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已载入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正在贯彻实施中。其中创新就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关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意义,如何贯彻等等已有大量权威文章阐述,本文想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视角,从实践的层面谈谈个人的粗浅认识和体会,请各位指导。
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新世纪来临前夕,1999年11月,省经济学会会长程必定在蚌埠市召开一次重要的年会,着重研讨我省如何迎接21世纪,加快发展。会上一个主流声音认为:我省在改革开放的20年中,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与发展较快的地方比,还是相对滞后了, 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大城市带动。省内的地级城市大小差不多,兄弟一般粗。一些学者呼吁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合肥大城市和几个中心城市,认为芜湖、蚌埠、安庆、淮南、阜阳等可以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而马鞍山虽有大马钢,但不可能成为中心城市,因为两头有南京、芜湖的挤压……,后来发现马鞍山市也有此观点,于是做南京后花园的热议兴起。我就在想,马鞍山是认命呢?还是发挥主观能性、创新发展思路?面对地图,冥思苦想终于提出兴建马鞍山长江大桥、跨江联动发展(建议将和县、含山划归马鞍山)、建设滨江城市三项报告,得到专家程必定、吕连生、宋宏的支持指导,尽管出现不同声音——不可能、不必要、不对路,还是得到党委政府的好评,后来又经过权威专家学者和领导的论证和决策,经国家批准,2008年12月马鞍山长江大桥正式开工,2013年底建成通车,2011年8月,含山、和县划归马鞍山市管辖,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马鞍山建设成为皖江区域性中心城市。
对于合肥市怎么样从中等城市提升到大城市,发挥对全省的带动作用,省社科院、省社科联和大学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建言。我作为省学会的老理事,本着重在参与,也应关心。
2005年3月16日,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决策》杂志社,特派记者翁仕友来马鞍山采访我,我提出:①谋划“合肥——马鞍山——安庆”这个金三角(包括皖江两岸和巢湖城市)作为全省发展战略重点;②合肥在中部六省省会中是最弱的,同时也弱于昆明、南宁,更不要同东部、沿海的省会相比了,建议省委省政府将合肥周围100公里左右的地方划入合肥市,加速建设合肥成为全省龙头城市;③建议将皖江城市对岸的县分别划入沿江城市,以利于整合两岸资源,打造皖江经济带。
合肥在创新中发展,如今已大大扩容,进入“大湖时代”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发展定位是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速度”、“合肥经验”,引起全国关注。
马鞍山市也是在创新中发展,如今建市已整整六十周年,从一个小铁厂(日本人留下的炼铁小高炉,容积71—74立方米六座)、小乡村发展成为拥有4049平方公里面积,230万人口。2016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493.76亿元,比上年增长9%,三次产业比重为56:55.4:3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64.62亿元,增长11%,财政收入222.75亿元,增长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4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19元,增长8.5%,这些数据位居全省城市前列,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处于省内城市的榜首,在全国地级城市综合实力中也处于上游行列。
二、以创新精神面对挑战,寻找对策
(一)关于“以钢兴市”战略
马鞍山是因钢设市的城市,长期实施“以钢兴市”战略,研究马鞍山的发展,首先要研究钢铁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马钢到了最困难的时候
当今,全球粗钢产量约16亿吨,世界经合组织认为其中有6亿吨产品属于过剩产能。中国的钢铁产能在12亿吨以上,市场实际需求约7亿吨,钢材出口1.1亿吨,进口3000多万吨,钢铁全行业处于亏损线上下。国务院要求3—5年内去钢铁产能1—1.5亿吨,同时加大清退“僵尸企业”的力度。
安徽钢铁总产能约3300万吨,上百家钢企绝大多数是小企业,技术装备差,唯独马钢一枝独秀,产能2600万吨。然而,国际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加上国企自身为题,马钢也曾几次出现亏损,2015年竟亏损51亿元,去年勉强摘掉亏损帽,省政府主要领导曾指出:马钢到了最困难的时候,马钢多年积累的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马钢对全市工业增加值和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已分别下降到25%和7%左右。如果破产倒闭,不仅是马钢自身痛苦,也会给全市带来灾难,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
2、抓住去产能中的新机遇
我们能否换个视角想想,使“因钢忧虑”变成“因钢新机遇”。当下国家出台许多供给侧改革、去产能的激励政策,我们可视作走出困境、做大做强的新机遇。为此从创新视角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点:马钢要深化国企改革,发扬“聚山纳川”精神
马钢走出困境的根本路径是按中央要求,深化国企改革转型创新发展,否则难渡寒冬。马钢改革的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现在机遇来了,国家三令五申要去落后产能、出清僵尸企业,提高钢企集中度。安徽钢企111家,太多太分散。我的意见是:
(1)全省几个地方国有(含国控)钢企无偿转入(划入)给省国资委,由国资委将其并入马钢统一领导、经营管理。
(2)鼓励全省民营钢企自愿并入马钢集团。马钢则以“聚山纳川”的马鞍山精神,欢迎上述两个外部因素加盟。以此契机,促进马钢深化企业改革,去除原有的国企弊端,建设新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全面统筹全省钢铁生产基地布局,成为更有活力、竞争力的混合所有制的长三角区域型特大钢企。届时争取加入宝武钢铁集团,组建8000多万吨级的宝武马钢铁集团,称雄全球。
第二点:马钢要率先或率领安徽钢企实施国际产能转移
这是因为:
(1)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需求的峰值已过,国家提倡国际产能转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辟工业园区,正期待国内企业家加盟,河北等地就有钢企先行试水。
(2)钢材成本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越来越高。
国内钢厂矿石自给率平均约为45%,马钢自给率为25%,矿石依赖进口。马钢属内陆地区钢企,粗略估算:按马钢年产生铁2000万吨计,约需进口矿石2300万吨,总共要比沿海钢厂竞争对手多花成本费四十亿元左右。此外,钢厂冶炼部分在城市中的环保费用、污染造成的损失也是难以说清的问题。
(3)城市型钢铁厂早迁早主动、晚迁不值钱。
钢铁厂是公认的污染大户,尤其是其中的烧结、炼焦、炼铁、炼钢部分更甚。许多国家的钢铁厂(从发达国家开始)都逐步从城市迁走或拆除转产,城市转型,成为钢铁产业发展的一条规律。例如,德国的鲁尔是世界级钢铁城市,经过十来年的拆迁调整,分别转型升级为世界设计创新中心旅游城市和高科技、医药、教育、能源为主要产业的绿色环保城市。
我国的北京、重庆、青岛、广州、柳州、合肥、南京、无锡等城市型钢厂己经搬迁或决定搬迁。杭州钢厂决定永久拆除,高炉己经爆破。包钢的1800立方米大高炉已炸掉。可以预见,今后会有更多城市里的钢铁厂搬迁或拆除改产转型。马鞍山的钢铁厂与城市更加贴近,这当然是历史形成的。马鞍山属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南京大都市圈的核心成员城市,城中的钢铁厂特别是冶炼部分应该早日谋划搬迁。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贯彻中央绿色发展新理念,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对长江“要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语)
由于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里的钢铁厂寻求产业转移的好地方、好价钱,竞争将日益凸显。马钢应早谋划、使产能 “走出去”,晚了就可能找不到好地方,钢铁厂也就不值钱了。有个案例可佐证:2016年4月中旬新华社发一电讯称,英国一家钢铁厂多年亏损,宣布出卖一年多没人买,2016年4月11日终于有人买了,但只卖得一英磅。这则消息应引起我们思考。
第三点:建议马钢开发石墨烯钢材新产品
马钢肯定要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追求高端、智能、精品之路。本文仅建议马钢开发石墨烯钢材新产品。
石墨烯(GrapheNe),是国际国内正在兴起的神奇新材料,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坚硬(坚硬度比钢高200倍)、最薄且电阻率最小的材料,在工业上具有广阔的用途。有科学家预言,它极可能掀起一场颠覆性的新技术产业革命。我国富有石墨,储量约占全球的41%,正处于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时期,急需企业界进入。马钢如能研发生产石墨烯的高速车轮、轮轴、汽车板、建筑板和其他新材料,使汽车、动车等产品的重量大大降低,强度大大提高,这将是马钢走出困境的重大创新,也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二)关于“以港兴市”战略
和县、含山县划归我市后,市委市政府作出建设郑蒲港进而实施“以港兴市”战略决策。经过五年建设,郑蒲港已初见成效,2016年工业总产值约50亿元,财政收入约5亿多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约300亿元,保税区今年7月建成,出港的货物已直通上海港、舟山港、广州港,并获国务院批准外轮到本港停靠装卸。
吞吐量是港口兴衰的关键。港口建设者们设想的蓝图是半径500公里内乃至一些中原以及长江上中游地区的出海货物都运到郑蒲港出海,并写入“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以港兴市(含郑蒲港)遇到严重挑战:
(1)中欧班列的挑战:过去中国同欧洲的贸易95%以上走海运。2011年1月,重庆市首开先河,开发“渝新欧”货运班列,经新疆至欧洲,随后成都、郑州、西安、武汉、长沙、东莞、合肥、南京、南通、宁波、义乌、厦门、南宁等27城市也陆续开出中欧(中东)班列,目前全国各地总共开出中欧班列约3000多班(其中合肥、厦门各自已开出50多班)。中欧班列经济政治意义重大,生命力极强。因为:A、它比海运快20天左右;B、可以避开海上风险(含马六甲海峡);C、顺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D、比空运便宜;E、深得相关的国家和企业欢迎并达成双方往返的合作共赢协议。随着火车提速和高铁的发展,今后开出中欧班列的会越来越多,必然影响郑蒲港吞吐量和以港兴市战略。
(2)西部高速公路发展的挑战:我国过去是着重东向发展战略,现在是东西双向发展战略。“十三五”西部的高速公路加速发展。我去年到和县调研得知,和县的蔬菜曾试水通过第三方物流,用汽车运到新疆和西亚地区,他们说优点是比海运快,且不收过桥过路费。看来,随着西部高速公路的大发展,未来这种汽车的“中新欧”物流方式也会进一步发展。
(3)皖江其他城市也在江北建设港口的挑战:皖江上游的安庆、池州、铜陵、芜湖也在建设(或扩大)江北港口,打造临港经济园区或工业走廊,因此,设想他们江北的出海货物都运到郑蒲港来中转出海会有难度。
(4)郑蒲港不通河流、铁路的挑战:没有河流、铁路直通郑蒲港是个短板,至于我们获准建江北铁路,那还需一段时间,而芜湖却胜一筹,它过去就被省里确定为安徽外贸主要港口。
(5)我们缺少商贸、外贸腹地之挑战:为要以港兴市,使港口经济繁荣兴旺,必须有繁荣的商贸,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广阔腹地,可是马鞍山是重化工城市,含山、和县两个县是农业县。与此同时,跨境电商、“海淘”发展很快,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速。这都是不利因素。
(6)江北和中原地区的出海货物可走其他港之挑战:我们打开地图一看便知,江北、河南的出海货物不一定非要到郑蒲港,它可以到安庆、铜陵、芜湖等港或者连云港、盐城港、南京港、上海港。而长江上中游地区出海货物没必要到马鞍山中转,直接通往上海港。
以港兴市战略(含郑蒲港)如何应对上述挑战?建言如下:
1、将和、含两县建设成外向型经济腹地。
含、和两县划入我市后,带动、帮助和、含两县更好地发展,应视为首要任务,否则失去意义。既然已开辟郑蒲港,确定“以港兴市”战略,把和、含两县建成外向型经济腹地就是最佳选择。请省里给予支持。
2、郑蒲港要创新陆运功能。不仅做水运出海的生意,也要做合新欧、宁新欧、郑新欧陆运的生意。主动到500公里内上门收货、拼箱、报检、报关,负责货物安全便捷、全流程服务。既注意收集欧洲、中东、中亚、新疆要从水运到沿海、长江各地以及广州、香港、东南亚的货物,也注意收集从海运到本港转乘合新欧、宁新欧、郑新欧的货物,以此扩大郑蒲港的业务。
3、加强与各港口的联合:要与全市、县企业的大小港口码头联手,互助互利,合作共赢,同时加强与长江上下游港口以及上海、浙江的出海港口的联系,实现友好协作,确保本港出口货物安全顺畅。
4、招商引资以招出口企业为重中之重,以增加港口出海货源。招来的出口企业应落地在郑蒲港新区或和、含两县的工业园区。
三、以创新视角展望马鞍山
以钢兴市、以港兴市指的是发展工业和外贸,根据五大发展理念和马鞍山独特的优势资源看,展望未来,我提议在以钢、以港兴市后面,加上“以旅兴市”、“滨江定市”的“四合一”创新设想
关于以旅兴市战略
作者讲的“以旅兴市”指的是大旅游、全域旅游的概念,包括休闲、养生、运动、健康、度假、节庆以及文化产业等。提出“以旅兴市”战略的主要依据:
(1)旅游是现代人的一种需要,是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马克思一百多年前就指出,人有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享受的需要,旅游就是人的这种需要的一种实现形式。(请参见作者《地方经济研究》书中的“旅游理论渊源研究”一文)。如今我国人均GDP已近九千美元(我市约为一万美元),进入中高收入国家水平,旅游已家喻户晓,有个顺口溜说:家中电气化,身带手机卡,全家坐轿车,出门去潇洒。随着中国梦的实践发展,人民全面小康,对旅游的需求就越来越旺盛,旅游产业成为最大产业,已展现在国人的面前。
(2)国家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旅游业,鼓励旅游的政策举措,将旅游业列入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我市旅游业年总收入,已占全市GDP12%份额,称得上战略性支柱产业。
(3)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品质一流。
国家建设部风景名胜专家评审组1997年对我市考察后,认为马鞍山旅游资源是“资源丰富,品质优越”,达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水平。我市现已建成A级景区35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5处(将申报5A级的有3处),3A级景区6处,国家级文物6处,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还有一大批国家省市级优秀乡村休闲旅游景点和农家乐。更为壮观的是有世界大江美丽风光景致,是别具情趣的上海外滩,正待开发中,这是具有独特性、垄断性的旅游资源。
如果提出“天下和谐地,文武顶级人”的旅游宣传广告语(前句指南梁、北齐再此议和,改历阳为和州;后句指李白、李清照、林散之、项羽、朱然等人),又会有另一种可持续的吸引力。
(4)我市交通地理区位优越
我市地处温热带,夏不酷冬不寒,为江南鱼米之乡。属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和南京都市圈核心成员城市。水、陆、铁、空交通便捷,周边大中城市林立,经济文化发达,人口密集,人民富裕,旅游意识强,有充足的旅游客源。
(5)旅游产业是优势产业富民产业
一钢独大的重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文化观念和市场环境比较僵化,经济比较不活,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少,人气不旺,如不深化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可能会向“东北困局”靠近。去年国家颁布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中,要求我市在“十三五”期间扩大城镇人口23万人,我市多年来人口处于微弱增长线(有时是负增长),要完成国家给我们的任务,把旅游业提高到“以旅兴市”战略地位,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旅游业可以带动促进一、二、三产业中的几十个产业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创业机会,激活人气,激活整个经济。目前,我市旅游业已达到相当规模, 2016年旅游总收入达209.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5%,约占全市GDP的12%;接待国内游人2500多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接待入境游人13.8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6%,国际旅游外汇收入1.2亿美元,增长40.2%,去年末星级饭店18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8家。旅游业已成为优势产业,提出“以旅兴市”战略,正当其时。
关于“滨江定市”
何谓“滨江定市”?以钢、以港、以旅三大产业兴市,形成品字型三大产业鼎立,力挺支撑起马鞍山这座城市。现在钢铁城市之定位已不合时宜。那么马鞍山应怎样确定城市定位呢?也就是说,未来10年、十几年,马鞍山应该或可以建成什么样的城市?
城市定位是个普遍难题,众说纷纭。有些城市定位不准确,变来变去,或得不到绝大多数人的拥护。症结在于没找到自己最根本的特质优势。我觉得城市定位应该具有独特性、持续性、前瞻性、美誉性,马鞍山符合这“四性”原则的是什么?就是大自然和人文历史铸造的世界大江美丽风光景致(核心区在采石景区和太白岛四周),马鞍山的城市定位就应该是“世界大江美丽滨江城市”,这是我多年思索的观点。
世界最大的五条江河中那处或几处风光最美?马鞍山这段长江景观最美,至少是名列前茅。她既是城市中心又是市民观赏世界级大江大桥沿江景观的“上海外滩”。建议好好开发出来,她具有独特性、垄断性,别的城市无法克隆。彼人曾登上翠螺山顶的三台阁眺望,兴奋之际写了两首不敢言诗的顺口溜,试图概括几分大江两岸风光景致,请各位指教。
第一首:天下大江穿城过,名山楼阁典故多。
先贤诗歌今吟诵,大桥巍巍跨天壑。
第二首:大江悠悠城中流,风光人文景致留。
两岸港口相对出,大桥横跨巨轮游。
结语:马鞍山市建市60年后的今天,在国际国内发展大势下,按照中央五大发展理念要求,经济转型将由一钢主导,转向几元主导;工业经济主导转向服务经济主导;传统经济转向新兴经济。城市转型将由狭长型态转向一江两岸协调多点发展型态;生产(工矿)型城市转向综合(生产、贸易、消费)型、宜业宜居宜游的城市,建设独具特色的世界大江美丽滨江城市,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