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松材线虫病步步紧逼、四面包围的严峻态势,近年来,黄山市先后实施了黄山市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建设工程和黄山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建设项目,采取监测普查、检疫检查、专项执法行动等工程治理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措施,严防死守,有效地阻止了松材线虫病入侵,目前黄山市未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黄山松和黄山生态是安全的。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被公认为松树的“艾滋病”。
松材线虫病自1982年由境外传入我国后,不断蔓延,黄山市周边地区先后发生疫情。为确保国宝黄山松和黄山森林生态安全,黄山市不断探索固化成功经验,提升防控水平,力阻松材线虫病于境外。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防控责任落实到位。黄山市实行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行政领导责任制,坚持党政行政领导挂帅、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成立市松材线虫病防疫指挥部,并层层签订防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643份。市、县(区)松材线虫病防疫指挥部办公室依据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与此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广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防控松材线虫病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营造全社会防控氛围。
加大检疫检查力度,源头监管措施落实到位。实行市外松木及其制品准入制度。建立了重点涉木单位、物流公司、重点建设工程、加工企业等基础性档案,签订《禁用市外松木及其制品承诺书》575份,要求其不使用、不购进、不运输松木及其制品、包装物等。确因建设需要调入非疫区的松木及其制品,必须事先申报,取得检疫要求书后方可从市外凭证调进,森检机构跟踪复检,力争申报率、复检率达到百分之百。加强检疫检查。全市31个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坚持24小时值班,对来自疫区及来源不明的松木及其制品,一律查封销毁。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市共查处违章调运案件5154起,年均达1000起左右。开展专项稽查。从2006年开始,黄山市连续启动了阻击松材线虫病专项行动,每年全市统一行动,区县不定期专项行动2-3次,对重点涉木单位(个人),尤其是物流、供电、通讯购进的电缆盘、重点建设工程工地进行重点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加大监测普查力度,枯死松树及时清理到位。对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的滋生场所——枯死松树做好监测普查及清理工作。坚持做到对全市226万亩松林常年监测与春秋两次专项普查相结合,发现枯死松树特别是死因不明的,及时邀请有关专家现场会诊,查明死因。坚持实行月查、月报、月清制度。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市共清理因冰冻次生灾害、松毛虫等致死的枯死松树近20余万株。
加大标准化建设力度,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科学化、立体化、常态化”防控要求,不断加大各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切实提高执法软实力。目前,全市已建成19个市级标准站。同时还印发了《黄山市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十项制度》,在源头监管、监测普查、检疫检查等方面作了进一步完善、规范,力争申报率、复检率、监测率、镜检率、清除率、查处率达到百分之百。
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四大体系建设落实到位。自1999年启动实施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建设工程以来,黄山市已建成30个专兼职检疫检查站分层设置的检疫检查体系,1个监测中心、8个监测站、171个监测点、610个固定监测样地组成的监测普查体系和环黄山风景区外围边缘、宽度4公里、外围边界长约100公里的无松属生物控制带,初步形成了“两个体系一个带”的防控格局。2009年9月,黄山市又开始实施总投资为9584.5万元的黄山松材线虫病三道防线建设项目,以黄山风景区为核心,由内向外设置三道防线,建设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控灾减灾体系和科技支撑四大体系,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 来源:黄山新闻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