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省政府口岸办了解到,上月底我省正式成为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机制成员。沪苏浙皖四省市将重点围绕水运干支线中转、铁海联运、航空联运、保税物流和区域通关等内容,以项目为抓手,明确项目内容和工作目标,建立启动专题协作组织,协调推进项目落实,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据介绍,我省9个口岸将全面参与大通关协作。根据协作机制,将支持沿江口岸城市和合肥水运中转业务发展项目,加强安徽沿江口岸城市和合肥与上海、江苏、浙江间合作,推进长江支线水运中转业务发展,建立包括口岸查验单位、运营单位在内的工作协调机制;支持合肥、阜阳、蚌埠至上海、宁波、连云港五定班列项目,健全完善铁路、港口和船运公司间合作机制,优化空箱调拨组织、延长免费租箱期、增设还箱点、适当降低港区装卸费,提高铁海联运模式竞争力;探索推进国际航班国内段、内部代号共享在合肥、黄山与上海航空口岸营运试点项目,提升合肥、黄山航空口岸的境外航线覆盖率,对接上海航空口岸需求,优化和调配口岸的资源共享,提升我省国际航线覆盖率。
此外,长三角大通关协作还将探索推动长三角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物流“跨关区间调拨”便捷流转模式试点项目,适时推动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物流便捷流转在长三角特殊监管区域间先试先行;推动长三角口岸城市地方电子口岸数据互通共享项目,促进长三角口岸城市对地方电子口岸数据互通共享取得共识;加强“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直通放行”等区域通关改革力度项目,探索研究企业诚信机制,扩大“属地申报、口岸验放”覆盖范围;深化推广口岸城市间的检验检疫合作,扩大“直通放行”模式试点。
据了解,现有的通关流程是基于行政区划与口岸管理权限分配而形成的。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协作是一次改革创新,通过创新通关流程,简化通关手续和环节,提高区域整体通关效率,有效消除行政分割、条块分割。我省作为中部省份加入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对于充分利用我省口岸资源,提高我省口岸货运量,提升我省口岸进出口货值占比,有效服务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