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讯 为进一步推动我省项目建设的提质提效,10月8日,省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推动项目提质提效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记者从10月24日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指导意见》是全省进一步扩大有效投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行动指南,有助于促进我省经济转型。
近年来,随着我省大力推进“861”行动计划,全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一批重大项目先后建成,有效拉动了经济增长。但项目层次不高、结构不优、效益不好等问题也日益显现。新出台的《指导意见》结合安徽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如定期颁布产业投资导向目录,制定全省重大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立足实际需要量力而行。同时,按照新形势对项目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指导意见》把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摆在突出的位置,着力改变项目发展重数量轻质量、重规模轻效益的局面,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
优化项目建设投向
针对产业项目层次不高、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等突出问题,《指导意见》提出,首先要提升产业项目层次。通过培育壮大主导产业、首位产业,促进优势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产业投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全社会投资中的比重。同时,加强薄弱基础设施建设。基础实施投资巨大,按照适度超前、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原则有序推进。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序推进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类项目建设。
严把项目建设关口
记者从《意见》中了解到,项目规划把好节能环保关,从源头上杜绝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落地。对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执行不力并造成严重后果的市县,实行环评区域限批。制定全省重大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引导重大产业项目合理布局。推动产业项目重点向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集中。落实各类开发区建设项目投资强度、容积率等标准,提高项目投入产出率。依法盘活存量土地,定期清理处置闲置建设用地。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全面实行政府投资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投资、建设“六分开”制度。
拓宽项目资金渠道
《指导意见》中提出,进一步扩大信贷资金,通过资本市场募集项目建设资金,运用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区域股权交易市场融资,扩大债券融资规模,积极引进保险资金等。加强政府性资金资产资源的统筹管理,充实融资平台资本金,做大做强融资平台。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支持产业发展的各类专项资金主要采取贴息、担保、以奖代补、购买服务等方式运用。同时努力扩大民间投资和外来投资。分行业、分领域制定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具体操作办法。在铁路、市政、能源、电信、金融、卫生、教育、养老等领域推出一批适合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进入的项目。
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
如何更好的创造投资环境?《指导意见》提出,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切实做好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事项衔接落实工作。持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适时再取消、下放和整合一批省级行政审批事项。培育发展各类中介机构,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重大项目推进和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记者 杨玥玥)(中安在线10月24日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