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推进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课题研究|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4年12月23日3时32分 星期一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池州:经开区信用+监... 12-17
宣城:召开高频失信企... 7-15
蚌埠:推行“三书同达... 7-15
合肥:信易贷平台“政... 7-15
亳州市城市信用建设水... 7-2
马鞍山:信用城市 “... 6-27
淮南:以信用承诺嵌入... 6-27
宿州市召开“信用助企... 6-25
六安:裕安区交通运输... 6-25
铜陵:信用监管“硬手... 6-24
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 6-21
芜湖市率先推出“公积... 6-21
省总工会积极推行信用... 6-19
省药监局荣获2023... 6-19
宿州市持续推动“信用... 6-19
淮南:部门联动开展“... 6-19
宣城市发改委联合人民... 6-17
滁州市开展“6... 6-17
池州:市发展改革委以... 6-14
淮北:四举措助企业走... 6-13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课题研究  
推进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路
日期:2021/2/20 10:31:58    来源:站内发布  
安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公共服务在稳增长、惠民生、补短板、促发展上的战略地位凸显,统筹推进我省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基本公共服务的完善有利于释放我省居民消费能力,为产业的发展扩大市场空间,有助于扩大内需。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能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未来10年安徽要以共享发展为导向,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十二五”时期安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取得初步成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二五”时期,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⑴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全省各市坚持基本公共服务在居民间公平享有,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城乡一体化配置,以加大投入为重点,实施了一系列覆盖城乡的民生工程。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改、扩建了一批普惠式幼儿园、小学,解决了农村儿童入园难、上不起学的问题。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持续增加,就诊人次在总诊疗中的占比逐年提高,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以社区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区卫生服务网络。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农民文化乐园等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网络。
⑵社会公共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公共教育发展持续升级,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提升至95%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87%,职业教育取得新突破,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全面铺开。医疗、卫生机构数比“十二五”初期增加80%左右,床位数增加比例超过40%,城乡新农合覆盖率和参合率达95%以上,基本解决了市民“看病贵”、“没钱看病”的难题,妇女儿童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场地逐步实行免费对外开放,全民健身活动有序开展。城镇年平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3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养老机构、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单位数显著增加,社会福利待遇水平比“十二五”初期平均提高10%以上。公共安全体系不断完善,群众安全感增强。
⑶社会公共服务政策和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建立了城镇医保大病保险制度和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推动了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等项目实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不断扩面提标,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制定并出台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就业、下岗工人再就业的扶持政策,按规定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公平享有当地教育资源。以保障人民最低生活需求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临时救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
⑷社会公共服务体制机制创新有序推进。为减轻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在非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社会资本,政府进行引导、扶持、监督和管理,逐步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由政府主导、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运营模式。深入推动学前三年教育改革和义务教育提升工程的实施,“名师在线”、“智慧校园”、“电子书包”、“同步课堂”等信息化教育项目的建设成效显著。社区卫生服务基本形成“六位一体”机制,除基本医疗服务外,免费向市民提供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妇幼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病管理等基本卫生服务。
2.未来10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省尚是经济欠发达省份,人均GDP仅居全国第25位,而人口总量却居全国第8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很大压力,综合分析未来10年的发展形势,我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着三个主要问题:
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且空间分布不均衡
尽管近年来我省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日趋完善,但不可否认,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仍然存在有效供给不足、总体水平偏低、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流动性与可持续性问题依然明显存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比较滞后。我省的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存在不足,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并不是同等地享有公共服务,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比较明显。特别是与人口现有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和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质量对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相比,社会公共服务的总体供给能力不足且不均衡。高质量的教育、医疗资源匮乏且集中在中心城区,“上名校难”、看病挂号“一号难求”现象依然较大范围普遍存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较低,药物卫生监管力度不够,一些地区仍存在“看病难”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强国之基。当前我省基本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覆盖,但教育质量不高,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问题比较突出。而教育质量也从源头上影响了就业的水平,结构性的就业矛盾成为困扰就业最主要的问题。城乡基本的文化、体育活动内容单调,不能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落后,损坏严重,维修、保养不到位,使用周期大大缩短。社会保障费用支出在各市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较低,难以实现社会事业发展目标。
⑵社会公共服务政策与制度体系不够健全
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机构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缺乏专业人员是省内各城市面临的共同问题。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基本公共服务运行长效机制,基本的政策和制度体系不健全,没有为各市发展社会服务事业提供统一的政策保障和标准,服务设施的建设不达标现象普遍存在,医疗、养老、各类社会福利等机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和高素质的人员队伍,工作效率低下,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城乡区域间制度设计不衔接,管理条块分割,中小城镇公共服务缺乏吸引力等问题较为突出。
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任务与政府财力增长的矛盾
全省人口基数大,底子薄,农村扶贫任务艰巨等,都对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出挑战。在经济新常态下,财政收入增长在放缓,而公共支出压力在增大;特别是一些财政较困难县,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薄弱、欠账较多,基本公共服务补短板任务艰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规模大、城市低收入群体、老龄人口、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体量大,基本公共服务满意程度偏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社会参与度不高,社会组织发展不足,社会资本进入较少,服务供给融资渠道不宽。
3.未来10年安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目标展望
针对上述问题,未来10年我省必须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完善服务项目和标准,强化公共资源投入保障,确立以下8个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基本义务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保障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除群体平等享受义务教育。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使教育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进一步优化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普及普通高中教育,完善职业教育体系。
⑵就业创业支撑更加稳定。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形式更加多元,就业规模稳步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不断健全,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能力显著提高。各市县建立“面向人人的创业服务平台”,建成覆盖城乡、区域均衡、全民共享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把创新创业课程逐步纳入各类学校教学内容,建立衔接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的创业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协调和争议调处机制和失业预防与调控机制。
⑶覆盖城乡的社保体系全面建立。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形成,社会保险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社会保险统筹层次逐步提高,职工基础养老金实现全国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9%,失业、工伤保险逐步实现全省统筹。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更加健全,待遇水平稳步提升。
⑷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床位数、医师数、护士数等主要卫生资源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明显改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⑸基本社会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福利实现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一体化建设进程加快。统筹城乡低保制度,完善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和受灾人员救助制度。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根据不同的养老需求提供不同的养老服务,特别是对农村可以提供均等的、良好医疗保障的。发挥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在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性的,提倡医养模式和居家养老模式。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建设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整合各类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居民可以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得各种社会公共服务,包括位置搜索、医疗查询、养老、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为居民带来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体验,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水平。
⑹基本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不断健全。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快推进,到2020年,基本完成城镇集中连片的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切实改善城乡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有序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整治。建立和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实现住有所居。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着力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
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便捷高效、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文化惠民活动有序开展。
⑻残疾人生活明显改善。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100%,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100%。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8%以上。残疾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更加丰富,无障碍环境不断优化。残疾人就业和家庭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实现生活有尊严,生存有保障,发展有基础。
4.践行共享发展必须重视的几个重大问题
未来10年是我省技术进步加快、社会结构变化突出的时期,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会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密切相关。根据省情特征,除了落实好前述的8大目标外,以下三个问题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关密切,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⑴消除贫困问题
未来10年安徽消除贫困问题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要解决全省全面脱贫问题;第二步,要巩固全面脱贫成果,积极有效阻断脱贫人员返贫,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问题。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确保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如期脱贫。“十四五”时期,注重解决返贫问题,其任务也不会轻松,仍然要把消灭贫困放在民生工程的首位,努力使全省返贫率控制在一个非常小的范围。要帮助贫困地区群众提高身体素质、文化素质、就业能力,努力阻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上升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⑵应对人口老龄化、家庭少子化的“两化”社会问题
人口老龄化已成了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未来十年安徽也不例外。目前,安徽省户籍人口6949.1万人,老龄化人口将超1200万。“十二五”末,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7.29%,比“十一五”末上升2.28个百分点。我省经济尚不发达,社会福利及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远远不能满足中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高龄化、家庭少子化,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削弱,养老负担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社会,能否解决好老年人口问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老年人发病率高、生活不能自理的比重高,老年病又多为肿瘤、糖尿病、老年精神障碍等慢性病,花费大,消耗卫生资源多。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构成极大的负担,护理系统首当其冲地迎接了挑战。预计不久的将来,医务人员约有一半的时间用于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康复及照顾上。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持续冲击,发达国家普遍对养老保障制度进行参数性改革或结构性改革,增强对人口老龄化的适应性和承受力。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明显不足,尤其是由于没有充分考虑老龄化快速发展对于养老保障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影响,造成已有的制度安排难以适应老年人口规模快速增长和制度抚养比快速攀升的冲击。因此,在未来改革过程中,必须强化人口老龄化视角,把提升对老龄化的适应性和承受力作为改革的重要导向,强化养老保障的应对机制。
目前,我省家庭依然发挥着对老年人经济供养的部分功能。伴随人口老龄化,我省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和核心化,老年人家庭日益空巢化和独居化。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少子化同时出现,家庭结构的这一变迁导致我省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此外,成千万的农民工外出到向东部地区打工、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使得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更加弱化。在此背景下,家庭养老保障需求加速外移,给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带来的压力不断增加。
针对人口老龄化与家庭少子化的社会问题,我省要实施老年健康促进战略,重点是建设老龄健康服务体系,在措施上主要是构建“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两个功能相互耦合的子系统。
资金保障制度是老龄服务体系的主要筹资制度,即由长期照护的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慈善相结合,由政府、用人单位、个人多方分担的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制度。服务保障是由服务提供者、服务内容和项目、服务设施、服务方式、服务标准与规范、管理监督体制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服务体系。没有雄厚的资金保障,就难以形成对于照护服务的有效需求,老龄服务体系建设就缺乏内生性动力;没有健全的服务供给,即使有充足的资金也购买不到相应的服务,同样达不到切实保障全体公民老年期独立、体面、尊严生活的目的。通过建立健全长期照护保障制度,可以将老龄服务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需求,充分释放服务保障体系的供给能力,实现需求与供给的长期均衡。从理论上说,老龄服务体系建设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老龄服务体系建设并非纯粹的消费性投资,在有效的规划和引导下,老龄服务体系建设也可以成为一种生产性投资,它不仅可消除年轻人对未来养老不确定性的顾虑,稳定未来预期,提高消费水平,还可以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形成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⑶应对“机器换人”大面积推行所带来的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我国企业开始加大力度引入机器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机器人产业联盟(CRIA)2016年发布了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发展,年销量连续第三年位居世界首位,并超越整个欧洲市场销量总和。对于“机器换人”是否导致大面积失业?近年社会各界都很关注并有所讨论。我省是人口和劳动力的大省,对此更需高度关注。这个问题应当从近期和远期两方面分析,从近期看,“机器换人”对其冲击不大。因为,一方面,制造加工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趋势可能使工业部门所能提供工作岗位数量减少;但另一方面,制造加工业与服务业在加速融合,工业部门的服务业能使提供工作岗位的数量增加。由于上述两种趋势的相互作用,使得新技术给我省劳动力资源优势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可能较为平稳。从长期分析,“机器换人”给我省劳动力资源优势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可能不太乐观。因为,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现代机器人的普遍使用,现代机器人排斥人就业的趋势可能会发生。现代机器人是通过软件和遥控装置运行的专业机电设备,随着计算机变得越来越先进,这些设备的功能也越来越强大。相比于下一代机器人——很快就会比人类劳动力更廉价。早在2013年,台湾的富士康科技集团就已经宣布,将在未来3年内配备100万个机器人来取代工人。这种大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动向,可能代表一种趋势。企业采用机器人取代工人,可能出于三种原因。第一,机器人能够帮助企业降低人工成本,因为企业反映人工成本快速攀升,而随着机器人的产量逐年提高,购买并使用机器人的相对成本则不断下降,因而,企业不再为员工不稳定发愁。第二,机器人主要并不是要工人下岗,而是要让人远离肢体伤害,或对身体有危险的工作环境。第三,机器人能够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在一些领域,机器人比人力干活还要快、还要轻柔、还要精美,并且有效提升了企业自动化水平,实现了车间信息化管理,同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大幅提升。目前工业机器人在汽车行业应用最为广泛,国内汽车行业机器人市场约400多亿元,汽车以外的制造业需求约200亿元。以汽车外型为例,现在的汽车外形相较于几十年前不知要好多少,其中机器人功不可没。
未来10年,安徽作为劳动力相对充裕的省区,需要思考与“机器换人”相关的两方面问题。其一,在“机器换人”的大趋势之下,如何继续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其二,我省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该不该也采取“机器换人”?
我们认为,从安徽实际出发,需要划分经济发展的两类地区。合肥都市圈和皖江地区为较发达地区,基于地区和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适合多考虑“机器换人”计划。皖北、皖西、皖南等地区为欠发达地区,适合多考虑发展一些劳动力密集的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这不失为一种统筹协调的合理选择。对一些欠发达地区来讲,如果不顾工业基础薄弱、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实际,也强推“机器换人”计划,希望“后发先至”,则不太可取,只怕会引发更多社会问题。
当然,大规模的机器人工厂早晚会普及,人可以获得体力上的解放,腾出更多的时间用来休闲、享受、读书、搞各种开发。因机器人工厂出现导致被裁的工人,除了按照合同领取补偿之外,可以自己学习技术、参加政府组织的、自己创业、或者在政府的安排下重新找一家企业打工。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通过创新驱动、“机器换人”推动技术红利替代人口红利,是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动力之源。2010年以来,在招工难、用工贵的倒逼下,广东、浙江率先实施机器换人工程。随着广东、浙江省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机器换人”,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提升,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机器红利显现。但同时对全国的劳动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用工缺口之下实施“机器换人”,现有工人虽无近忧,但应有远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升是摆在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个人面前的共同考题。各级地方政府要有所作为,广大劳动者也应自觉利用政府和企业提供的多种培训机会,进行自我革新。对人力资本的要求明显提高,必须具备驾驭这些数字化的人才。因此未来人才结构供给扭曲的矛盾将成为就业的主要矛盾,我省应该把如何提高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竞争战略来考虑。人才战略除了要关注高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还要着眼于培养高技能的技术人才。因此,加快推进我省“技工大省”建设就很紧迫。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