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的王师傅因工伤去该市康复中心医院治疗,仅治疗几次,却被开出了4万余元的“天价账单”。本报昨天《滁州康复中心医院,这些钱你该收吗?》一文报道了此事,引起广泛关注。
记者昨天从滁州市康复中心医院获悉,当事医生已被停职。但不少读者疑问还没有解开,如果不是王师傅主动站出来,这笔不存在的诊疗费会不会进入医院口袋?医保中心是否存在监管漏洞?记者也再度对此事进行了追踪。
滁州市医保中心:靠一纸协议约束医院
昨天,记者再次来到滁州市医保中心,工伤生育科吴九斌科长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吴九斌告诉记者,医保中心主要靠“协议管理”对滁州市康复中心医院等医疗机构进行管理,如果发现医疗机构有不属实的地方会核减,有违规行为医保部门会对其进行处罚。
医保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材料和病案的真实性如何审核?记者追问,类似王师傅所遇到的这种情况,医保中心又如何辨别康复中心提供材料的真假,会不会和康复患者本人联系,询问诊疗情况?
吴九斌回答说:“能做定点机构其资质都是经过相关部门严格审核的,我们一般不对病人进行审核。”吴九斌告诉记者,此外医保工伤工作人员还经常定期或不定期到医疗单位进行现场抽查,主要是针对医疗机构进行审核,在最后结算时,还要对诊疗手续和病案进行审核。
“截至目前我们没有发现滁州市康复中心医院有违规行为,如果发现违规行为,我们会对医院进行处罚。”吴九斌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