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位于亳州市区南部35公里,耕地面积9.6万亩,辖15个村委会,156个自然村,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5.2人,是典型的农业大镇,也是安徽省政府批准的中心镇之一。该镇党委政府以党建工作为基点,切实按照谯城区委、区政府“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的工作要求,始终坚持抓党建,促发展的原则,从思想建设、作风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四个方面,打造出一支不出事、能干事、会共事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一、加强思想建设,打造纯洁干部队伍。为进一步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的纯洁性,该镇每周一、周五早上八点开展例会学习,每月开展一次中心组学习,制定了向党委书记请假制、学习笔记每季度调阅制、学习效果与年终考核挂钩制等规章制度,确保学习活动的规范化和常态化。2012年镇干部共书写学习心得20余万字,《十八大报告》、《责任与能力》、《对批评的理解》等一系列学习内容,贴近群众、贴近工作、贴近生活,开阔了干部视野。该镇定期召开干部座谈会,及时了解干部思想动态,解决干部工作、生活中的难题,听取建议20条,提出整改措施18条,让广大干部彻底放下思想包袱,安心工作。作风建设的加强,让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价值观,增强了党性原则和廉洁自律意识。
二、加强作风建设,打造亲民干部队伍。党员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该镇党委告诫广大干部,干部就要先干一步,群众有难事,要热情接待,不推诿不扯皮,工作中有难事,要相互团结,不气馁不避让。在镇党委的号召下,该镇镇村全体干部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下功夫,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想对策,争做群众贴心人。广大干部走街串巷、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累计梳理问题1000余个,并逐条整改,建立回访机制,把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完结点。一系列措施的采用,让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了工作作风,树立为民服务的形象,群众对干部工作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队伍建设,打造团结干部队伍。2011年,该镇人大政府换届顺利举行,村“两委”换届工作完满结束,换届工作为镇村干部队伍注入了大量的新鲜血液,一些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干部得到提拔和重用。该镇党委为进一步提高镇干部的工作水平,先从班子成员抓起,以抓班子来带队伍,以带队伍来促工作。首先镇党委根据镇干部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大小调整分工,发挥干部自身特长,要求镇班子成员定期向党委政府述职,督导工作落实,对于工作开展慢的干部及时谈话,对于工作进度缓的工作组及时召开调度会,从而形成了班子成员指挥到位、一般干部落实到位、村干部配合到位的良好局面。
四、加强党的阵地建设,打造事业型干部队伍。2012年,镇党委加大资金投入,结合文化站建设,建立干群阅览室、乒乓球室、KTV室,完善篮球场设施,并成功举办了乒乓球赛、篮球赛,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破除了机关单位的神秘感。完善各村村部的办公设施和远程教育设施,不断拓展村部的服务功能,积极把村部建设成为党员活动中心、村民议事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由于阵地建设的加强,广大干部把同事当家人,把单位当家园,把事业当家业,人人争做古城人,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奋力拼搏的豪情、真诚服务群众的热情。
在党建工作的推动下,该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推动科学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全年吸收预备党员3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70余人。15个村级活动组织场所已有14个完成了新建、改扩建任务,其中五个村接受了市委组织部“五星级村部”的验收。城镇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民生工程效益大幅增加、人口计生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三农工作活力争相迸发,展示了干部新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