定位,让“长治久安、人寿年丰”的县名释义,既成为长丰人民的美好愿景,又成为县域发展的思想束缚。长期抓农业保稳定,一心抓生产促丰收,既使有限的财力分散,无力培育增长极,无法实现经济突围;也使干部知识结构单一、思维眼界局限。2001年前,长丰连续遭受了三年严重旱灾,群众生活相当困难,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各乡镇政府债台高筑,干部悲观失望的情绪很大。如何找到出路、走出困境,是全县人民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为此,2001年,长丰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加快发展、富民强县、路在何方”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打开了干部群众的视野,凝聚了全县上下的共识,工业首次被确立为第一发展战略。同时,找到了“路在何方”的答案:一是路在南方。就是要实施非均衡发展,充分依托省会城市的带动,率先把县域南部地区发展起来。二是路在脚下。就是要靠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不彷徨、不埋怨、不等待,关键是走出去招商引资。三是路在“六楼”。当时长丰县委组织部在六楼办公,寓意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在发展实践中、在项目第一线培养和选拔干部。在充分总结大讨论、大调研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长丰明确并逐步完善了“快工强县、优农富民、三产兴城、融入合淮、与市俱进”的发展思路,开启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联动”科学发展的新征程。
进入全国百强后,长丰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立足新起点,与时俱进地明确了“合肥国际化大都市北部门户区、合淮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全省统筹城乡新典范”三大定位,提出了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力在中部百强、全国百强不断争先进位的“一个率先、两个进位”奋斗目标。
2.在放大优势上,突出一个“融”字。发展县域经济必须跳出“县域行政边界”,将县域经济与区域经济融汇,将自身发展走势与宏观发展大势相连,借势借力、乘势而上。长丰是毗邻省会合肥的近郊县,本身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但由于地形狭长,县城水湖镇位于最北端,距离合肥市区约70公里,且发展基础薄弱,导致了县城难以成为带动全县发展的“火车头”。加上受城乡分治的体制束缚以及合肥市自身发展阶段等因素影响,导致长丰与市区之间存在“隔热层”,近郊县的优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面对困境,长丰逐渐意识到,要加快发展,必须因地因势制宜,摆脱“县城思维”,最大限度地接受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打造新的发展引擎。
“十一五”以来,随着合肥市强力推进大建设、大发展,长丰借风扬帆,确立了“与市俱进”的战略导向,把南部的“一区三乡镇”(即与合肥城区接壤的双凤开发区和双墩镇、岗集镇、三十头镇)作为重点突破地区,全面加强与合肥市区的无缝等高对接,主动承接合肥的产业、资本等辐射,打造县域经济增长极。一是发展规划全面对接。合肥市委市政府提出“14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后,长丰在“四个组团”中第一个完成了合肥北部组团的概念性规划,并按照“五个优先”(即基础设施优先、社会事业优先、生态环境优先、群众安置优先、积聚人气优先)的原则快速启动建设。二是基础设施全面对接。北城新区的路网、排水、供水、公交、供电、燃气等基础设施工程,与合肥市区统一标准、统一档次。三是干部作风全面对接。通过选派干部到市区街道、工业园挂职,优先选任经济一线干部等举措,引导干部拓宽视野谋划发展、主动作为推动发展、苦干实干加快发展,努力在建设发展一线建功立业。
3.在产业发展上,突出一个“工”字。工业化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普遍规律和必由之路。但在相当长时间里,长丰人对“无工不富”的理解远没有“无农不稳”到位,一直未能处理好农业与工业的关系,导致“一农二穷”成为基本县情特征。广大干部跑田间多于跑车间,跑农场多于跑工厂,抓农业轻车熟路,抓工业不知所措。直到21世纪初,第二产业占比不到1/4,仍是典型的农业县,由于“农”这个因,导致“穷”这个果。
经过多年的实践、深入的研究、反复的对比,长丰逐步认识到,县弱民穷关键根源是工业“短腿”。要想富民强县必须首先发展工业,必须把“快工强县”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第一战略”。一是坚持“依市”布局发展配套工业。围绕合肥大工业布局,主动参与协作分工,大力发展“配角”经济,积极兴建一批服务江汽、荣事达等大企业的配套产业,形成了以万力轮胎、万安汽车为主的汽配产业,打造出岗集、吴山、下塘三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围绕合肥大建设需求,大力发展现代新型建材业,引进培育了以鸿路钢构、海螺水泥为代表一批龙头企业。二是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长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动摇,依托合肥科技资源优势,打造产业升级版,培育发展新动力。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着力发展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到2016年,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7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4户。正是由于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转型升级,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长丰依然保持着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9.7%,且税收收入占85%以上。三是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现代农业。一方面,着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特色化,重点发展特色果蔬、苗木花卉、优质粮油、畜牧水产四大主导产业,建设五大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了21万亩设施草莓、7万亩南冬瓜、10万亩西甜瓜、2万亩经果林基地,建成“一村一品”特色村138个。特别是,草莓种植成为长丰县最具特色、最成规模、最有效益的农民增收大产业,拥有草莓种植户8万多户,从业人员17.5万人,年总产值45亿元,“长丰草莓”成为安徽第六件、合肥第一件地理注册商标,品牌价值达35.5亿元。另一方面,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大力培育农业新兴经营主体,先后引进伊利乳业、中粮集团、金润米业、丰大集团、立华公司等40多家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培育各类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400多家,获得3个国家级及10个省、市级名牌产品。
4.在空间布局上,突出一个“聚”字。工业化发展规律表明,初期阶段,必须实行极点开发模式,其最普遍、最有效的载体是创办工业园区。过去在发展乡镇企业的热潮中,实行的是“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不仅导致分散用力,难以形成核心增长极;且易造成环境污染。90年代后期,长丰虽已开始在南部打造双凤工业区,但由于精力集中不够、要素投入不足、招商力度不大,未能取得实质性突破,直到2000年,“三通一平”还没有完全实现,对全县经济的带动和支撑作用不强。
进入新世纪,在“快工强县”战略的引领下,长丰举全县之力集中建设以双凤开发区为核心的南部工业园区,通过优化环境形成合力、创新体制激发活力、项目建设集聚实力、招商引资借助外力,使园区建设进入快速扩张、超常发展、加倍回报的新阶段,成为全县最具活力的产业高地。2006年—2016年,长丰县南部“一区三镇”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06多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从34.5亿元增长到815.1亿元。2000年—2016年,累计引进项目1700多个,投产项目1190多个,财政收入从0.33亿元增长到37亿元。
工业化和城镇化相辅相成,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工业化是城镇化的支撑。借助南部工业发展的强劲势头,长丰主动对接合肥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坚持产城融合发展,以产兴城、以业聚人。于2007年启动北城新区建设,规划面积170平方公里,核心区70平方公里,启动区20平方公里。通过近10年的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座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产业支撑初具规模、人口加速集聚、群众安居乐业的合肥北部新城已具雏形。2016年,北城新区集聚30万人口,占县域常住人口的39%,城镇化率达到66%,正在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区、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城乡统筹的典范区。
在极点经济实力快速壮大、支撑辐射能力增强的基础上,长丰深入把握工业化进入中期、城镇化深入推进的新阶段新特征,加快推动协调发展,适时实施“双城双轴”发展战略(即突出“双城引领”,着力打造北城升级版,打造宜居宜业精致县城;实行“双轴联动”,着力打造合淮路、合水路两条发展轴),实现县域开发由“极”到“线”再到“面”的升级,辐射带动全县城乡一体发展。
5.在主体培育上,突出一个“引”字。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时代,完全依靠自身积累来加快发展是不现实的,只有大开放、大协作、大循环,才能更好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尤其是长丰作为相对落后地区,更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走开放发展、外生增长之路势在必行。但很长一段时期,长丰发展几乎是在一种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导致举步维艰、发展缓慢。2000年前,长丰工业主要是一些传统建材、印刷包装、农产品粗加工等本土企业,最大的企业——丰大面粉厂,年产值只有2000万元,全县年工业总产值还不到20亿元。封闭与落后形成的因果循环链,像一条绳索把长丰与贫穷紧紧地捆在一起。
进入新世纪,长丰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常抓不懈,聚焦高端外资、优质民资、央企国资,以“信息全员化、谈判专业化、落地包保化、服务精准化”为抓手,更新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强化招商强度。一是坚持项目为王,解决“靠什么招”的问题。牢固树立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理念,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产业转移趋势,大兴项目谋划之风,加强重点项目库建设,每年确定年度项目计划,分单位、分乡镇下达推进任务。二是完善方法机制,解决“怎么招”的问题。在客商选择上,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派驻招商小组,进行精准招商;在招商态度上,积极走出去、找上门、靠上前,变“招”为“接”,变“引”为“请”;在招商形式上,创新运用产业集群招商、驻点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主题招商等行之有效的模式。三是强化队伍建设,解决“靠谁招”的问题。政府、企业、领导、群众一起上,实行全民招商,要求招商人员“踏遍千山万水、克服千难万险、敲开千门万户”,形成广大干群心想的、嘴讲的、手抓的、腿跑的都离不开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
通过招商引资,让广大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得到了磨练,知识结构得到了优化,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由封闭向开放、由落后向先进、由传统向现代、由自卑向自强的重大变化。招商引资在走出去、请进来的过程中硕果累累, “十一五”以来,累计引进招商引资项目1644个,累计到位资金2031.9亿元,其中工业1265.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多美元。江淮汽车、伊利乳业、世纪金源、恒大集团、南山集团、广银铝业、广州万力、京东集团、万科集团等全国知名企业先后落户,泰国正大、美国嘉吉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陆续入驻。全县75%GDP、80%税收、80%就业都来自招商引资企业。
6.在环境建设上,突出一个“优”字。没有梧桐树,难栖“金凤凰”。没有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任何美好蓝图都是空中楼阁。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当时长丰不仅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而且服务环境也存在较大差距,对企业“吃拿卡要”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地方恶势力甚至明目张胆地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硬环境”不强,“软环境”又不优,发展愿望和发展环境之间存在着鲜明的落差,成为制约长丰发展又一个突出“短板”。
进入新世纪,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长丰人强烈地意识到,与其他地方相比,想要赢得发展先机,只有靠最优质的发展环境取胜。一是大力建设交通等基础设施。畅通对外交通大通道,建成连通合肥主城区的蒙城北路,提标升级合淮路、合水路两条南北交通干道;北三环高速、合淮阜高速环绕县域,所有乡镇上高速不超过15分钟;合蚌高铁穿境而过,在县城和北城设有两个车站,形成了以高速、高铁、干道为骨架的对外快速交通体系。完善县内交通网络,全县等级公路达到3160多公里,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年客运量达600多万人次,县境“四纵十二横”交通网络基本建成。二是着力优化政务环境。围绕打造投资服务最优、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项目落地最快、发展成本最低、社会信誉最好的县域之一,强化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涉企收费清单全面建立,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行政效能大幅提升。经清理后,审批服务项目承诺时限平均比法定时限减少50%以上,承诺时限减少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项目达65%以上。高效开展政务服务,针对南北狭长的地理特点,设立南北两个政务服务窗口,开通效能服务“110”。实行全程领办代办,实现企业办件一门受理、一次告知、一人代办、送证上门、一条龙服务。2005年,投资2.5亿元的长丰伊利项目签约后20天办齐全部手续;2012年,投资130亿元的宝湾国际物流项目从签约到开工建设仅用60天;2015年,投资55亿元的万力轮胎项目从洽谈签约到正式投产仅用10个月,一次又一次地刷新“长丰速度”。三是精心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环境。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深入实施绿色城区、绿色水系、绿色廊道、绿色村镇、绿色产业“五大工程”,通过保护生态优化经济增长,实现持续和谐发展。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行招商选资,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对污染严重的项目,无论经济效益多高也不引进。着力优化生态环境体系,大力实施水环境治理行动,执行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完善城市雨污管网,严格实施河长制。大力实施森林增长行动,在沿岭、沿路、沿河、沿林等重点地带,加强植树造林,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滁河、瓦东干渠、北三环、合淮阜高速沿线生态长廊,成功创建11个省级生态乡镇、18个森林村庄,林木绿化率达24.8%。着力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在中北部乡镇着重发展特色生态农业、苗木花卉、休闲旅游,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大力建设美丽乡村,获评安徽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在南部“一区三镇”划定重点生态保护区,编制“五湖连珠”景观风貌区规划,严禁工业开发,打造合肥后花园。四是竭力破解发展难题。把招商引资、园区建设、融资贷款、土地复垦当作“四场硬仗”来打,着力破解土地、资金、项目、人才等瓶颈制约。通过开展项目清理、实施土地复垦整理、用好用活“增减挂”政策,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等,破解用地难题;通过成立合肥北城建投集团、设立中小企业助保金贷款、落实省“政银担”合作机制、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等融资服务,破解融资难题;针对“签约不开工、开工不动工”问题,建立完善“双向约束”机制,强化投资者与政府的双向责任,破解项目履约难题;一手抓人才培养,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一手抓人才引进,出台一系列宽松优惠的政策,吸引本科生、研究生到长丰工作,破解智力支撑难题。
2016年,长丰县入选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已经成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最具投资价值开发的地区之一,其吸引投资和聚集要素的能量正在不断放大。
三、从贫困县到百强县的实践启示
长丰从贫困县向百强县的成功路径带给我们诸多启示,剥茧抽丝开来,最深刻的有几个方面:
1.坚持两个把握,既要把握优势,又要把握趋势。落后地区要快速发展,认清自身特点、找准自身优势、紧跟发展大势、不断放大优势、善于借势借力是重要前提。长丰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首先归结于长丰人准确把握住“城郊县”这一最大的发展优势,积极调整发展思路和工作重心。主动融入合肥、等高对接合肥,在错位发展、借势发展中不断放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效应。其次归结于长丰人始终按区域经济规律办事,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在起步阶段,长丰坚定不移地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提出了县域南部地区率先发展;南部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后,又提出了“三城联动”“双城双轴”等战略。这些战略的实施,推动长丰发展由“极点开发”向“轴线开发”升级,并向“全域开发”拓展,带动全县经济每隔几年就迈上一个大台阶。最后归结于长丰人善于顺应发展趋势,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比如,为抢抓沿海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和合肥市实施“141”组团发展的战略机遇,长丰高起点、大手笔编制了合肥北部组团发展规划,并在四个组团中第一个通过市规委会批准实施,打造高水平的产业承接平台。
2.坚持两个解放,既要解放思想,又要解放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建设发展的速度。落后地区要快速发展,理清思路、找准出路是前提。2001年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使“快工强县、优农富民、融入合淮、与市俱进”成为长丰上下的强烈共识,开启了长丰跨越发展新篇章。思路确定之后,“谋定快动”是关键。行动永远是达到目标的唯一有效途径,没有快干、实干,再好的思路也是纸上谈兵。长丰人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面对困难不低头、勇于争先不服输、敢于担当不退缩,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咬定青山不放松。如,围绕抓招商引资,长丰人将其作为生命工程、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建立一月一汇报、一季一通报、半年一述职、年终算总账的工作制度。树立干事创业的正确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重要保障。如,坚持“好干部”的标准,长丰出台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意见、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办法等,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创新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实行乡镇、开发区千分制目标管理考核;实施乡镇三分队伍工作法,建立农村工作新机制,等等。功成不必在我,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是成功保证。从2001年到现在长丰县委换了四届,县委书记调整了5次,虽然工作举措在不断调整,但思想解放大讨论形成的思路始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这才有了今天长丰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
3.坚持两个驱动,既要兴工强县,又要优农富民。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工业发达而农业不发达,也没有哪个国家工业不发达而农业发达的。正确处理好工业与农业的关系是落后地区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一方面,无工不富,工业是主导,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工业现代化的强力支撑;另一方面,无农不稳,农业是基础,工业化也离不开农业现代化提供要素资源保障。三化联动、三次产业协调不是齐步走,长丰坚持优先发展工业,才得以实现县域经济快速腾飞。确定“快工强县”的主战略之后,长丰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做到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倾斜,推动了工业“超常规发展”。长丰坚持集中力量发展工业并不意味着要放弃农业,而是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工业的发展反哺农业,以农业的现代化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奔小康。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前景很大的产业。长丰把农产品加工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用招商的办法引进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草莓小产品做成大产业,打造成为长丰的特色品牌。这些举措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业附加值,而且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增收,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农民观念转变,变过去跑田埂、跑田头为跑企业、跑市场。
4.坚持两个保障,既要强化硬环境,又要优化软环境。要想富先修路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企业、人才像候鸟,哪里环境好就往哪儿飞。对落后地区而言,修路、搞基础设施建设是重要保障,但硬环境建设只能提供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不能解决落后的根源问题。事实上,落后地区之所以落后,除了自然条件不优、硬件设施不足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思想观念和营商环境上的差距。90年代初,长丰确立了“治水拔穷根、修路开富道、低门槛招商”的方针,全县干部勒紧裤腰带、咬牙坚持干,集资筹劳兴建合水路等一批道路。但由于整体环境不优,低门槛并没有迅速“引凤来”。长丰人深刻认识到在硬环境不硬的条件下,要提升竞争力,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必须让软环境更优。为此,长丰以“商鞅变法”、壮士断腕的精神,着力解决环境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改革、服务、招商、引资” 八字方针,把改革、服务放在招商、引资之前,通过创新机制、完善服务、整合资源,着力打造服务高地、投资洼地。如,要求“四个围绕”,即机关围绕基层转、部门围绕企业转、领导围绕服务转、一切围绕发展转;实行工业项目零收费、企业办事零上门、审批环节零停留的“零线门槛”工程;提出“服务就是义务”,“收费有当无,服务无当有”;严格执行“三个不允许”,即不允许说办不了,今天能办的不允许拖到明天,一次能办成的事不允许第二次办,等等。通过让硬环境更强、软环境更优,如鸟之双翼、船之双桨,为长丰发展插上了腾飞翅膀、提供了强劲动力。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