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北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持续探索城市信用建设经验做法,不断提升信用服务质量,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信用数据归集“全量全维”。充分发挥市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的数据归集“总枢纽”功能,与政务服务、互联网+监管、公共资源交易等38个部门系统纵横互联,形成数据业务化、业务数字化、数字应用化的共享模式,“双公示”信息上报率、合规率、及时率均为100%,目前,累计归集信用数据超4.2亿条,其中纳税、社保、公积金、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信息近1000万条。
二、信用监管服务“暖心到位”。事前预警,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全市《轻微不罚清单》扩至327项,办理轻微免罚案件19.96万件,免罚金额3075万元;事中提醒,落实“三书同送”服务机制,向符合修复条件的企业进行打铃信息提醒,累计服务企业达3383次;事后修复,发放《行政处罚信用修复操作指南》,为1972家企业完成10588条行政处罚信息信用修复,助企社会形象重塑。
三、信用惠民便企“多点开花”。服务自然人领域,完善“信用淮北”公众号移动服务端相关功能,依托市信用平台推出的个人信用分,持续拓展“信用+阅读”“信用+购物”“信用+旅游”等信易+场景,累计惠及市场主体3万余人次;服务市场主体方面,推行“1份报告代替40个部门证明”,自助式提供社会法人公共信用评价报告25385份次,实现各类市场主体信用核查35839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