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纯净柔和,行走在宿松县下仓镇,可以发现很多村组道路被硬化成了水泥路面,原来坑洼的土路如今铺上了沙石,曾经排水不畅的水渠被修整一新,百姓扭开水龙头就可喝上甘甜的自来水……这些正是下仓镇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带来的可喜变化。在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引导下,该镇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广大群众正在真切地感受着公共财政阳光的温暖。
近日,记者在下仓镇洋普村采访时看到,一条平整结实的沙石路从窑厂往六家咀方向延伸,不时有农用车从路上驶过,在阳光的包围下,整个村庄生机盎然,显得格外宁静祥和。而在一个月前,脚下的这条砂石路还是一条黄泥路,狭窄、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一地泥泞,车子通行很困难,村民进出不方便,改善落后交通状况成了村民多年的愿望。“期盼了多年的黄泥路,如今终于拓宽,铺上了油子,确实是方便多了!”看着平坦的砂石路通到家门口,头上组组长许集强感慨万千。
随行的洋普村党支部书记朱荣涛介绍,今年洋普村应群众的迫切要求,将解决群众的行路难问题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要议事日程,向上申请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修好了全长4.5公里的2条砂石路,将以前宽3米的土路拓宽到5.5米,全部铺上了2号油子,为下一步修水泥路做好了准备。项目总投资16.2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6.2万元,村级自筹和群众投资投劳共10万元。项目实施过程中,村里组织专班负责进料、施工、监管,保证每一分工程款都用到实处。
在该镇长湖村,记者同样感受了“一事一议”给村民带来的实惠。考虑到全村群众对安装自来水热情极高,长湖村今年申报了农村安全用水项目,项目总投资25.5024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1.5024万元,剩余的都是由村级积累解决。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的帮助下,村里142户共800人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大家无不对“一事一议”工程连连说好。记者赶到时,徐元组的石严红正在自家水池旁洗菜准备午饭,清冽的自来水从龙头里直泻而下,水花轻溅。“以前挑水吃费力麻烦,又不卫生,现在好了,一拧开龙头水就来了,还是自来水好啊!”石严红显然还沉浸在自家通上自来水的喜悦中。
群众利益无小事,利民之事点滴做。今年以来,下仓镇从老百姓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入手,优先考虑并支持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项目,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均衡发展,为当地百姓描绘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图景。
该镇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政策透明、操作规范”的原则,将“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重点开展道路、水利等工程建设,充分调动村民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据统计,该镇共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2个,项目包括村组水泥路和砂石路建设、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提灌站维修、排涝沟整治,累计投入330.7万元,其中财政奖补资金134.6万元,直接受益群众达2.5万余人。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该镇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充分发挥基层民主作用,建立完善“政府资助、农民参与、社会支持”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并定期监管工程质量、进度和资金到位情况。与此同时,各村组密切协作,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积极参与项目建设,着力把项目打造成农民群众拥护的民心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