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位于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正威中华芯都集成电路产业园工地上,大型桩机、挖掘机轰鸣运行,工程运输车往来不断,项目的1号、3号、5号整机厂的基础工程正在快速推进。为打造“中华芯都”,正威国际集团决定10年投资1000亿元,建设涵盖半导体IC设计、晶圆生产、封装测试、整机制造等环节的全产业链园区。
正威国际集团去年实现1280亿元的销售额,位居世界500强,其有色金属产业居世界前列。一个以铜加工驰名的民营企业为何会选择半导体产业?“中华芯都”为何选定安徽?近日,记者走访位于池州的正威半导体公司及其半导体产业园项目,探究其中缘由和答案。
高起点规划,民企力挺民族工业
5月18日,随记者同行的正威半导体公司总裁助理王鹏,一边用手示意项目工程的分布,一边描绘着产业园打造半导体全产业链的前景。
我国的半导体产业整体发展一直受制于人。 “欧美一直处于半导体产业的最高端,中国投建的大量封装测试厂,都处于产业链低端。别人吃肉,我们只能喝汤!”正威半导体公司总裁王斌说。
芯片制造是半导体产业的核心领域,此前国内未有一家民企只身闯入这个领域,更别提打造半导体全产业链。据了解,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IBM、韩国三星等极少数跨国公司拥有半导体全产业链。
去年9月,雄心勃勃的正威国际集团正式投资成立正威半导体公司,自筹备之初便以“产业报国”为己任,将自身发展定位为争做民族半导体工业的脊梁。今年1月30日,正威中华芯都半导体产业园在池州正式开工。正威集团决定10年投资1000亿元,建设涵盖半导体IC设计、晶圆生产、封装测试、整机制造等各环节的全产业链园区。
“造‘芯’并非是一时兴起赶潮流,公司的决策是慎重的。 ”王斌说,“5年前,正威公司已经在布局半导体产业。 2008年金融危机时,公司基于对全球(半导体)产业转移和技术转移新趋势的准确把握,才决定正式介入。 ”
高效率推进,“首位扶持”排忧解难
说起与池州市的“联姻”,正威国际集团投资部副总裁呼德军笑言,“池州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我们是在多地比较后才情定池州的。 ”
半导体全产业链中的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整机制造,都需要在清洁的空气环境中完成。作为中国首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市符合项目需求。 “晶圆制造对空气净化度的要求比较高,1立方英尺的空间要少于1千颗尘埃,池州市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半导体行业发展。 ”王鹏同时表示,安徽拥有一个巨大的芯片消费市场,家电、装备、汽车等产业对芯片需求量大。
“半导体行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在项目前期洽谈期间,池州市坚定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决心也促成了项目落地。 ”呼德军说。借助于正威半导体项目的引入,池州市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加快培育发展的首位产业,并围绕“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财税支持、金融信贷、科技创新、人才支持、专家公寓”等7个方面出台了一揽子政策措施。
确定牵手后,双方立即行动起来,池州市着手项目申报和前期建设准备,正威国际集团招兵买马。项目开工后,池州市为项目建设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市政府定期召开项目进度协调对接会,统筹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池州经开区还特派一名负责人进驻企业现场办公,一对一、面对面的为企业排忧解难。开发区负责人多次表示,将继续按“首位产业,首位保障,首位扶持”的要求,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创新产业政策扶持。
高水平整合,竭力贯通产业链条
在向记者展示讲解半导体产业园项目规划时,王鹏强调,“这不单是一个建设项目,而是与有经验的公司合作,做全球(半导体)行业资源的整合者。 ”
“我们的竞争力在于‘混合IDM(垂直整合制造全产业链)模式’。 ”王鹏说,混合IDM看似高深,其原理却很好理解,“不是什么都要重新开始,也不是什么都自己做,正威半导体将自己定位为资源整合者,通过自建、控股、参股、收购等多种灵活的资本控制方式形成半导体全产业链,将上下游企业贯通,打造产业链上下游既‘独立运营’又‘一体化合作’的产业创新模式。 ”
自2010年正威半导体公司筹备以来,筹备组先后赴美国、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等集成电路产业发达国家或地区,与全球知名半导体企业商洽技术收购、合作、共同研发等相关事宜。在寻求技术合作的同时,积极物色各类技术专业性人才,以优厚的待遇、完善的后勤保障等,吸引全球集成电路技术、管理人才汇聚产业园。 “目前,正威半导体已经吸引了国内外各路行业精英100多人,核心技术和管理团队已初步形成。 ”王鹏说。
据了解,未来正威半导体项目的上游将拓展至电子材料及设备,下游则延伸至系统设计及电子整机制造,涵盖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应用开发、交易展示、商贸物流等环节。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配套企业,将加速相关电子行业向池州聚集,届时池州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芯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