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坝乡是一个洲区乡,四面环江,是八百里皖江最大的的江心洲,同时也是全省环境优美乡镇。2004年区划调整时由原安平和胥坝两个乡整建制撤并而成。现全乡总面积86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3.9万多亩,可养水面1.21万亩,林地2万余亩。主要种植棉花、油菜、花生等经济作物,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是全县重要的棉花、油菜生产基地。乡辖16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户数1.022万户,总人口3.6万人。
2008年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总产值3.68亿元,同比增长18%,其中农业总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2.3亿元,同比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5166元。
近年来,胥坝乡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乡”工作主题,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我们按“特色+规模”的发展思路,全乡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强化政策引导。认真编制《胥坝乡农业发展规划》,出台并严格兑现《胥坝乡关于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蔬菜、花卉苗木等效益农业发展的奖励政策》,调动农民种植效益特色农业的积极性。二是优化种植结构。积极推广高抗优质棉花品种和双低优质油菜品种,提高主导农产品效益。大力支持发展无公害蔬菜、西瓜、苗木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三是努力发展养殖业。从技术、信息上加大对网箱养殖和特色水产品池塘精养的扶持力度,着力打造皖江第一大淡水网箱养殖基地,努力使“一村一品”向“一乡一品”转化。四是抓协会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组织申报并经县有关部门审批,成立了胥坝乡网箱养殖、棉花产业化和西瓜等协会,实施品牌战略,成功注册了“锚洲”牌水产品商标,初步形成地方特色,并带动辐射周边地区。
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抢抓机遇,坚持以人为本、依水为托的发展思路,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全面加强。水利方面:大堤险工险段得到有效治理,防洪保安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有排灌站6座,排灌机械32台,总功率2155千瓦,排灌设施得到全面检修,排涝能力不断提高。内涝治理和饮用水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强,2008年组织实施了200万元民办公助的“小农水”河道清淤工程和100万元的农村饮用水改造工程,其中饮用水工程改造为政府拟定为民办事之一的民生工程,分别对胥坝街道一水厂、二水厂改造和新洲、南江两个水厂的整合改造。交通方面: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快,目前有5道渡口、7条渡船通达无为县和周边乡镇,其中叶洲、旭光二渡口配有六车渡渡船各一艘,可实现全天候通航。乡村公路总长110多公里,其中柏油33.7公里、水泥路79.5公里。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已经全面提升我乡公路等级,而铜胥路的建成,更是将胥坝乡落后的交通状况得到彻底改善,乘车由我乡到县城的时间将不到20分钟。小集镇建设方面:我们不断完善现有集镇的配套设施建设,在旭光和安平两村安装了近60盏路灯,积极实施“千村百镇”工程,集镇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在全县率先实施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程,首批征地70亩,分政务区和住宅区两片建设,政务区主要由乡便民服务中心、地税分局、供电所、计生服务中心组成,住宅区共有20多栋设计规划,目前有4栋住宅楼已经封顶,另有三栋住宅楼即将开工。此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
三、稳步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计划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6‰以内;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全乡建有中心学校两所,含中学2所、完小及教学点14所、幼儿园2所,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狠抓教育内部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有乡级卫生院2所,村级卫生室(所)32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基本完成,卫生医疗设施得到更新,农村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进,农民群众得到切实实惠;全乡建有有线电视站4个,有线电视网已经覆盖全乡各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全乡大局稳定,无一起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百姓安居乐业。群团、武装等其他各项工作也取得较大成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