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包家乡|乡镇风采|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4年12月23日19时28分 星期一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滁州:明光市以“信”... 12-23
蚌埠:高新区推进诚信... 12-23
池州:经开区信用+监... 12-17
宣城:召开高频失信企... 7-15
蚌埠:推行“三书同达... 7-15
合肥:信易贷平台“政... 7-15
亳州市城市信用建设水... 7-2
马鞍山:信用城市 “... 6-27
淮南:以信用承诺嵌入... 6-27
宿州市召开“信用助企... 6-25
六安:裕安区交通运输... 6-25
铜陵:信用监管“硬手... 6-24
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 6-21
芜湖市率先推出“公积... 6-21
省总工会积极推行信用... 6-19
省药监局荣获2023... 6-19
宿州市持续推动“信用... 6-19
淮南:部门联动开展“... 6-19
宣城市发改委联合人民... 6-17
滁州市开展“6... 6-17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乡镇风采  
包家乡
日期:2013/12/19 9:57:30    来源:站内发布  
一、     区乡概况
包家乡位于岳西县西北部,地处两省(安徽省和湖北省)三县(岳西、本省六安市的霍山县、湖北省的英山县)结合部,距离岳西县城55公里,东与青天乡接壤,南与和平乡毗邻,西与湖北省英山县草盘镇、本省霍山县太平乡交界,北与霍山县太阳乡相连,全乡总面积123平方公里,下辖4个行政村81个村民组,1443户,5693人。全乡实有耕地面积3942亩,其中水田面积2955亩,旱地面积987亩,山场面积175275亩。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无公害蔬菜等。有小型水力发电站10座,总装机容量4000千瓦,年发电量1300万千瓦时,总产值350万元。
包家乡位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动植物区系复杂,生物资源丰富,区内几乎囊括了大别山所有的生物种群和植被类型,保存有大面积的天然次生林和一批珍稀、古老孑遗物种,是2000多种高等维管束植物、200多种陆生脊椎动物和100多种大型真菌的天然分布地,其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就有40多种,既是香果树、领春木、大别山五针松、厚朴、大鲵、原麝、勺鸡等濒危物种的集中分布地,也是多枝杜鹃、鹞落坪半夏、美丽鼠尾草、大别山冬青等几十种地方特有植物生长繁衍的场所,堪称“天然物种基因库”。同时包家乡位于大别山主峰地带,地处江淮分水岭,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毫米,是淠河、长河、潜河、白莲河等多条河流的发源地,是淮河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区,因此它又是大别山一个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为了保护大别山区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北亚热带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和四十余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部分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1991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包家乡全境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4月,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鹞落坪还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原红25军、28军的驻地,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的大本营,红二十八军在高敬亭的带领下在大别山区开展颇有成效的革命斗争,并在此牵制国民党近40几个师的兵力,有红色鹞落坪的称号。
二、社区共建情况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彻底打破了群众“靠山吃山”的传统思维,一系列保护措施特别是商品材“零采伐”的严格实施在建区之初遇到了强大阻力。为了解决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统筹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上级党委政府和主管部门对保护区和包家乡实行了区乡一体、社区共建的管理体制,有效地解决了管理机构的重叠和整合,较好地解决了资源管理和社区经济发展的矛盾。特别是近年来,全乡人民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实施“五大战略”、力推“六大举措”总体部署,按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要求,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责任意识,提高服务效能,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开展。全乡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主要是:
(1)精心编制发展规划。为谋求包家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区乡超前谋划,立足生态、红色、气候等资源优势,协同省社会科学院、城乡规划院的专家组对区乡的特色资源、发展现状、发展愿景、发展路径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描绘和规划,确立了“生态立乡、特色兴乡、旅游强乡,区乡和谐”的基本发展思路。《包家乡生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包家乡集镇建设发展规划》和《鹞落坪生态旅游实验区发展规划》等三个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包家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理清了发展路径、具体措施,解决了包家科学发展、长远发展的最基础、最迫切的问题,为区乡真正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
(2)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在保护中合理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的方针,引导农民重点发展以“茶叶、高山蔬菜”为主体的特色农业。一是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全乡现有茶园4601亩,人均0.8亩,茶叶产业覆盖全乡4个行政村的1443户,全乡四个行政村各有茶叶协会一个,大小茶叶加工厂12家,新建高标准大型茶厂1座,改扩建茶厂5座。全年共产茶55吨,总产值800余万元,人均茶叶收入一千多元。茶叶产量及价格同比均大幅上扬,产销两旺。各茶厂团结协作、注重品质,在提升自身效益的同时,促进了茶农增收,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发挥。二是发展巩固高山蔬菜。全乡高山蔬菜的种植面积2305亩,以菜豆为主体,达千余亩,蔬菜总收入达300万元,群众种植热情不断提高。三是发展劳务经济。据统计,全乡外出务工近2000人,有效缓解了资源管护压力,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区乡积极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帮助和支持,充分维护务工人员权益。此外,农家乐也继续稳健发展,部分农户通过农家乐已快速致富,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着力实施民生工程。严格执行民生工程的有关政策,将各级党委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的加以落实。铺设了烂泥坳到小歧岭的油路,修建了包家、石佛近10公里的村级水泥路,建设了芦柴河大桥、总铺大桥,正在建设锁山、道中的8公里水泥路,计划修建川岭至鹞落坪公路,以实现区内交通大循环;建成了包家乡文化站、包家乡卫生院(新楼),正在改建包家乡敬老院;实施了人畜饮水项目7处,覆盖了全乡人口的90%以上;实施250口沼气池建设,改善农村“脏乱差”局面;建成了覆盖全乡的固定电话网络,建成了4座移动基站、1座电信基站,正在建设联通基站;改造了有线电视网络,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健全了村级治保、调解组织,为村民提供切实的安全保障。
(4)切实加强资源管护。成立了区乡资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护林防火领导小组、森林病虫害防治领导小组、突发生态事件应急指挥部,建立了资源管护联系会议制度,明确了管理科、林业站、管护站、检查站、森林派出所、护林员的工作职责,编制了相关预案;在原有十几名管护人员的基础上,利用配备国家公益林护林员的契机,一次性新配备资源管护人员23名,同时聘请各村村干为资源管护协管员,充实资源管护力量;定期和不定期开展资源巡护,利用护林员月例会听取管护片区的工作汇报并集中培训;针对全乡居民广泛开展《森林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讲培训,提升区内人员参与保护的意识。
通过我们的努力,包家乡与建区前相比,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生态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观念逐步转变,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他们从青山绿水中看见了发展机遇,不再对抗管理,不再消极应付,而是参与管理、主动作为。根据安徽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的2006年度鹞落坪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报告显示,保护区的生物丰富度指数为121.38,植被覆盖指数为108.98,环境指数为100,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98.25,森林覆盖率由1995年的90%上升到95.08%。2008年7月,在国家环保部、国家林业局、中科院等七部委联合组织的华东六省一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评估中,鹞落坪荣获“优秀”等级。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