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经济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显示,一季度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去年同期位次前移,GDP达3289.4亿元,同比增长12.3%,增速中部第二,消费、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居中部第一位。与10年前相比,我省在中部乃至全国经济版图上的比重大大增加。
投资热土迎客来
昨天,阜南工业园内,10多辆山东牌照的大卡车在安徽雪雨洁具有限公司大门前排起了长队,刚下线的橱柜正从这里销往全国。公司老总马士永曾是阜南蒙洼行蓄洪区的农民,22年前,高中毕业的他出外打工。2007年,身家上亿的他决定返乡创业。
安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投资环境的迅速改善是吸引马士永等众多徽商回来的主要原因。“过去的十年是安徽经济快速发展期,安徽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通过‘工业强省’战略和做大中心城市等举措迅速将体量做大。”安徽日报社理论部主任、高级编辑宋宏认为,工业强省是安徽迅速崛起的关键,也是这10年来安徽所取得的最大成就。
安徽曾因地理位置非东非西,成为政策的“洼地”。2006年初,省委提出了“工业强省”战略,制定了鼓励、扶持企业发展政策,为大中型企业增添了动力。海螺水泥、奇瑞汽车、江淮汽车、铜陵有色等公司迅速做大,成为我省的著名品牌。
随着近年来“中部崛起”、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和振兴皖北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安徽融入长三角的步伐正在加快,基础设施以及投资软环境也日趋完善,一时间成为外来投资的“沃土”。
经济转型谱新篇
近日,世界上第一条高倍聚光光伏生产线在淮南实现试生产。总投资80亿元的日芯光伏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项目是安徽省“861”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 被省领导称赞为“安徽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成果”。
“我们之前曾考察了天津,泉州、厦门等地,最后还是把项目放到了安徽,给了淮南,”日芯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安徽高效率的服务和透明的投资环境最终打动了他们。该项目投产后,短期内将实现太阳能发电平网电价,成为未来能源和环保领域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技术,从而大大改善安徽的能源结构。
新增财力保民生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安徽不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一些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让我省在中部地区和全国的排名不断提升。
简单的数字可以佐证变化的幅度。10年前,我省GDP仅为3569亿元,财政收入为346.7亿元。2009年,安徽省首次迈入“万亿俱乐部”。2011年,GDP达到15110.3亿元,财政收入2632.8亿元,分别是10年前的4.23倍和7.59倍。
安徽经济实力壮大后,有了更多的财力惠及民生。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安徽经济发展更加强调民生导向。今年我省计划投入540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