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9年爱尔兰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国际机场一改城市进出门户的传统概念,形成了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形态——临空经济。
临空经济是由多个开放型要素综合而成的复杂系统,依托机场的航线网络连接国内外重要城市,使优质生产要素如资本、信息、技术、人才在航线网络中优化配置,并快速融入全球经济网络,带动整个经济系统与全球市场的互联互通。同时,国际航空枢纽本身具备自由贸易功能,在为人员往来带来便利的同时,能满足消费者高端消费需求。伴随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知识加工、整合为内涵,创造智能工具来改造和更新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领域的现象日趋普遍,大量高附加值、小体量化产品不断涌现,例如电脑芯片、软件、生物医药、微电子等,这些产品的运输成本只占到总成本的很小一部分,成本比例的下降使得比海运费用较高的航空运输进入跨国公司的产品物流链环节,并伴随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浪潮,在世界经济中快速扩张,航空运输发达程度成为世界经济中高端产业发展的实质性标志之一。
基于航空运输的临空经济,利用机场本身的航线网络、人流和物流,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并给腹地经济带来资金、技术、管理和政策等资源要素,形成区域发展的新增长极,并利用增长极的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扩散效应,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微观局面,临空经济能够改变区域发展的要素配置。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区域经济结构的要素禀赋特征是相对稳定的。由于国际航空枢纽的建设与作用的日益发挥,以及围绕航空枢纽而生的临空经济快速发展,航空枢纽周边逐步成为区域发展的热点。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临空经济会不断地将新的、更好的生产要素吸引和输入到腹地经济之中,尤其是对速度与时间敏感的生产和消费要素,都会快速向航空枢纽附近集聚,并形成规模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临空经济和腹地区域将不断积累这些生产要素,导致与之相关的人力资本结构出现重大变化,显著改变所在地区要素禀赋的配置结构和产业发展结构,并通过提升区域资本化水平,提升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中观层面,临空经济能够有效地实现与区域产业的耦合发展。一旦国际航空枢纽进入快速发展状态,直接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产业诸如航空制造。物流、维修等必将快速崛起。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方面,腹地企业为航空产业提供产品配套与外延服务,可以使区域其他企业更容易从航空产业中获得知识溢出和资本、人才投入,从而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所在区域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其国际化,快速拓展市场空间;另一方面,还能够为航空产业节省大量的物流成本,提升信息交流的集中度,促进黏性知识的有效传播,从而有效促进航空产业理念创新和技术创新,提升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区域对特殊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最终推进腹地产业实现升级发展,较快地进入国际市场。
宏观层面,临空经济能够促进区域税收和就业增长。在凯恩斯宏观经济框架内,作为国民经济重要部门的航空港发展表现为航空产业产出的增加,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引起更多的消费,带来更多的财政收入。这些就业人口的工资和当地税收的增加,客观上形成了经济辐射和扩散作用,并通过消费和政府购买服务的行为带来更大范围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在全球交通运输方式与区域发展模式进入第五轮循环的历史条件下,临空经济有可能改变自工业革命以来区域发展热点一直在沿海或沿江地区的发展模式,开辟区域发展热点重返内陆地区的新时代。
郑州航空港自批复以来,发展迅速,成绩可喜。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逆势而上,各项经济指标持续快速增长。在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的征程中,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继续发挥国际航空枢纽对中原崛起的支撑作用。
省社科院侯红昌副研究员研究撰写的《航空港区产业发展研究》,是对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这一影响中国临空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具体案例已有实践的理论总结和初步概括,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