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徽商与戏剧的不解之缘|新型城镇化|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5年5月14日5时51分 星期三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六安:叶集区念好“精... 4-28
马鞍山:实现全省首单... 4-28
六安:金寨县以“信用... 4-8
首届国际乡村发展创新... 3-31
淮北:开展2024年... 1-23
黄山:休宁县榆村乡信... 1-23
滁州:明光市以“信”... 12-23
蚌埠:高新区推进诚信... 12-23
池州:经开区信用+监... 12-17
宣城:召开高频失信企... 7-15
蚌埠:推行“三书同达... 7-15
合肥:信易贷平台“政... 7-15
亳州市城市信用建设水... 7-2
马鞍山:信用城市 “... 6-27
淮南:以信用承诺嵌入... 6-27
宿州市召开“信用助企... 6-25
六安:裕安区交通运输... 6-25
铜陵:信用监管“硬手... 6-24
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 6-21
芜湖市率先推出“公积... 6-21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新型城镇化  
徽商与戏剧的不解之缘
日期:2012/6/6 10:12:26    来源:站内发布  
       经商与唱戏,一个忙挣钱,一个搞艺术,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但徽商与戏剧却有着不解之缘。徽商为戏剧提供了生存的条件、成长的舞台、提高的动力、创新的机会,戏剧给徽商提供了精神的享受、带来了虚荣的满足、架设了和官员沟通的桥梁。
       有钱有品位的徽商,当物质生活富裕后,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消费成为下一个“时尚”。明清时期,富甲一方又有文化的徽商对戏剧情有独钟。
       正是由于徽商,戏剧才得以生存,得以发展、得以提高、得以创新,最后诞生了国剧——京剧,徽商对戏剧艺术的贡献,功莫大焉。
        蓄养家班,徽商为官员输送“精神鸦片”

        没有经济就谈不上艺术。戏剧是一种纯艺术活动,它的存在是要由经济支撑的。你要唱戏,就得有人管饭。戏剧演员不可能喝着西北风去唱戏,这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明清时期徽商恰恰就是给戏剧演员“管饭”的老板,从而为戏剧提供了生存的条件。
        扬州是徽州盐商的大本营,巨商大贾,拥资百万、千万,为了追求精神享受,首先纷纷建造园林别墅,因此与其他各地相比,“扬州以园林胜”已成一大特色。
像清代徽商马曰琯的“小玲珑山馆”,素有“街南书屋十二景”之称。素有“四元宝”之称的徽商黄氏四兄弟——黄履晟、黄履暹、黄履炅、黄履昴等,以盐致富,在扬州建有易园、十间房花园、容园、别圃等。歙商汪氏建别墅曰南园,内有“深柳读者堂”、“谷雨轩”、“凤漪阁”诸胜。歙商徐赞侯住在南河下街,有“晴庄”、“墨耕学圃”、“交翠林”诸胜。大盐商江春的“康山草堂”、“随月读书楼”等更是不得了,连乾隆皇帝都屡次光顾。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中所记载的扬州园林大部分都与徽商有关。尤其是康熙、乾隆下江南,每次到扬州,徽州盐商为了邀宠,将园林一次次美化,甚至赶造新的园林。正如《水窗春呓》所载:“扬州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乾隆六次南巡,各盐商穷极物力以供宸赏,计自北门直抵平山,两岸数十里楼台相接,无一处是重复。”
        再好再大的园林如果仅仅供自己消遣,迟早会感到乏味和无聊。所以徽商这些“园主”们还经常邀请文人学者来此聚会,吟诗作画,你唱我和;有的学者甚至在此居住,读书治学。当然更重要的是凭借自家的园林演戏,广邀当地的官员、名士前来观看。这才是徽商的大气派!
        以现在的角度看,徽商虽没有学过公共关系学,但运用起公关策略来却是“九段高手”。这也难怪徽商,在那个“官本位”的社会,一切权力、一切资源都攥在官员手中,你要想获得经营特权,不求官员行吗?送礼固然是一方面,但除了物质的东西外,总要有点精神的、文化的东西。那时不像现在,剧团、剧院各地都有,看戏听歌,小菜一碟,好莱坞大片也毫不足奇。甚至国家大剧院里世界明星的演出,也是认票不认人的。那时哪有这些文化娱乐,所以请官看戏,对官员来说可是一种高级的文化享受,对徽商来说就是一种高级的精神“贿赂”了。
       徽商深知戏剧的特殊作用,所以纷纷蓄养起很多“家班”,即家庭戏班,以便随时演出。蓄养一个“家班”可不是闹着玩的,不是仅仅“管饭”就行的。要有创作、要有导演、还要配服装、道具,天天排练,这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据孙静庵《栖霞阁野乘》卷上载:“最奇者,春台、德音两戏班,仅供商人家宴,而岁需三万金。”三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清中叶江苏的米价平均每石一两,三万两银子可买三万石米。你想一年要花三万两银子蓄养“家班”,除了徽商谁能负担得起?
有了“家班”,自然就要演出,所以每逢岁时节令,徽商就诚邀当地官员、名流学者前来看戏。不掏一文钱,在优雅的园林中,享受着高规格的待遇,观看难得一见的戏剧,你能不感谢徽商吗?能说徽商不好吗?只要这样,徽商的目的就达到了,他们与官员的关系就更密切了。而对戏剧演员来说,面对这些高贵的观众,谁不愿意使出浑身解数,一展歌喉、一施绝技呢!
      这真是歪打正着。徽商花费重金蓄养“家班”,原是半为自己享受,借机炫耀;半为拉拢达官贵人、名流学者,乘时献媚,谁知客观上却为戏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徽商为戏剧演员提供了生存条件,戏剧演员们有吃有穿,自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戏剧中去而不致有后顾之忧。徽商又为戏剧演员提供了实践舞台,不时的演出,而且面对高贵的观众,使得他们不断地切磋技艺且不敢有丝毫懈怠。
        不敢懈怠的是戏剧演员,敢于玩乐的是皇帝。康熙、乾隆时期,两位皇帝都曾先后六次南巡,必到的是扬州,迎驾少不了的是徽商。徽商(主要是盐商)不但要承担巨额的迎驾费用,而且还要组织唱戏“以供宸赏”。
       且看历史记载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的盛况:“高宗第五次南巡时,御舟将至镇江,相距约十余里,遥望岸上著大桃一枚,硕大无朋,颜色红翠可爱。御舟将近,忽烟火大发,光焰四射,蛇掣霞腾,几眩人目。俄顷之间,桃砉然开裂,则桃内剧场中峙,上有数百人,方演寿山福海新戏。”(《清稗类钞•巡行类》)
        又载:“南巡时须演新剧,而时已匆促,乃延名流数十辈,使撰《雷峰塔传奇》,然又恐伶人之不习也,乃即用旧曲腔拍,以取唱演之便利,若歌者偶忘曲文,亦可因依旧曲,含混歌之,不至与笛板相迕。当御舟开行时,二舟前导,戏台即架于二舟之上,向御舟演唱,高宗辄顾而乐之。”(同上)
皇帝高兴了,徽商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据史籍记载,在迎驾时节,扬州戏曲演出极其兴盛;即使平时城里城外的“堂戏”、“台戏”、“大班”等各种演出同样频繁不断。
        当然“家班”也并非有钱人想养就能养的,因为戏剧演员不是人人想做就能做的,是非得有一定技艺的人不可的。因此有幸蓄养“家班”的徽商可以想看就看,而那些无缘“家班”的徽商尽管财大气粗,也只能趁空延请戏剧演员来家演出了。
       江苏淮安的大盐商汪氏侨此营商已两百余年,家富百万。但他家就没有“家班”,要看戏只好到外地请。清代中叶,每年端午节以后,天气渐热,苏州的名优就开始停演了,谓之歇夏。于是汪氏就乘此空档用重金延请名优。毕竟炎热敌不过白银,在雪花银子面前,戏剧演员哪舍得“歇夏”呢,也就翩然而来了。汪氏一直把他们留到八月中秋以后才回去。这期间可不得了,史载:“此数十日午后,辄布氍毹于广厦中,疏帘清簟,茶瓜四列,座皆不速之客,歌声绕梁,笙簧迭奏,不啻神仙之境也。”(徐珂《清稗类钞•豪侈类》)在这“歌声绕梁,笙簧迭奏”的“神仙之境”,徽商是享乐了,他们哪里想到,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演出中,演员的腰包鼓了,技艺也无形中提高了。
        搭唱对台戏,戏剧技巧由此提升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精于此道的徽商竟别出心裁,在演戏上也来个“货比货”——组织两个戏班唱“对台戏”。
       明代南京城内有不少戏班,但最著名的是两个:兴化部和华林部。一日某徽商忽发奇想,用重金请来这两班人马唱戏。他在自家园林里搭建相邻的两个舞台,一在东,一在西。为了营造气氛,这位徽商遍邀金陵贵客,那些达官显贵、妖姬静女,听说看戏,莫不毕集。当时列兴化部在东边舞台,列华林部在西边舞台,同唱一出抨击前朝奸相严嵩的《鸣凤记》。开场伊始,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可谓不相上下,台下观众一片叫好。谁知演到严嵩出场时,情况突变。西边舞台扮严嵩的是李伶,东边舞台扮严嵩的是马伶。举手投足、侃侃而谈之间,高下立分。坐客渐渐移到西边,看到精彩处,甚至大呼命酒,高声喝彩,而东边只有寥寥数人了。很快东边舞台就戛然停止了。原来马伶演不下去,已易衣开溜了。

        其实,马伶在金陵也是有名的戏剧演员。他这一走,兴化部群龙无首,又不肯另拜他人,只好停演,华林部就独擅金陵梨园了。谁知三年后马伶神不知鬼不觉地回来了,而且又找到当初的那位徽商,请求再演一次“对台戏”。徽商慨然应允。仍然是上次的戏台,仍然是上次的观众,仍然是上次的剧目——《鸣凤记》。但这次可不比上次,待到马伶出场,举手投足、侃侃而谈时,活脱脱的一个严嵩再世,台下一片喝彩。东边的李伶知道不妙,立马停演,匍匐在马伶面前,口称弟子了。
马伶又从哪里学得这一身绝技呢?原来上次扮演严嵩,他知道输就输在从来没有和官员打过交道,更别提当朝一品宰相了,所以投手举足之间,与朝廷高官举止相差甚远,自然一败涂地。为了能够观摩朝廷高官的日常举止,他竟然一路到了北京,打听到当朝宰相是昆山顾秉谦,于是想方设法,托身为相国家的门卒,而且一干就是三年。三年期间,他“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作为戏剧演员,能够“深入生活”到了这种地步,还有什么学不像的呢?所以他重返舞台时,自然将严嵩演得惟妙惟肖。
       徽商组织“对台戏”,本意是为了取乐,不想却刺激了某些演员,使他们不得不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艺,从而推动了戏剧的发展与提高,这不能不说是徽商的一个贡献,尽管这是歪打正着。
        徽班进京,京剧终呱呱坠地
       清代皇帝个个是戏迷,尤以乾隆为甚。这位“十全老人”虽经常征调戏班到宫中演出却仍不过瘾,还要不远千里六次到扬州看戏,在徽商的调教下,扬州戏班给这位老皇帝留下了深刻印象。乾隆五十五年(1790),是“十全老人”八十大寿,这是全国上下的头等大事,不用说,宫里宫外忙得不亦乐乎!地方上最会凑热闹的恐怕就数扬州了,因为扬州最富,戏班最多,皇帝最喜欢。扬州主要靠盐商,盐商主要是徽商,徽商深知这正是向皇帝献媚的好时机,哪能袖手旁观呢?所以在盐运司官员的授意下,总商徽州人江春立即以重金组建艺术精湛的戏班——三庆班进宫演出,为皇帝祝寿。三庆班以“二黄耆宿”高朗亭为首,徽商江春做梦也没有想到,三庆班这一去,却开辟了我国戏剧的新纪元。
        三庆班进京一炮打响。不仅在皇宫演出风头独健,在民间演出也名声大振。那时戏曲分花部、雅部,雅部指昆腔,花部指昆腔外的地方声腔,而徽班不但善演花部诸戏,而且对雅部也很熟悉。徽班所具独擅两部的特长使得其他戏班不得不甘拜下风。三庆班在北京立足后,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安徽戏班相继进京。在演出过程中,六个戏班逐渐合并为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大徽班”。当时戏庄演戏必用徽班,戏园之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庆乐园、三庆园必以徽班为主。
       据《清稗类钞》第101卷《徽班世家》载:“嘉庆以还,京师苏班量就衰微,徽班仍遂铮铮于时。班中上流,大抵徽人居十之七,鄂人间有,不及徽人之多也。其初入都,皆操土语,侨居数代,变而为京音,与土著无异。伶界最重门阀,而徽、鄂人后裔之流寓在京者,大抵均世其业,称为世家,诸家姻娅相连,所居皆在正阳门外五道庙一带。”
       徽班在演唱二簧、昆曲、梆子、啰啰诸腔的基础上,又兼容并蓄,吸收北京曾经流行的京腔(高腔)、秦腔中的长处,丰富自己,逐渐演变成京剧——中国的国剧也就此呱呱坠地了。
       历史已过去两百多年了,当我们今天在大谈振兴国剧的时候,是不应忘记明清徽商的这些贡献的。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