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安徽省具有沿江近海、承东启西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于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期,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赴省内外相关部门和地区调研基础上,围绕安徽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基本思路、战略重点、工作举措,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相关建议,供参阅。
一、“一带一路”建设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构建跨区域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新格局,有利于扩大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优化生产力布局,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为我省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一)有利于提升我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涉及海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项目达到300-400个,配合这些海外基建项目,国内段建设也将全面启动,其重点将围绕新欧亚大陆桥、长江黄金水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海陆主干道展开。特别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都将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投资重点之一。因此,“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既为我省争取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机遇,也会为我省带来巨大的互联互通红利。
(二)有利于增强我省主导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数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根据世界银行排名,2014年人均收入排名在100位以后的国家有28个,经济发展普遍处于上升期。“一带一路”共建,既能为释放我省产能提供巨大市场空间,也能为我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诸多机会。目前,我省煤炭、钢铁、水泥、家电等传统主导产业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迫切需要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汽车产业为例,由于国内市场相对饱和,我省汽车产业竞争优势有所减弱,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汽车消费需求正处于上升期,有利于发挥我省乘用车性价比相对较高的优势。此外,我省钢铁、水泥、家电产业的竞争优势相对明显,可以到资源富集、市场需求大的国家建设生产基地,在“走出去”中实现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
(三)有利于我省扩大对外贸易。从资源互补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丰富,西亚、北非、俄罗斯等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油页岩,东欧、南欧、南亚等拥有丰富的森林和矿产资源,中亚、东南亚等拥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矿,这些都是我省经济发展所必需资源。从产品需求来看,电器及电子产品、食品及日用品、汽车、机械设备等是沿线国家的主要进口商品。以家电行业为例,根据有关研究机构分析,印度和中东地区家电需求急速增长,如印度家用电器和厨房用品近几年保持年均12.6%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16年销售量将达到1400亿件。随着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战略互信不断加深、政策沟通不断增强、贸易壁垒不断削减,必将为我省家电、汽车、食品、纺织服装、轻工产品制造企业开拓相关国家市场提供了空间。
(四)有利于我省提升区域地位。“一带一路”战略明确提出了依托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推动区域互动合作和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合肥等内陆开放新高地,支持东西双向大通道建设。我省可借此推进长江、淮河航道贯通,加快开放口岸建设,增强货物集疏运功能,进一步提升我省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枢纽地位,提升我省的区域地位。
(五)有利于我省抢抓新一轮开放布局先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推动内陆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在这一战略布局下,国家将大力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这一战略取向与我省的区位优势、资源秉赋、产业条件高度契合,有利于我省充分发挥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特有区位优势,依托皖江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等战略平台,畅通国际国内合作大通道,进一步挖掘开放潜力、激发开放活力,抢抓新一轮开放布局的先机。
二、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条件
我省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支撑带建设的战略节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通道建设、经贸合作、文化旅游、外事交往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条件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从区位交通来看,我省具有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良好条件。我省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东部和西部的重要纽带,是沿海与中西部内陆腹地的过渡地带。全省已初步形成比较发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连接“一带一路”的交通物流体系初步形成,具备互联互通良好基础。特别是合福高铁即将通车运营,合肥将成为北京和福州之间的核心节点,与福建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极大提升我省交通枢纽地位;宁西铁路增建二线,将为西安至合肥腾出大量的铁路货运空间,使合肥至芜湖成为新欧亚大陆桥南干线与长江黄金水道货运的重要接轨区域;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的建设,将为我省接入欧亚大陆桥提供新的快速通道。合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新桥国际机场开通至菲律宾、泰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班,提升了我省对外开放的能级。
(二)从经贸合作来看,我省与沿线国家经济互补性较强。近年来,我省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交往密切,产业和区域融合不断加深。2011-2014年,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从69.5亿美元增加至143.1亿美元,占全省外贸总额的比重从22.2%上升至29.1%。从进出口商品结构看,我省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商品以初级产品、农产品为主,出口商品以工业制成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纺织服装为主,特别是水泥、钢铁、有色金属、家用电器、汽车及其零部件产品在印度、阿联酋、孟加拉、沙特阿拉伯等沿线国家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从企业“走出去”目标国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成为我省“走出去”的重点区域,如马钢集团在伊朗和印尼的项目正在施工建设、在哈萨克斯坦和越南的多个项目正在洽谈中;海螺水泥在印尼南加的项目已完成、在印尼和缅甸的多个项目正在施工建设;省能源集团在印度、越南、土耳其、印尼、斯里兰卡、孟加拉等多个沿线国家的电厂运行维护项目已完成。另外,我省劳动力资源丰富,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是我省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的重点区域。
(三)从文化旅游来看,我省拥有对接“一带一路”的“软实力”。历史徽商特别是明清徽商曾居全国十大商帮之首,在“一带一路”地区的商贸活动中曾扮演重要角色,发挥重要作用,其行商足迹遍东南亚甚至远及西欧,所经营的茶叶、丝绸、棉布、纸张、食盐、海货、瓷器等远销欧亚非各地。我省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对周边国家的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2013年至今,我省重点与泰国、俄罗斯、蒙古等国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与“一带一路”11个国家开展了20批次240人次文化交流互动活动,内容涉及演出、展览、培训、讲座、考古、学术交流等。2012年,省旅游集团、芜湖华强旅游公司与沿线国家开展了合作,投资8000万欧元的第四代主题公园在伊朗伊斯法罕省落成营业。同时,一些沿线国家在我省投资多个旅游项目,总投资金额达176亿元人民币。
(四)从外事交往来看,我省与沿线国家的交流日益增多。我省一直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视为对外友好交往的重点区域,注重与沿线国家地方政府及民间的交流与合作。据省外办介绍,截至2015年2月底,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省级结成友城6对(俄罗斯下诺夫哥德州、菲律宾新怡诗夏省、波兰下西里西亚省、捷克乌斯季州、也门哈达拉毛省、埃及打卡利亚省)。近年来,如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外事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如参与或举办了长江中上游地区六省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地方领导人座谈会、我省与中东欧国家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等。2014年6月25日,我省与鞑靼斯坦共和国在喀山市共同举行经贸交流合作恳谈会,达成了一批建材、农机、农产品加工和旅游等项目合作协议,现场签订的乌里扬诺夫斯克东方机场服务维修中心合作项目金额达6.5亿元。自2010年举办论坛以来,我省与中东欧国家双边农业贸易快速发展,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机制日益完善,已与14个中东欧国家开展了农产品贸易往来和农业合作,对于进一步加快我省农业的转型升级、对外开放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综合分析,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可期,已经初步具备了进一步开展合作、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在农村改革、区域统筹发展、通过产业承接扩大对外开放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带一路”多数沿线国家与我省经济发展阶段相近,这些经验和发展模式有些可以复制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从而进一步密切我省与沿线国家的经贸联系。
同时,也应看到,我省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主要表现在:从自身来看,我省总体上开放程度还不足、开放力度还不够、开放带动力还不强;从区域来看,与“一带一路”核心区合作较少,同时面临着周边省份的同质竞争;从已有的外事合作来看,框架性的协议较多,实质性的推动较少;从企业主体来看,大部分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策法律投资环境仍相对陌生,缺乏系统的信息渠道和人才支撑。这些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效。
三、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战略重点
基于以上分析,建议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思路可确定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依托我省区位交通、产业基础、市场潜力、文化资源等优势,按照“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总体要求,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国内重点地区、重要企业合作交流,加快出省出国出海和省内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筑“一带一路”合作平台,推动产业、企业、产品、技术走出去、引进来,密切人文交流友好互信,努力将我省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腹地、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枢纽、内陆地区区域互动合作的示范区、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先行区。
主要目标可展望为:力争到2020年,我省对接“一带一路”主干道的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人文交流更加广泛深入,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使我省外向型经济结构明显优化、效益显著提升、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初步构建全省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突破300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规模和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大幅增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结对的友好省州数量和合作质量进一步提升。
对照“愿景与行动”提出的建设方向和合作内容,建议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重点如下:
(一)加快通道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我省现有交通网络需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主干网络实现无缝对接,逐步构建水陆空立体互联互通大格局。拓宽“陆上丝绸之路”通道。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合作,共同推进建设跨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促进长三角交通设施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核心省份通道合作,重点抓好皖江城市交通枢纽建设。发挥“合新欧”国际货运专列重要作用,实现与中亚、中东欧及东南亚等沿线国家铁路互联互通,构筑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铁路货运主动脉。拓宽“海上丝绸之路”通道。继续深化与上海港、宁波港、南京港联运合作,加快芜马组合港、合肥、蚌埠、安庆等航运枢纽建设,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重点发挥芜湖启运港退税政策优势,深化与上海港合作,将芜湖港打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对上海港重要喂给港和集装箱中转港。深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港口建设,加强沿线港口开展合作。拓宽“空中丝绸之路”通道。充分发挥合肥的区域性航空优势,加密开通“一带一路”沿线航班。重点加密合肥至乌鲁木齐、西安、厦门等国内干线航班,巩固皖台、皖港航线,拓展东南亚航线。加快推进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建设,引进高端制造、航空关联和电商物流重大产业项目,打造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拓宽“数字丝绸之路”通道。切实加强电子口岸服务平台建设,主动参与长三角、珠三角、海西经济区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动通关便利化。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拓展网上丝绸之路营销市场。
(二)瞄准重点国家(区域)拓展经贸互通领域。“一带一路”国家拥有不同自然资源和产品需求,为我省实现优进优出的贸易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扩大沿线重点国家进出口贸易。2014年,我省与伊朗、阿联酋、印度、印尼、越南等五国双边贸易额超过10亿美元,与俄罗斯贸易额达8.1亿美元。一方面,围绕这些国家对食品、轻工产品、电子产品、通信设备、运输工具等产品需求量大的特点,进一步采取组团发展和自主拓展等方式,推动我省优势产品“走出去”。另一方面,围绕这些国家橡胶、原油、农产品、棕榈油等资源丰富的特点,扩大进口贸易,实现进出口贸易平衡。扩大重点沿线国家投资。东南亚、中亚和俄罗斯与我省地缘相近、人文相通,是我省投资的重点区域。2013年,新批11个沿线投资项目中,10个投于上述区域。下一步要在此基础上扩大投资合作领域。扩大沿线重点国家工程合作。西亚、东南亚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具有承担重大工程项目资质的公司缺乏,要充分发挥我省水利、电力、交通运输、矿山建设等方面优势,加强工程建设合作,促进产能转移,带动劳务和资本输出。
(三)突出龙头示范促进皖企“走出去”。鼓励企业以联合组团、产业联盟等方式,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推动优势企业对外投资。重点支持江淮、奇瑞、华菱等汽车企业开发俄罗斯和中亚市场,海螺在缅甸、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全面布局;支持皖能集团在印度、印尼、越南等地扩大项目建设和技术服务成果,着力推动我省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能源等企业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市场。推动境外资源合作利用。发挥我省资源型企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重点鼓励矿产地质勘查企业联合赴目的地国家勘探开发资源,争取建立能源生产和供应基地,增强我省能源资源保障能力。支持马钢在马来西亚、蒙古、越南、伊朗等沿线国家开展矿山设计、项目建设和矿权收购,支持铜陵有色赴南亚、东南亚等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资源勘探开发。推动境外农业合作开发。充分发挥我省在农业技术、农机设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势,支持省农垦集团赴东南亚、中亚、中东欧等地区进行农业合作开发,开展粮食、蔬菜、种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合作。推动工程项目融资创新。鼓励外经建设集团、水安建设等企业,参与沿线重点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结合目的地实际,探索实行特许经营、BOT、项目融资等方式开展国际工程承包。
(四)发挥优势特色鼓励各地全面对接。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全省各地要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全面对接,实现全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充分合作。发挥合肥省会优势。按照“愿景与行动”关于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定位,主动接轨国际规则,积极复制和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争取设立合肥自贸试验区。推进大通道建设,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力争“合新欧”货运班列年内延伸至西欧。推动科技教育交流,发挥合肥科教优势,争取更多项目成为“国内高校赴相关国家办学”、“共建科技合作中心”等“一带一路”优先推进项目。发挥沿江航运优势。建设高等级航道网和陆水、铁水联运通道,加强芜湖、马鞍山等沿江港口与上海、宁波等沿海港口合作,打造我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区。推动沿江各市主导产业与沿线国家深度融合,加快发展马钢轨道交通材料和装备、铜陵有色铜基复合材料、安庆石化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力争进入“一带一路”重点和优先建设项目库。发挥皖北农业和资源优势。皖北地处欧亚大陆桥沿线,农业开发、能源生产等领域开放合作潜力较大。要积极参与沿线国家的煤炭、电力、农业等合作,同时积极发展管理咨询、技术服务、装备维护、商品贸易等生产性服务业,争取深度介入“一带一路”优先推进项目。发挥皖南生态文化优势。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生态优势明显,但海外重点目标客源地主要是东南亚地区,要充分利用好特色和旅游资源等优势,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客源市场,进一步提升我省文化旅游的国际影响力。
(五)注重人文先行开展深度交流合作。徽文化享誉海内外,需要发挥文化优势,深度推进与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提升教育交流合作水平。推进我省高校与沿线国家尤其是国际友好城市之间,开展校际交流合作。支持省内高校到沿线国家创办孔子学院、徽学院,选派华文教师赴海外任教,组织华裔青年“夏令营”活动,增强民族认同感。精心策划文化交流活动。支持省出版集团定期在沿线国家举办“安徽文化周”,拓展东南亚、中西亚及中东欧文化市场,助推徽文化走出去。要继续发挥“徽商大会”品牌影响力,定期在沿线国家举办“国际徽商论坛”,组织实施好“丝路书香”工程。支持旅游交流合作。大力推介我省旅游资源,提升安徽旅游的国际影响力;协助搭建旅游商品国际展会平台,推出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旅游商品,培育一批开拓能力强、带动效果好的旅游龙头企业,让更多“皖货”走向世界。
(六)构建多种平台开辟合作共建渠道。皖江示范区是国家第一个承接产业转移的专业示范区,经过多年实践,已拥有一套相对成熟成型的管理机制,可为我省与沿线国家开展合作提供借鉴。推进各类开发区开放合作。鼓励合肥、芜湖等地有条件的各类园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开发区、战略投资者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和合作联盟,实现平台建设带动产业转移。积极拓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发展国际中转、物流配送、转口贸易和保税加工等业务。推进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鼓励骨干企业牵头到沿线国家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重点在沿线国家投资建设配套产业园,为我省企业抱团“走出去”搭建发展平台。推进国际会展平台建设。精心打造一批自主展会,建立常态化、国际化、综合性投资贸易平台。组织参加东盟博览会、南亚博览会、亚欧博览会、西部博览会、厦洽会等国际国内重点展会,推动我省企业、产品和技术“走出去”。积极申办品牌展会、国际峰会、高端论坛等活动,加强我省与国际组织间交流合作。
(七)着力机制创新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机制创新是推进合作发展的有力保障。推进我省与沿线国家地方政府之间合作,必须以贸易便利化和金融创新为突破口,带动合作发展的顺利进行。创新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友好省州经贸合作伙伴关系,完善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与协商机制。加强我省智库与沿线国家及地区性智库的合作交流,推介我省省情,强化政策沟通。积极与重点沿线国家驻华使领馆签署“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备忘录,深入掌握目的国经贸动态,促进双方经贸合作交流。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积极推广上海自贸区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建立我省与沿线国家贸易投资合作“项目清单”。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推进口岸大通关改革。推动人员往来便利化,建立沿线国家贸易投资合作“出入境绿色通道”。创新金融支持平台。积极搭建金融机构与企业对接平台,支持我省企业在沿线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国际营销网络建设等。协助推动建立我省“一带一路”融资担保平台,加大对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融资支持力度。加强与丝路基金的沟通联系,协助企业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支持。
四、具体工作建议
“愿景和行动”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要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通行规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同时注重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因此,我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应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企业家积极性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议近期的工作重点如下:
(一)成立省级层面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比照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相应成立省级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和协调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抓紧出台我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
(二)积极争取国家层面支持。省直有关部门应积极对接国家有关部委,促进我省企业更多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争取更多基建项目进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综合交通体系。密切关注国家丝路基金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投资动向,加大与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接合作,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争取更多资金支持。
(三)支持组建“走出去”的各类联合协作组织。充分利用已经“走出去”的企业所形成的人脉资源和网络,带动省内相关企业构建“走出去战略联盟”,共同开展对外投资。在我省与央企、知名民企合作的基础上,鼓励企业跟随“走出去”。发挥我省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示范作用,以多种形式带动中小企业一同走出去。
(四)设立“一带一路”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对沿线国家经贸信息、政策法律、重点项目、招商信息、供求信息的搜集、研究、整理和发布,建立权威可靠、统一规范、反应迅速的咨询平台,让更多企业准确了解沿线国家的招商、投资、政策法律、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方面信息,及时提供专业化咨询服务。
(五)加强企业“走出去”的风险防范。着力解决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进一步提升政府宏观指导、监管、跟踪、统计、分析等管理服务功能,建立高效的境外投资合作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做好风险防范的宣传和指导。
(六)加强多层次外事、人文交流。积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拓展友城渠道。派出政府代表团出访或邀请沿线国家政府代表团访问我省,在现代装备制造业、农业、能源资源等领域争取尽快达成合作框架协议或项目合作协议。大力促进民间交流,发挥我省大专院校和出版集团等骨干企业作用,积极参与文化教育领域合作,通过民间组织推动城市间人文交流,进而推动经济技术领域的合作。加强智库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