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五大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新的战略把握,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提升,也是正确借鉴世界现代化发展规律的科学决策,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的带有标志性的重大成果,对于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鼓舞和指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鼓舞和指导下,中共安徽省委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新要求,提出了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战略任务,全省上下掀起了一个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努力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热潮。正是在这一氛围中,笔者看到了由安徽师范大学李宗楼教授、王义德教授主编、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与县域治理》一书,感到该书是紧密联系安徽实际研究如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有益尝试,是实现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愿景的可贵探索。
县域包括县和县级市、县级区所辖的区域,是安徽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方阵,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公共管理系,组织了这个以安徽县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为主题的调研项目,主编们独具匠心,设计并参与了该项目的调研和写作,使该项目的成果《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与县域治理》一书颇具特色。该书共收进涉及安徽17个县域的22篇文稿,作者主要是安师大法学院和政治学院的教授、副教授,也有少数作者是其他院校的教师和在实际部门工作的同志。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与县域治理》一书的重要特色,就是紧扣五大发展理念。然而,该书又不是简单地用五大发展理念笼统地衡量某个县域个体的发展,而是有重点有侧重地剖析某个县域个体,以从中探索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规律和有价值的经验。
比如,该书以肥西县、天长市、宁国市、肥东县、岳西县、长丰县和南陵县乡村为例,着重探析了他们在践行创新理念方面所取得的经验。
肥西县一文的题目是《增强动力 激发活力 凝聚合力——肥西县创新转型发展透析》。该文总结肥西县之所以连续6年跻身全国百强县,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围绕发展目标,优化发展布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强化责任担当,着力培育发展动力,激发发展活力、凝聚发展合力,使县域综合实力获得快速增长。具体是:1、坚持用创新思维去认识和把握发展环境与条件,努力提高科学谋划发展布局的能力,使发展布局具有前瞻性、长远性、全局性和指导性。主要是将整个县域划分为五大发展功能区,构建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全力推进共建共享的各项事业。2、勇于改革和创新制约本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适应本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条件,主要是创新财政管理体制、融资体制、科技体制、土地利用效益机制、社会事业发展体制等,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3、明确转型升级主题和创新驱动要求,打好三大产业同步发展的组合拳,抓好项目提质和园区提档、资源整合和发展环境优化、城乡统筹发展和一体化水平提升、行政改革创新和简政放权,不断激发发展活力。4、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积极担当改革创新的责任和勇气,创新领导机制,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县四大班子建设尤其是县委县政府自身建设,推进“四个发展”、建设“四个肥西”、落实八个“三年行动计划”、梳理完成398项具体工作任务,努力凝聚发展合力。
天长市一文的题目是《天长市坚持创新发展增强综合实力》。该文指出,天长市之所以成为安徽县域经济的排头兵和“皖东明珠”,是因为他们紧紧地拉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来带动整体发展,他们提出建设“三个天长”即“千亿天长、创新天长、幸福天长”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创新天长”的营造,来实现“千亿天长”和“幸福天长”。他们的主要经验是:1、坚持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大力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搭建为企业创新服务的平台,创新为企业融资的模式,创新政府的工作方法和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生态,努力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2、坚持开放创新,着力外引内集,挂大靠强,专门制定《招商引资工作意见》、《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引荐奖励暂行办法》,科学规划开发园区建设,汇聚高端生产要素和创新能量,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展;3、坚持创新驱动下的协调发展,坚持统筹规划、城乡一体、民生为本,坚持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社会等各项事业均衡发展,坚持“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三美同抓,着力打造类似秦栏(全国文明镇)、杨村(省文明镇)、仁和、新街(省级卫生镇)和26个省级重点示范村式的美好镇村,努力建设“和谐天长”、“幸福天长”。
宁国市一文的题目是《用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宁国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证分析》。该文分析了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把宁国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加以剖析,认为,宁国市之所以连续7年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主要是因为:1、宁国市立足自身实际,用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用生态文明理念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和坚持了开放兴市、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创新活市、和谐安市的“五位一体”总体发展战略;2、以“四换四驱”推动转型升级(四换是指“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网+换新”,四驱是指创新驱动、上市驱动、品牌驱动、物流驱动),促进全市产业发展更加协调;3、进一步推进节能降耗与污染防治,不断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成果,加快美好乡村原生态、特色化发展;4、以生态理念编修县域功能区规划,将全市划分为多个生态环境功能小区,坚持顺应自然、塑造特色、尊重科学、把握规律的要求,专门制定实施《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 ,以引领宁国生态山水城市的建设;5、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以生态经济助推结构转型,发展休闲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6、扎紧制度“笼子”,成立宁国市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制定并实施《宁国市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等,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规模化、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系统完整的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长效管理体制机制。
肥东县一文的题目是《肥东县改革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探析》。该文认为,肥东县以改革创新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发展的重点,努力创新思路、创新规划、创新定位,建立了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在城镇化系统构建、产城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发展和民生工程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1、创新思路,将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上升到县域发展的战略高度,紧紧围绕合肥市“1331”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和肥东县城总体规划,以着力打造大富美强的现代化合肥东部新城为目标,深入推进“三区协同、三镇融合”,加快建设区域强县。2、创新规划,突出中心布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三规合一”,构建“一城两区、南北联动”的县域布局,“一城”即合肥东部新城,“两区”即南部环巢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和北部江淮分水岭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建设一批美好集镇,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3、创新定位,抓住核心,坚持培育充满活力、特色化、专业化的县域经济,建设旅贸型、工贸型、农贸型三类特色小城镇,注重以人为本,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建设美好乡村,将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全面融入城镇化进程,不断夯实共享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
岳西县一文的题目是《岳西县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探析》。该文论述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地位和意义,认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剖析了岳西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主要特色和成效,一是坚持政府为主要供给主体,大力发展多元化供给,积极培育民间文化团体包括村级文艺队,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起来;二是以政府科层式供给为核心,逐步尝试社会化供给,即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以行政体制(县镇级)和准行政机构(村委会)为组织基础,依赖公共财政的经费支持,在乡镇文化站及村委会人员的组织策划下开展农村文化事业建设,同时尝试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供给,以进一步丰富村民的公共文化生活;三是基础建设与文化活动并重,在镇村主要是搞好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休闲广场和文化乐园的建设,以便积极开展各种相应的文化活动;四是紧抓财力投入与人才培养,以实现双重保障性供给。该文还提出了岳西县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基本路径:一是创新服务理念,增强基层政府内驱动力,主动提供农民需要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二是积极培育农民的文化自觉,通过提高农民文化教育水平,强化农民的文化权利观念,激发农民的文化需求表达意识,提升农民的文化需求表达能力;三是重建农村社会资本,不断提高农村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以满足广大农民越来越多的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
长丰县一文的题目是《“开源”和“节流”并举推进可持续发展——长丰县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调查》。该文认为,国土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地位,对国土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不仅事关当前,而且影响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该文在深入调查长丰县国土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了该县作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所采取的将“开源”和“节流”并举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做法,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全力推动全县国土资源工作再上新台阶;二是创新多种机制推进资源保护,包括土地执法共管机制、县乡村三级动态巡查机制、依法用地激励机制和法制宣传引导机制等;三是盘活闲置土地,保障合理用地;四是建立土地档案、扩大数据覆盖;五是加大环境监察力度,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六是建立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社会共同参与机制。
南陵县一文的题目是《南陵乡村经济社会新发展及其经验探讨》。该文认为,南陵县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显著的成就,一是实施项目引导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以项目为抓手带动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投入。项目主要是土地整治项目、便民项目、旅游项目、现代农业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二是注重资本下乡的利益关系处理,明确政府和企业的社会责任,并以安徽鲁班集团为例,介绍了该企业在发展中把创造经济效益与履行社会责任完美地结合起来的种种做法。三是注重三产融合发展,将传统农业、现代化工厂化农业生产、手工制作、观光旅游、文化休闲、餐饮住宿等融为一体,坚持和谐共享,把农民增收致富作为落脚点。四是注重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启动“美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构建“农耕体验型”、“生态康体型”、“山水度假型”、“田园观光型”、“魅力文化型”等特色乡村,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又如,该书同时对在创新发展理念的统领下,扎实践行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的典型展开了剖析,主要有庐江县、全椒县、繁昌县、无为县、宣城市宣州区和芜湖县等实例。
庐江县一文的题目是《协调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庐江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探索、成功经验和发展前景》。该文认为,庐江县新型城镇化的过程是一个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过程,尤其是协调发展的理念,更是庐江县新型城镇化升级发展的关键所在。主要是:1、对接合肥发展布局,谋划区域协同发展。根据《合肥“1331”市域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头“1”是指一个都市主中心,包括老城区、滨湖新区、4个城市组团等;二“3”是指三个都市副中心,包括巢湖、庐江、长丰;三“3”是指三个新城,包括“合巢产业新城、庐南产业新城和空港产业新城”;后“1”是指环巢湖示范区),将庐江定位为合肥南部的副中心城市、新兴现代产业基地、区域商贸中心。为适应这一定位,庐江县决定协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拓展城市职能,谋划区域协同发展。2、协调推进县域规划融合,不断完善主体功能布局。主要有:庐江县域重点功能区和示范区发展战略规划、区域性规划、县域生态体系及空间绿道网络规划,以及庐江中心城区、汤池温泉旅游度假区、环巢湖开发、合芜蚌现代农业自主创新示范区、庐南循环经济产业新城等多项规划的编制和协调,进一步完善镇、中心村的建设规划。统筹推进“四规合一”,努力实现“多规融合”,逐步形成“一城三区”的总体格局。3、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规划同绘、设施同建、产业同兴、环境同治。大力推进新市镇、中心镇建设,实施全国重点镇泥河镇的产城一体化共融试点,以实现全县规划引领示范、产业调整示范、投融资改革示范的三个目标。积极推进“农民向中心村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的美好乡村建设新模式。4、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同步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和谐发展,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美丽乡镇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步伐,着力补齐乡镇建设管理“短板”,有序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5、在协调发展中妥善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发展中稳与进的关系,稳中求进,坚守底线,确保总量、质量、均量三量齐升;二是加快发展与深化改革的关系,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全面深化改革是加快发展的“金钥匙”,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思想的新解放,赢得庐江发展的新机遇;三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关系,经济建设是中心必须抓住不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是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协调发展理念,一定要妥善处理好其中的种种关系。
全椒县一文的题目是《坚持绿色发展开创生态建设新局面——全椒县生态县建设调研报告》。该文着重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角度剖析了全椒生态县建设的进程和经验,认为,该县贯彻中央和省关于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有特色、有成效,全县有7个镇和12个村先后被命名为省级生态镇、生态村,该县也于2014年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县,后又荣获“2015年度中国最佳绿色发展县”。其主要做法和经验是:1、用绿色发展理念统一生态建设认识,将该理念纳入编制建设规划和县域发展决策的各个环节,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科学谋划和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布局。建立以高效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工业、生态型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绿色环保产品、清洁工业、资源节约高效为重点,以低碳循环为特色的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实施生态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人居环境建设规划、生态文化建设规划、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体系建设规划等五大领域规划,全面推进各项工作。2、优化结构、统筹协调、城乡共治,筑牢生态经济之基、夯实生态经济之体、壮大生态经济之力,不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着力发展生态工业,大力实施清洁生产,严把建设项目准入关。发展壮大生态农业,不断巩固发展2000年获得的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的荣誉,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将传统农业的精华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形成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良好局面。大力推进生态林业,保护和发挥林业生态效益,不断巩固发展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授予的“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生态示范县”和“安徽省造林绿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积极开发绿色生态旅游业,巩固和发展全县的生态产业体系。3、坚持绿色惠民的基本价值取向,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扎实改善县城和镇、村的生态环境,大力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全县的绿色服务能力。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高度重视对受环境影响较大的水、大气、土壤等关键要素的污染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推进林水同治、城乡同治,让老百姓更早、更多、更好地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在美好的环境中生活。4、建章立制,为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先后制定《全椒县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暨省级生态县实施方案》、《全椒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安徽省全椒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2012-2020)》、《全椒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椒县环境监管网格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全椒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农村改厕项目实施方案》、《乡镇环保生态目标管理考核细则》等等,并明确责任,强化监管,严格环保执法,建立考核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实施强化党政领导干部同责、强化联动问责和强化终身追责的“三个强化”机制,把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督查到位。
繁昌县一文的题目是《开放发展理念在县域发展中的实践——以繁昌县为例》。该文简要概述了现代国家的开放发展和县域开放发展所包涵的四个层面,回顾了1949年以来繁昌县开放发展的历程,认为该县1949—1978年的开放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78—1997年的开放发展逐步扩大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997年以来的开放发展从债台高筑到招商引资闯新路,1999年起连续4年居芜湖市前列,先后建立“芜湖三山绿色食品工业园”、“孙村国际服装工业园”、“荻港建材工业园(区)”、“三山综合工业园”等,2006年成立“省级繁昌经济开发区”,并将孙村、荻港两个园区整合为“芜湖市孙村经济开发区”,2011年成立“芜湖循环经济产业园”,并将其建成国际一流、体系完整的国家级循环经济再制造生态示范园区。该文认为,繁昌县的开放发展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领导干部的开放观念进一步增强,也促进了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四大发展,不仅带来了县域发展理念、方式的创新,也带来城乡协调发展竞争力的提升(2015年繁昌县城乡协调发展竞争力居全省县域第一),带来绿色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推进,“十二五”期间该县仅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就滚动实施了181项。该县将开放发展列为“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决定依托水陆交通等优势,高起点、高水平参与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的建设,努力与“长三角”地区全方位等高对接,进一步发展园区经济、临港经济和文化旅游经济,全力完成建设山水繁昌、人文繁昌、活力繁昌、智慧繁昌、幸福繁昌的各项任务,高水平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任务。
无为县一文的题目是《以开放理念引领镇村经济社会发展——以无为县高沟镇为例》。该文简述了治理视角下的开放理念及其对基层治理的指导意义,认为坚持开放理念要求在治理中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导向、在治理中把握人心所向、在治理中坚持政府主导的多元合作、同时要与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等发展理念实现良性互动。该文剖析了无为县高沟镇以开放理念引领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经验,认为该镇之所以被国家和省先后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无为特种电缆产业基地”、“安徽省民营科技园”、“产业集群专业镇”和“安徽省高沟经济开发区”,并以开放理念引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较大成就,主要的经验是:1、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先后成立了高沟镇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并通过网络延伸建立村与社区的便民服务站,这就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同时,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以通过多种方式发挥这些机构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创新机制,提升综合服务能力,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提高多种社会服务的办事效率,通过改革户籍制度和调整土地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吸引人才、吸引投资,盘活停产、半停产、倒闭企业闲置土地,兼并重组14家企业,支持多家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和网点,从而为高沟镇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3、注重协调发展,践行健康开放理念,重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五大工程”(包括道路畅通工程、农村清洁工程、绿化亮化工程、新区建设工程和建成健身广场、休闲广场、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工程),逐步完善镇、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而为高沟镇进一步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尤其是开放发展理念,奠定了重要的文化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宣城市宣州区一文的题目是《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农村土地流转探索——基于宣城市宣州区调研》。该文认为,土地流转是共享理念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体现形式。宣州区作为国务院确定扶植发展的粮棉大县,在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过程中,土地确权的工作已全面展开,土地流转的规模也较大(占实际耕地面积的比例总体为26.4%),因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该区推进土地流转共享发展的基本经验是:1、因地制宜顺势推动土地乡土化流转,流转的对象以本地为主,流转的用途主要限于农业种植业,其主要原因是尊重农民对利益的选择和农业产业升级的客观规律,不动用政府力量强制推动,也不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搞集约化经营。2、通过市场机制合理分配土地经营方式转变后产生的价值剩余,通过合约的制定使价值剩余可以为土地流转户与农民共享,不同流转户之间生产与经营的竞争,也创造了受雇农民均沾价值剩余、共享土地流转变化所产生的溢出利益的机会,事实证明,受雇于流转户农场的农民,获得了比土地流转前更高的收益。3、政府采用内外两手扶持的做法,既鼓励金融机构为土地流转提供全方位资金支持,也注重引导农村内部的金融力量发挥“造血”功能,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同时,强化对农业产业升级中弱势环节的多维度补贴,包括规模以上流转户的特别补贴、农机具购置的重点补贴、种植特种作物或林地的特别补贴等,大力扶植特色优势项目、打造优势农业产业和品牌,努力使种种补贴能够进入流转户与村民的共享发展之中。4、土地流转大户普遍存在既缺资金、也缺技术的情形,该区主要采取的办法一是由当地农委予以技术支持,包括土壤免费化验、施肥免费指导、安排专项资金给予物化补助和成立若干技术培训机构等服务、二是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实行部分资金补贴政策安排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等外出学习,到更高层次的培训机构参加技能培训。5、通过政府参与和制度供给保障在共享发展理念下的农村土地流转健康进行,一是政府出面统一领导和指挥土地确权工作,各乡镇均成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领导组,此项工作目前已基本顺利结束;二是主持并参与流转大户与村民的土地流转协议,签订三方合同,以政府的公信力和强制力保证合同的法律效力,特别是有关维护村民权益的法律效力;三是协调不同用地规模,严控建设用地,保证土地流转真正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
芜湖县一文的题目是《芜湖县积极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实现共享发展》。该文指出,芜湖县坚持共享发展理念,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以点带面”的方式,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大投入,深入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先后建成省、市美好乡村重点示范中心村31个,正在建设的7个,该县也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先进县”、“全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1、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美好乡村建设,深入探索符合该县实际的美好乡村建设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转型升级,努力取得“村美民富”、城乡共享的发展成果。具体做法一是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按照“民荐工程、村选项目、镇绘图册、县编规划”的程序,因地制宜、分类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的精品村,不断提升美好乡村建设的品位,努力实现村庄建设与地域文化、自然山水、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二是以农民增收致富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产业为基,打好一村一品、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三张牌”,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动三大产业联动发展,以兴业富民为目标,着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三是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为切入点,深入挖掘所在村的文化内涵,将村史、传说、孝廉文化、饮食文化等植入美好乡村建设,以举办美好乡村摄影大赛、美好乡村大舞台和征集传统手工艺品等为载体,吸引和鼓励群众参与,以开设乡村道德巡回讲堂和开展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文明户等活动,把先进、健康的文化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2、基本经验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先后制定《芜湖县村庄布点规划(2012—2020)》,将全县村庄划分成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和较大自然村三个层次;制定《芜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标准建设胡湾村宣潭、北陶村官巷、沙墩村后沙等旅游型美好乡村;还制定了《芜湖西河古镇历史街区保护概念规划》和《芜湖珩琅山风景区旅游概念规划》,并开展相应的工作。二是创新资金管理机制支持美好乡村建设。自2012年起,县财政连续四年安排到位的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分别为1046万元、2150万元、2500万元和2650万元,镇级也安排了相应的投入。为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出台了专门的制度,根据该县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对美好乡村建设资金和长效管护资金实行专账核算制、县级报账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做到专款专用,并建立各建设点资金使用拨款台账。严格规定该专项资金不准用现金支出,不准用于办公经费和人员支出,不准用于发放奖金福利、平衡预算、购置办公用品、交通通讯工具等与美好乡村建设不相关的支出,并配套了招投标的一系列具体规定。自2013年开始,政府对美好乡村建设的长效管理进行考核,实行财政以奖代补制度,分为考核奖励和基本补助两个部分,有效地助推了美好乡村建设。三是积极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制定土地流转扶持政策,出台《芜湖县家庭农场认定管理办法》,大力扶持和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推动“建设”向“经营”转型升级,切实把农民从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中解脱出来,有序向工业园区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转移就业。出台《“返乡创业之星”评选表彰办法》,实施“凤还巢”工程,吸引和鼓励外出本县籍人士回乡就业、返乡创业。
此外,该书从县域治理的角度,对与五大发展理念有一定关系或间接关系的典型进行了剖析,从而进一步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主要有繁昌县、桐城市、岳西县、贵池区、全椒县、芜湖市郊区、歙县等(其中有的县与前重复,是从另一角度研究的成果)。这些成果主要研究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基层政府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主要围绕基层政府加强自身建设,进 行权力清单制度改革,创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进行研究;二是乡村治理与农村政治文化研究,主要围绕乡村治理中产生的村民理事会,以及乡村传统政治文化对基层治理实践的影响进行研究;三是涉及徽文化的三篇成果,即《徽文化影响下的传统政治文化》、《徽州传统政治文化当代变迁及影响——基于歙县乡村调查》和《徽州农村政治文化结构现代性分析——以歙县鲍村为例》,主要分析了徽州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变迁及其对乡村治理实践的影响,提出引导乡村传统政治文化向现代政治文化转变,从而构建新型的农村政治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社会和村民自治,以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以上是本文对《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与县域治理》一书的简介,只能大体反映该书的基本内容,很可能以偏概全,有许多不准确的地方,有兴趣者可阅读原书,系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1月版。应当指出的是,该书虽然是有重点、有侧重地从五大发展理念的某个方面剖析县域个体,但我们必须看到,五大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县域个体都必须牢牢地把握,以全面地引领本县域的发展。同时,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相关论述,把五大发展理念放在全视角的环境中,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机地联系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月在重庆调研时强调,“五大发展理念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一体坚持、一体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他还指出:“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的发展理念上来,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引自《新华每日电讯》报2016年1月7日第1版)。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进一步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自身优势,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