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是安徽发展服装业最理想的阶段。只要能抓住机遇,推动市场、产业、品牌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安徽进位为服装强省就大有希望。”
这是安徽省服装商会秘书长叶梁对安徽服装产业的论断。叶梁告诉记者,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对安徽服装现状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2005年之前的安徽服装产业,因规模小,结构乱,始终处于一种尴尬局面。”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可循,没有成熟的产业基础可依托,更没有自主品牌支撑,庞大的内需市场被外来品牌占领。“不仅长期落后于沿海发达省份,在中西部地区也未能占据一席之地。”
“而目前,在政府的支持、行业组织的引导协调、企业团队的奋斗下,经历了2005年的破冰,2006年的转折,2007年的深化,2008年,安徽服装产业的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和过去相比,安徽服装产业的加工基地、品牌孵化基地、创新产业基地都已初步形成,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大大提高,”叶梁言语间流露出兴奋之情。“我们有四大优势:政策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
有了这几个强有力的推手,安徽服装产业在2008年势将迎来自己的“嘉年华”。
因势利导兴建“安徽模式”
其实,早在2006年,安徽省政府相关部门就非常关注服装产业的发展,向省服装界人士提出殷切希望和具体建议,为安徽服装产业的突起和稳健发展创建了理想的发展环境。
此种情况下,安徽发展服装业的的几大优势开始显现出来。在区域地理位置上,安徽处于中部地区核心位置,向东可出海,向西可通达内地,区位优势明显。而其产棉大省、纺织大省、加工大省的地位又凸显出原材料优势和人才优势。如何发挥出安徽特有的优势,最大程度整合全省范围内的服装行业资源,当好政府助手,服务全省服装业,成为以安徽省服装商会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在对全省服装产业的多次深入调研之后,叶梁认为,加快实现安徽服装业的崛起,关键是要通过学习沿海发达城市的发展的经济经验,结合安徽服装的现状与特色,不能盲目地生搬硬套,要根据安徽综合情况,将市场、行业、产品、品牌文化同步进行,寻找出一条适合安徽服装的发展模式,以市场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培育本土品牌,以品牌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推动安徽服饰文化的构建,使得“安徽模式”构建初具规模。
市场高潮展现“安徽速度”
专业市场是安徽服装“市场带动产业”这一发展思路强有力的引擎。
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市场专业委员会授予的“安徽服饰第一街”――合肥市站前路商业街历经两年培育�已发展成为全国市场集群中不多见的市场建设速度快、发展相对稳定的地区之一。市场总面积达60万平方米�用于纺织服装、小饰品、家纺类的营业面积达到24.89万平方米,品牌总量达到6446个,解决就业3万多人。2007年业务量比上年同比增长20%。其中安徽白马服装城一、二期以超大容量、高规格、强劲的品牌聚合能力,将旨在激活和培育成熟的专业批发市场的白马模式进行到底;安徽首家定位在家纺产品经营的安徽宝业家纺广场,填补了安徽省内没有家纺专业市场的空白;安徽首家定位在女装批发的专业市场――四季青・安徽女装市场,实现了杭州四季青品牌战略的跨区域完美延伸;安徽新七浦服装批发市场也在积极打造安徽首个皮具市场,流向外省的上百亿服装份额呈现出本土化回归的态势。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安徽服饰第一街的准确定位,也证实了安徽纺织服装市场所蕴涵的巨大发展潜力。
集群带动成就中部优势
“安徽将打造成为中部省份服装产业的集聚地与策源地。”叶梁表示。近两年来,服装产业集群在江淮大地上遍地开花,产业配套逐步完善,为安徽服装业发展注入了持续增长的后劲。
皖南地区的发展势头尤其迅猛。正在招商培育中的安徽服装第一镇――安徽芜湖孙村镇党委首次提出将孙村打造成安徽最大的服装产业集中区。按照“一业为主、兼顾其他”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服装自主品牌,扩大本土企业自营出口,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规划设计以服装辅料、服装销售为主的市场建设,规划铸造工业集中区,引进规模企业,逐步推动产业升级。
目前,据叶梁介绍,以芜湖孙村镇为龙头,安徽现已构建芜湖、马鞍山、铜陵和安庆为中心的沿江产业带。其中以芜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服装园、南陵服装工业园、繁昌县服装工业园和繁昌县孙村轻纺服装工业园为主体的芜湖四大纺织服装工业园以及铜陵纺织服装工业城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企业入驻、开工、建成投产数目都在持续增长。以六安、滁州为代表的地区,利用自身的羽绒、线绸等原材料优势,迅速形成羽绒、线绸加工基地;阜阳、淮北等城市利用自身的原材料、劳动力优势,初步完成皖北服装基地和服装产业工人输入基地的构建。
品牌纵横开启“安徽创造”
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单元,2007年安徽服装企业也在不断突飞猛进,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培育自主品牌意识也明显增强。2007年,安徽省服装企业已发展到2497家,比上年增加了40%,本土品牌也在争取各种方式做大做强,凭借自身过硬质量和价格优势,向全国市场进军,品牌知名度更是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安徽更具代表性的众多服装品牌代理商,在多年打拼中,完成了原始资金的积累,健全了终端网络的规划,磨砺了经验和知识,尝试向自主品牌发力。安徽省服装商会因势利导�多次组织、联合相关部门进行座谈,共同探讨安徽服装自主品牌的培育之路,希望通过打造本土品牌推动安徽服装业更快发展。
2007年9月,安徽自主品牌“依立腾”男装成功面市,黄山、桐城等地的“依立腾”专卖店隆重开业,“依立腾”成为安徽男装自主品牌的急先锋;之后,安徽另一自主品牌“宛玉”西裤新厂房建设顺利竣工,并于近期正式投产。从租赁厂房到拥有自己的厂房,合肥宛玉制衣有限公司正式迈入了规模化发展道路。
以“依立腾”、“宛玉”、“东方婉凤”、“帅王”为代表的一批企业正凭借自身实力成为安徽自主品牌崛起的领军者。目前,省内诸多规模以上企业纷纷将战略重心调整到服装产品的包装和品牌文化上来,向国内乃至国际品牌看齐,高起点打造和培养强势品牌。全省现已有17个著名商标,使外贸加工企业走向产业规模化,挖掘安徽本地服装行业的发展潜力。
内功完备外力紧随
从整体的发展情况来看,安徽服装市场通过近两年的系统、持续的运作,行业进展很快,但就总体规模来说,服装产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产业链配套上不够完善,集聚不够,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叶梁表示,服装商会计划于今年6月份在合肥举办首届安徽服装产业合作与招商博览会,在这个平台上全面展示安徽服装近年来在产业、品牌、市场、加工实力、综合的品牌文化以及政府政策的扶持上的一系列崭新成果,全方位树立安徽服饰文化形象,探索发展模式,加强区域合作,进一步提升安徽服装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振兴安徽服装,需要全国范围内的安徽服装人和衷共济,众志成城,更需要更多的服装界人士去关注安徽,这是我们举办本次服装产业与合作博览会的初衷。安徽服装业在2008年初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场、产业、自主品牌齐头并进,日益受到国内外服装界的重视。2008年安徽服装将实现快速增长乃至飞跃,完全能在不远的将来跨入服装强省的行列。”叶梁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