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皖产电动汽车期盼新突破|视频关注|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5年5月15日9时17分 星期四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六安:叶集区念好“精... 4-28
马鞍山:实现全省首单... 4-28
六安:金寨县以“信用... 4-8
首届国际乡村发展创新... 3-31
淮北:开展2024年... 1-23
黄山:休宁县榆村乡信... 1-23
滁州:明光市以“信”... 12-23
蚌埠:高新区推进诚信... 12-23
池州:经开区信用+监... 12-17
宣城:召开高频失信企... 7-15
蚌埠:推行“三书同达... 7-15
合肥:信易贷平台“政... 7-15
亳州市城市信用建设水... 7-2
马鞍山:信用城市 “... 6-27
淮南:以信用承诺嵌入... 6-27
宿州市召开“信用助企... 6-25
六安:裕安区交通运输... 6-25
铜陵:信用监管“硬手... 6-24
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 6-21
芜湖市率先推出“公积... 6-21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视频关注  
皖产电动汽车期盼新突破
日期:2012/7/16 8:47:54    来源:站内发布  

新能源车发展有了目标

  国务院9日正式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技术路线和主要目标。

  各项产业政策的目标及产业发展路线逐步明确。今后,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车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的主要任务则是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专家认为,要实现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销量50万辆的目标,基础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应尽快搭建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化平台,同时地方政府要形成完整的跨行业的产业联盟来推进。这次《规划》中提出的“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鼓励成立独立运营的充换电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鼓励民营等其他资本参与进来,这比以前更加明确了参与对象。

  “《规划》50万辆的销售目标相当于1800亿的销售额,这对企业是好事也是挑战。 ”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新能源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谢子聪认为,这可让一些参与企业扭亏为盈。另一方面,3年50万辆相当于平均每年15万辆,这对目前只有几万辆规模来说是巨大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对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视。 《规划》指出,今后的重点任务是建设形成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重点建设动力电池产业聚集区域。 “积极推进动力电池规模化生产,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力争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百亿瓦时、具有关键材料研发生产能力的龙头企业,并在正负极、隔膜、电解质等关键材料领域分别形成2-3家骨干生产企业。 ”

  随着纲领性文件《规划》的正式出台,一些后续政策及扶持措施将陆续出台,未来节能发展相关的财税政策会不断完善,才能保障产业快速发展。

合肥模式助推产业发展

  从2009年6月份开始,合肥作为“十城千辆”和“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双试点城市,截至目前,整个示范运营的车辆共有2018辆。现已配置了525个电动轿车充电桩,5个大型客车专用的充电站也已建成,另有3个正在建设中。今年,政府相关部门对新建小区将规划布局放置充电桩,对已建小区和公共停车场也将增加充电桩的投放数量。此外,新能源车主还能享受到在市区道路免收临时停车费。

  合肥在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在公共领域推广纯电动客车采用电池“融资租赁”模式,因纯电动汽车的电池比较贵,由租赁公司一次性把电池买下来,租给公交公司来用,政府一年一台车拨20万补贴。这样,既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也为车辆后续维保等工作提供了保障;在面向个人推广新能源乘用车初期,采用“定向购买”模式,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合肥探索示范应用的新模式,获得了国家相关部委的肯定,也吸引了北京、成都、广州等试点城市前来取经。

  “江淮汽车第三代纯电动车即将面市,与第二代相比经过了大量优化。 ”江汽新能源汽车研究院院长助理夏顺礼介绍,在汽车行业,江淮汽车涉足新能源不算最早,但却是最富成效、商品化速度最快的。在乘用车领域,江淮纯电动轿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已成功进入推广应用和商品化运营。

  2011年,合肥已安排4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核心技术研发,江淮、安凯、国轩等企业联合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形成良性发展的技术开发体系,研发了很多核心技术并应用,如今的电动乘用车车用电池不但体积缩小了10%,容量还提升了20%等;安凯股份建立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基地,自主研发的整车控制器有效降低纯电动客车成本超万元;江汽股份与台湾台达电子合作开发新能源乘用车电子产品,二代同悦纯电动车、一代插电式和悦混合动力车今年将实现量产;国轩高科新建20万安时的电池生产线将投产,动力电池百亿产业园已开工建设;国家电网安排5亿元在合肥建设充(换)电设施。 2010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近10亿元,示范应用规模促进安凯纯电动客车产能达1000辆/年,江汽纯电动轿车产能达1万辆/年,国轩高科电池产能达8000万安时/年。

打造电动汽车产业集群

  在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前,我省就已发布的《安徽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要形成10个左右的整车开发平台,推广纯电动轿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和纯电动客车13.3万辆,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

  近年来,就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及存在问题与挑战,省工商联组织有关专家以振兴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专题,开展省内外调研,通过深入新能源汽车整车及电池企业实地考察和座谈交流,对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形成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认识和判断。

  调研表明,新能源汽车目前最接近实用化的是电动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而我省是国内汽车工业大省,拥有奇瑞、江汽、安凯等较有名气的整车企业,并均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相当的份额,具有传统汽车工业雄厚基础。省会合肥除上述企业外还具有长安昌河整车及其他改装车生产企业10余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200多家。有电动汽车产业整车及零部件等基础优势,具备打造电动汽车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

  据了解,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研究院直属研究机构等发布《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合肥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一起,被列入未来锂离子动力电池产业重点布局城市。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中的重点交叉产业,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这不仅会直接推动我省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且,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也将起到积极作用。

  借助试点示范运行的推动,奇瑞汽车、江淮汽车、安凯客车和合肥工大等相继成立电动汽车研发和生产部门,积聚一批有志于新能源汽车事业的专门人才,搭建起新能源汽车技术平台;合肥国轩高科通过掌握电动汽车核心部件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为示范试点运行提供具有中国自主品牌的优质核心部件;目前已有更多外部资金、技术进入电动汽车领域,如安塞锂能、中盐红四方、华庭动力等在电池关键部件的研发和制造方面纷纷上马,一个产业集群的雏形开始形成。合肥已聚集了涵盖整车设计与制造、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体系、充电站(桩)开发及建设管理、推广服务及金融投资等领域企业25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初步形成,已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基地。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