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电子商务,开放已成为大势。一直被称为电商界“黑马”的苏宁易购,在近日也宣布了其“开放平台”的战略。
加速“去电器化”
自2010年1月上线以来,就被业内称作电商界“黑马”的苏宁易购,近日在其于南京举办的“开放平台战略发布暨2012供应商大会”上宣布,苏宁易购正式发布开放平台战略。
苏宁易购自创办以来一直依托老东家苏宁电器的优势,以“家电垂直B2C”的形象示人,平台开放后,苏宁易购将大规模引入非家电类供应商,其经营模式也将由垂直网站转化为综合平台。
事实上,在今年4月份,苏宁易购就为如今的开放平台做了预热。公司豪掷10亿元,在南京欲建设世界级的电商总部基地,同时,其还提出了“超电器化”的发展战略。
“此次苏宁易购供应商大会的召开,一是见证开放平台战略的发布,二是期望与更多的非电器类供应商达成合作,加速苏宁去电器化的进程。”苏宁电器有限公司总裁孙为民表示。
由于依托“苏宁电器”这一雄厚背景,使得苏宁易购开放平台后,业内多将这个还不到三岁的网站和天猫、京东商城、当当等网站放在一个等级上比较。
与国内成熟电商综合平台相比,苏宁易购在开放平台政策上有诸多不同。
“苏宁易购将实行免年费、免平台使用费、免保证金的三免政策,”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表示,“另外,同一区域同一品类只选择一家供应商,也就是‘区域独家制’”。
三免政策对供应商来说是毫无疑问的吸引点,但对于开放平台来说,就不可避免地减少了本应该有的一部分收入。
对于苏宁易购来说,最主要的获利方式是销售返点、仓储和物流服务。据李斌介绍,公司的开放平台具有“全平台开放、全品类共建、全网络共享”三大特征。当中涉及的服务都将对供应商产生费用。
据孙为民透露,苏宁易购不会是苏宁电器唯一的电商平台。未来苏宁电器将在线上渠道扩展多品牌战略。这其中不仅包括类似苏宁易购的综合电商渠道,也包括垂直型的门户电商渠道。
“在线下,苏宁电器已经实现了苏宁电器自有门店、乐购仕门店等多种品牌结合的运营模式,而在线上,依然可以实现这种多品牌运营的方式。此外,相比线下,线上的多品牌运营策略执行成本更低,”孙为民对此解释说,“就像百货业,有高端奢侈类百货,中档、低档百货一样,在发展线上多品牌的电商平台,肯定是会考虑到搭配和特点。”
然而,多品牌战略的真正实施尚需时日。
“现在资本市场对于电商企业的投资正在降温,这为我们进行投资收购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时机,而我们实际上也在接触一些垂直类门户电商品牌。现在,一切的进行只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孙为民如是说。
电商跨界的大环境
在此次开放平台中,苏宁易购所推出的具有苏宁自身特色的政策在业内受到热议。
正如孙为民在“开放平台战略发布暨2012供应商大会”当日下午发的一条微博:“对于此次苏宁易购平台的开放,有人觉得门槛过高,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门槛太低。其实,这是基于不同层面的考虑。门槛高,是因为苏宁严把产品质量关,不给任何假冒伪劣产品进驻易购的机会;门槛低则因为在确保产品质量过关的前提下,苏宁可以为广大供应商提供资金、财务、物流、售后等相关服务支持。”
“区域独家制”在电商平台中并不多见。在供应商的选择上,苏宁易购设置了竞争、评估和淘汰机制。
“‘竞争上岗’的方法可以在筛选优质供应商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但这当中也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效果怎么样还有待观察。”某电器B2C网站人员对新金融记者表示。
苏宁易购副总裁任峻则表示,与天猫、京东商城的开放平台相比,苏宁易购开放平台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严格控制供应商,定位于中高端,绝不做大市场的模式。
迈过门槛的供应商可以享受苏宁易购开放的三大平台,主要包括信息平台、物流平台和资金平台。
信息平台方面包括供应链管理、云计算资源、广域专网的资源、ERP管理等;
物流平台方面,苏宁将在全国打造四级物流平台,并向供应商全面开放,预计到2015年全国八成左右的渠道将完成建设,预计投入200亿建设物流体系。此前京东商城CEO刘强东也曾表示,5年内物流投资将达200亿至300亿元;
资金平台方面,苏宁易购将向供应商提供支付平台、贸易垫资、投资合作、供应链融资、合同融资等平台。
苏宁易购的供应商可以选择是否使用苏宁的配送平台和仓储平台,这些服务都将产生一定费用。但李斌也强调,苏宁的平台服务费用是全网最低的。
“2008年以来,开放渐成电商发展趋势,无论是信息交互还是技术开发,资源共享与开放都成为互联网行业遵循的一种理念。这种开放态势在加速自身资源利用的同时,也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孙为民表示。
某种程度上看,苏宁易购的动作也顺应了目前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趋势。
对此,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提出了“电商模糊跨界”的概念——凡客卖手机,从服装属性向3C属性延伸;当当搞自有品牌服装,从电商属性向服装属性延伸;苏宁易购搞开放,从家电属性向综合属性延伸;京东开始搞物流;顺丰开始搞电商。
各大平台的竞争愈加激烈,电商行业观察家梁振鹏认为,在开放理念的推动下,电商行业将逐步迈向多元化、扁平化的发展路径,是否拥有核心资源,是各平台提供商决胜的根本所在。
依然面临考验
苏宁易购的开放平台前传要追溯到2011年,彼一时虽然其尚未开放平台,但品类扩张的战略已经崭露头角。
这一年,苏宁易购进行了一连串的动作——2011年5月,苏宁易购运动馆上线;2011年9月,虚拟物品上线;10月31日,图书频道上线,等等。
“苏宁易购是在3C家电品类不健全、技术物流不完善的前提下盲目出击,”鲁振旺说,“今年是苏宁易购千人供应商大会,力图打造多元化电子商务开放平台,我最关心的是物流配送网络如何搭建,技术平台是否能够支持,系统承载力是否足够,还有后端店铺管理系统是否给力。”
艾瑞咨询集团联合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阮京文也曾公开表示,平台化是方向,但不是每个企业都具备平台化的资格,它需要资金、品牌和资源整合能力。做开放平台有风险,其一是商品管理,如果不是核心体系产品,流程、供应商的管理就成为挑战,如果出现产品质量、供应上的问题,就会伤害到客户体验。
这些担忧是有道理的。
以今年6月份进行的苏宁易购“0元购”活动为例,就因为技术、货源和物流等问题,“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接到许多网友关于苏宁易购的投诉。
网友胡先生说,自己在苏宁易购购买一本书,网页标题上写的是数学微积分,发票显示也是数学微积分,可是发过来的货是生物类书,联系要求换货被告知无货。
诸如此类问题并不罕见。
“苏宁易购做标准化品类可以做得不错,但是对于做半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的品类,难度很大。各个品类的采购、运营、物流、仓储都不尽相同,苏宁易购很难将所有的品类都做得好。”派代网分析师李成东说。
但对于苏宁易购来说,时机却不能再错过了。
苏宁易购的创办时间相较国内成熟电子商务网站已算稍晚一步,未来10年,对于大多数电子商务业内人士来说,将是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爆发式增长的阶段。
根据淘宝网与国内最大的市场研究公司ctr联合发布《中国消费风向标报告2012》显示,我国居民消费能力持续上扬,2011年上半年家庭平均月支出达3450元,环比上涨了13%。过去一年服饰类商品购买渗透率持续上升,在2011年达到了89%。此外,珠宝、家庭用品、食品、旅行服务等消费的渗透率和销售额也在2011年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唯有在现在这个时间在快消品、百货产品、家居产品、娱乐产品等多个领域进行全面布局,苏宁易购才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另一个亚马逊的梦想。
300亿销售目标
在此次苏宁易购开放平台的背后,多名业内人士猜测,平台的开放和其所定的2012年度销售300亿元目标有一定关联。
按照东家苏宁电器的规划,苏宁易购2012年定标实现年度销售300亿元,保底实现年度销售200亿元。
但针对此问题,孙为民明确表示:“我们制定苏宁易购年度销售目标,是根据网上销售总量和苏宁易购的实际情况作出的,今年,开放平台在销售金额的贡献上不会太高,能达到年度销售总额的15%已经非常不错了。苏宁易购的主要收益还是靠自主经营,这个比例占到70%-80%。”
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曾在媒体见面会透露,2011年苏宁易购的年销售额是59亿,据悉,这一数字也正是苏宁易购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
针对年度预期,苏宁易购执行总裁任峻坦言:“一季度,我们发力确实有点晚了,但是,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我们将实现日均销售1亿元的水平,那样实现我们的保底目标(200亿元)基本不成问题。”
对业绩的要求有可能让价格战持续升温。
依托背后强大的资金支持,苏宁易购对于价格战是乐此不疲的。今年6月各大电商网站的“端午大促”之战为例,苏宁易购在价格战上的优势突显出来,据Alexa数据显示,6月电商网站流量排名,苏宁易购上升至第六位,当当网排在第七位。
李斌曾经放言:“对于苏宁易购来说,作为一个后来者,参与价格战是获取市场流量最简单的方式。打起价格战,谁都耗不过苏宁易购。”
但价格战背后是毛利的隐忧。家电原本已是业内公认的毛利极低的行业,根据国泰君安发布的数据,苏宁易购一季度的毛利率是7%,而在4月份的价格战后,毛利率下滑到4%。
苏宁易购早在2011年上半年就宣布了自己实现了短暂的盈利,且净利润率为1%。
“在价格定位相当的情况下,苏宁易购实现盈利,而有些电商亏损十几亿。我现在把价格往下拉,我亏1块,他们就亏10块。”李斌说。
但在价格战硝烟未落的时期,再加上平台建设投入,未来能够实现盈利依然是件极其艰巨的任务。并且,业内长期存在着“苏宁易购拖累苏宁电器整体表现”的观点。
对此,孙为民回应说:“集团对苏宁易购的投入还是相对很小的,对苏宁易购也设置了5年的培育期,即从2010年-2015年,集团将对苏宁易购大力扶植。过了培育期,苏宁易购将完成供应链等方面的整合,实现盈利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