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以提升功能为导向推进合肥市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课题研究|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4年12月23日22时21分 星期一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滁州:明光市以“信”... 12-23
蚌埠:高新区推进诚信... 12-23
池州:经开区信用+监... 12-17
宣城:召开高频失信企... 7-15
蚌埠:推行“三书同达... 7-15
合肥:信易贷平台“政... 7-15
亳州市城市信用建设水... 7-2
马鞍山:信用城市 “... 6-27
淮南:以信用承诺嵌入... 6-27
宿州市召开“信用助企... 6-25
六安:裕安区交通运输... 6-25
铜陵:信用监管“硬手... 6-24
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 6-21
芜湖市率先推出“公积... 6-21
省总工会积极推行信用... 6-19
省药监局荣获2023... 6-19
宿州市持续推动“信用... 6-19
淮南:部门联动开展“... 6-19
宣城市发改委联合人民... 6-17
滁州市开展“6... 6-17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课题研究  
以提升功能为导向推进合肥市建设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日期:2020/12/18 9:44:46    来源:站内发布  

一、怎么看:副中心是什么?

 

合肥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是2014年安徽加入长三角之后赋予合肥市全新定位。这一定位意料之外,副中心是什么,国外文献没有提及,国内也没有系统理论研讨过。却情理之中,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意在提升在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在空间结构优化基础上推进功能的全面升级,《长三角城市发展规划》对副中心的定位,可以看出,副中心是功能性的概念。所以,从功能视角看城市群副中心,有几个显著的特征:

第一,具备区域功能与基本功能。区域功能是对城市之外周边腹地的服务功能,主要是对周边腹地的辐射和带动,决定副中心的影响力。基本功能是对城市内居民、机关、企业提供生活和工作条件的基本服务功能,决定副中心的承载力。两个功能彼此间相互作用。

第二,区域功能是综合性功能。区域功能是多功能的组合,从城市群看,副中心是城市群次区域的中心城市。区域功能辐射带动不同层级区域。合肥的区域功能,可分为国家层面、长三角及长江经济带、省级层面的功能。副中心区域功能处于同一层级,但功能作用是有差别的。按作用分,创新功能、开发功能、制造功能等功能,是核心功能。

第三,城市之间功能生成“功能链”。中心—副中心之间的功能会转移与传递,生成纵向的“功能链”;副中心—副中心之间的功能互补与衔接,生成横向的“功能链”。纵向与横向的“功能链”叠加,形成城市群内在的“功能链”,成为区域合作的基础。

第四,城市分工由产业分工向功能分工的转变。从长三角城市群看,上海四大中心,加上科创中心,都是功能定位,合肥副中心的功能开放功能、制造功能等,与其他副中心功能有所区别。副中心的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处在不断集聚与扩散,整合与提升的过程,构成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的功能分工体系。

 

二、怎么样:副中心功能怎么样

 

宁杭成为副中心,从1995年长三角城市群16个城市就在里面,已有二十多年,功能定位与演进路径,可作为合肥副中心功能建设“标尺”,对标宁杭,找差距,为合肥副中心建设路径提供实证依据。

1、区域功能支撑上的差距

人口、空间与经济总量、产业是区域功能强弱的重要支撑。南京、杭州都是大都市,人口向上千万逼近,城市化率与质量、城市承载力与影响力高于合肥,对人口吸引力与集聚力较大。长期以来合肥只是中等城市,成为大城市只有十多年,在此期间人口规模快速增长时期,人口净流入年均增量也只有宁杭的三分之一。尽管努力向大都市迈进,进行都市圈升级扩容,但在区域功能上比较弱,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南京都市圈2000年起步,对芜、马、滁的影响超过合肥,形成“虹吸效应”。

2、经济实力上的差距

经济实力是城市承载力、影响力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合肥保持中高速经济增长,每年与宁杭差距都在缩小,但总量与人均水平差距仍很大,南京与杭州已跻身“万亿俱乐部”,合肥虽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十强”,但人均水平处在长三角26个城市 “第二方阵”靠后位次,财政收入总量与增速低于宁杭。目前制造业为主,制造功能突出,对经济增长贡献超过50%,主要靠要素投资拉动。宁、杭转向服务经济,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60%左右,服务功能较强,体现经济发展结构、质量上的差距。

 3、创新驱动的引领上的差距

城市既是资源汇聚中心,又是覆盖区域的资源配置中心,是核心功能,创新是核心功能建设的推动力。三个副中心创新各具优势,南京是产业技术创新优势,江苏产研院作为应用性技术转化基地,科研不在本地,吸引来本地转化,为我所用,不求所有。杭州是民创优势,借助互联网,整合产业资本与服务功能,创出许多新模式与新业态,信息经济年均增速超过20%以上,占全市半壁江山,反映出产业链、创新链的整合力强,多功能的集聚力强。合肥是基础科研创新优势,基础科学、关键共性、高技术研究等领域产生了一批重大的前沿性成果,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增强核心功能的重大突破,在产创上发力,但产业创新相对薄弱,资源要素整合存在“短板”。

4、强化资源整合上的差距

城市功能发挥作用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过程。合肥已建成八大对外开放平台,与宁、杭相比,平台的功能效应还没有充分利用,经济外向度低于宁杭,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合肥是跨东部、中部地区具有门户型枢纽城市,己形成通达全国的“米”字型高铁枢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优势明显,但铁路货运量还不大,航运、航空运输与南京、杭州相比是“弱项”,全省一半的货物通过沪苏浙进出口,空运也比不上沪、宁、杭等长三角的枢纽机场。

5、基本功能上的差距

近年来宁杭合城市基本功能建设是不遗余力的,亮点纷呈。合肥市规模扩张从2006年建设滨湖新区开始,到2011年拉开了大城市的框架,先后经历四次城市格局大调整,空间大大拓展,改变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的美誉。与杭州与南京相比,合肥城市功能建设速度赶不上城市扩张速度,品质城市建设才刚刚开始,公共服务水平不在同一层级上,政府的服务与管理水平与副中心的要求还有差距,宜居宜业的环境建设仍在路上。

 

三、怎么办:如何建设副中心

 

未来十年是合肥建设副中心的关键时期,提升综合功能,强化核心功能、补齐基本功能,提出以下建议:

1、推进特大城市建设,提升区域功能的影响力

城市人口增长与功能空间布局,提早谋划大都市建设,增强对外来人口集聚力,尤其是对人才的吸引力,加快常住人口的市民化进程,降低人才的入户的门槛,加大对人才资源政策吸引力度。注重城市空间拓展,建设副城与新区,规划特大城市组团发展的功能区,完善大都市区与都市圈的空间架构与功能布局。

2、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加强功能建设的实力保障

以宁杭为标杆追赶,在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上追赶,加快经济发展,解决经济结构与区域功能的相匹配的问题,注重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大新经济的资源配置力度,提高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率,在加快追赶宁杭的同时,要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先进水平,在行业领域内做到领先,尤其具有突出优势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引领全国乃至世界,通过追赶引领,增强合肥副中心的功能的培育与提升。

3、注重创新驱动,强化城市核心功能

强化城市的核心功能,既要靠政府引导,更要探索走以市场主导配置资源创新路子。通过市场配置作用,整合资源,营造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生态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市场化招商引资,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增强金融活力,加大科技、信息、人才等新因素投入,培育新动能,转换城市发展动力。

4、强化开放功能,打造门户型枢纽城市

通过整合资源,发挥平台的功能作用,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推进贸易国际化、产业国际化、对外开放机制体制与国际化接轨。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与长三角企业的产业整合。借助长三角,扩大对外投资,提升高铁客运量,加强临江港口内部协作,和沿海自由贸易港的合作;加快新桥机场现代化国际航空港建设,与高铁运输联动,争取成为长三角的枢纽机场。打通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的多式联运,完善集疏运体系,加强对外开放平台的资源整合与功能整合,提升门户型城市的开放功能。

5、培育“功能链”,促进深度一体化发展

培育“功能链”放在突出的位置,提高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的关联度,形成产业分工互动、共生的格局,尤其是要加强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功能关联,加大 “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实现产业、产创、研发、交通等领域功能互补,共建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功能分工体系。促进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扩容后合肥都市圈,应将功能的升级放在首位,疏解非核心功能,在产业分工基础上进行整合,构建城市协同互动、共生的功能分工格局。

6、完善基本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城市

借鉴国内外城市品质建设的经验,加强合肥品质城市顶层设计与特色化路径研究,体现城市的个性,彰显城市特色与风格,注重移民城市文化建设,体现包容性与文化多元性。提高城市治理水平。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行城市智慧化管理、精细化管理,提升政府服务效率,构建行政权力公开透明高效的运行系统,建设营商环境最优城市。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