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重阳节。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15.98万,占总人口的16.32%;80岁以上者占老年人口的14.86%。
记者从市老龄办获悉,“十二五”以来,伴随合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合肥老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广大老年群体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晚年生活幸福。
两个“全覆盖”老有所依
据了解,目前合肥已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100%。与此同时,合肥已实现城乡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覆盖。合肥通过提高医保支付比例、住院基金支付比例、普通门诊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减轻参保居民负担。
此外,合肥积极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建设,目前全市共有提供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机构214所。
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10月12日,包河区义城街道敬老院内欢声笑语一片,众多志愿者走进敬老院和34名五保老人一起提前欢度重阳佳节。今年96岁的王志珍老人在敬老院已经生活了20多年,说起这些年的生活变化,她拄着拐杖笑说:“一日三餐吃得好,一人住一间房,房间里配有电视、卫生间,每个月还有90元零花钱,生活很方便。”
数据显示,全市现有五保对象4.31万人。通过“515”敬老工程建设,合肥五保供养机构已实现乡镇全覆盖。“今年合肥又改扩建敬老院3所,其中包河区骆岗街道敬老院重阳节正式投入使用,房间内设有紧急呼叫系统。”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合肥集中供养五保对象均纳入当地城镇低保,城区为每人每年4560~6240元,县(市)为2640~4560元。散居五保对象,全市统一规定每人每年不低于1800元。
据介绍,“十二五”以来,合肥不断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共建成各级各类养老机构318家,其中敬老院152家,公办老年公寓1家、公办民营老年公寓5家、民办公助老年公寓33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127个,全市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提升到26.52张。
今年,合肥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纳入市级民生工程,首批三类服务对象近8000名老年人,本月起就能享受到每月60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
老年文体生活丰富多彩
合肥通过不断加强老年教育工作、丰富老年文化体育生活,让老年人老有所乐。目前,全市共有市级老年大学1所,县(市)区级老年大学9所,各级老年学校91所。全市各类群众业余文艺团体达到2500多个,其中绝大多数由老年人自发组成。
全市共建有各级各类老年活动场所1133个,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均设有老年活动室和活动小广场,打造了较为便利的健身活动平台。全市老年体育人口占比45%,基层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66%。
( 来源:合肥日报 作者:华新红 张世龙 )
责任编辑:睡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