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我省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存在的 问题与思考|课题研究|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4年12月23日17时31分 星期一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滁州:明光市以“信”... 12-23
蚌埠:高新区推进诚信... 12-23
池州:经开区信用+监... 12-17
宣城:召开高频失信企... 7-15
蚌埠:推行“三书同达... 7-15
合肥:信易贷平台“政... 7-15
亳州市城市信用建设水... 7-2
马鞍山:信用城市 “... 6-27
淮南:以信用承诺嵌入... 6-27
宿州市召开“信用助企... 6-25
六安:裕安区交通运输... 6-25
铜陵:信用监管“硬手... 6-24
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 6-21
芜湖市率先推出“公积... 6-21
省总工会积极推行信用... 6-19
省药监局荣获2023... 6-19
宿州市持续推动“信用... 6-19
淮南:部门联动开展“... 6-19
宣城市发改委联合人民... 6-17
滁州市开展“6... 6-17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课题研究  
我省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存在的 问题与思考
日期:2020/12/18 9:46:04    来源:站内发布  

历史文化是特色小镇发展创新的根和魂,也是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品质的保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2008年,国务院公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条例》和十九大精神,2017年,我省及时出台了《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为我省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保护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提供了制度支撑,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特色历史文化小镇建设,抢救保护了一大批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然而,随着特色小镇建设的不断加快,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存在重开发、轻保护,保护资金不足,保护范围内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历史风貌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历史建筑自然损毁或者自行改建现象时有发生。地方政府如何引导投资主体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并从规划角度突出地方特色、完善历史文化保护措施,怎样提升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价值的核心竞争力,有待理论与实践探索。

 

一、我省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现有特色小镇考核指标难以体现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

我省特色小镇考核指标高度统一,更加注重投资、产业发展和旅游开发,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对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进行量化,难以兼顾诸如中国宣纸小镇、齐云旅游小镇等不同文化特点的小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历史性、文化旅游业态的单一性、民宿经济与文化体验融合性等个性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小镇自身关注的历史文化经典问题。迫切需要创新特色小镇考核指标体系,以使考核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操作性。

(二)历史文化小镇运营主体弱,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省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仍然是政府主导、企业跟随的现象。调研时发现:宣州区水东老街、铜陵大通等镇历史文化挖掘与保护投资额大,回报率低,愿意参与特色历史文化小镇挖掘与保护的民间资本并不雄厚。90%以上运营公司属于开发导向型,真正实力雄厚的投资企业只对投资快见效快的基础设施感兴趣,对后期运营并无太大参与的兴趣。这造成特色历史文化小镇前期规划好看,但对投资回报、市场化运营和项目抓手如何匹配等方面思考不足,导致后期运营缺少支撑。历史文化挖掘与保护不仅需要运营公司,也依赖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与农村当前人力、财力、资源现状不匹配。有的村庄出现空心化;有的村农家书屋成为摆设;等等。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关键要建立公共财政投入长效机制。这就需要省、市、县加大对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资金投入倾向,确保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可持续发展。

(三)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缺乏可持续建设资金、人才、用地等要素支撑

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我省特色小镇培育和创建工作实行的是“先建后补”模式,大多数小镇文化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都非常薄弱。按照省级特色历史文化小镇创建和培育标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虽然市、县(区)、乡镇政府加大了对小镇投入力度,但不少小镇对历史文化挖掘、保护与传承没有进行系统的资金平衡测算,更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资金成为制约小镇历史文化挖掘、传承与保护的关键因素。调研时发现:有的木梳、铁匠、戏曲等民间艺人缺乏生活来源,不再收徒,使民间几百年传承下来的歌曲、戏剧、家传手艺逐渐断层,很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戏曲文化小镇、殷港艺创小镇等沿街店铺销售的服饰、手工品艺来看,缺少本地特色,旅游商品包装设计体现不了对民间文化与艺术充分挖掘。

(四)原住村民逐渐外迁,传统历史生活气息逐步缺失

原住村民是当地古建筑的所属者,民俗文化的传播传承者,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依赖于原住村民的传承与展示。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加快了特色小镇原住村民逐渐搬出,促进诸如红色文化、徽文化、禅文化、佛文化、老庄文化、三国水文化等历史文化的挖掘与整理。然而,调研时发现:特色小镇原有活态传承的村民生活场景渐渐丧失,文物保护、古建筑修缮、旅游与文化功能叠加融合并不理想,特色小镇原有的历史人文也逐渐被破坏。游客无法真实地感受当地原住村民如何在一个古老的村落中世代生活,也无法体会到历经百年乃至千年生活传统是如何延续下来的。

 

二、加快我省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的路径探析

 

(一)科学建立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考核指标体系

1.分类分地区制定特色历史文化小镇挖掘与保护长短结合的弹性考核指标。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有利于激励各个特色小镇在不同层面不断探寻历史文化挖掘与保护的发展路径。一要根据皖南、皖中、皖西等不同地域小镇文化特色,分类分地区对各项考核指标权重进行动态调整。初创期特色历史文化小镇适当延长1-2年,重点考核投入建设情况;对成熟期特色历史文化小镇,建立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开放型考核机制,适当降低项目投资考核要求,减少一些硬性指标的设置。更加注重文化传承与保护、挖掘与整理功能的融合,更加注重特色历史文化小镇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二要注重年度考核结果与评估结果的运用。根据统一考核与分类别考核各自权重计算特色历史文化小镇年度考核最终结果。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和评估不达标的,退出创建名单。对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投资项目落实、示范效应显著的特色小镇,按照以奖代补的模式,进行奖励。

2.合理确定省市县(市)区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权利划分考核边界。在规划编制、审批流程、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合理确定省、市、县(市)区考核边界,促进特色历史文化小镇运营中资金、土地、环保、区域协调、产业发展等难题的解决。

(二)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完善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运营配套设施

1.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增强政府服务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意识。政府是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服务中最关键主体。一要为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做好服务。协调组织各类专业人才或咨询机构对小镇历史文化挖掘与整理修缮等做好服务,为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运营配套设施进行系统规划设计,使其朝着既定目标发展。二要建立多层次交叉融合的特色历史文化小镇发展详规。实现全省地域内跨界、跨行业要素链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融会贯通的安徽省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新版图”。三要制定落地性极强的规划设计方案。在策划历史文化小镇规划设计方案时,将相关成熟的运营机构、管理团队、投资机构等以专家身份、投资商、服务商身份引进来,有效解决特色历史文化小镇运营的困境。四要因势利导,建立以历史文化挖掘与传承为导向的特色小镇运营机制。对偏远山区小镇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建设初期,在参与企业不多、实力雄厚的公司不愿意参与的情况下,要采取政府出面引导培育,等本地培育的企业壮大后或者小镇形成规模具有吸引力时再交由市场化。对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升级与功能增效特色小镇,积极引导其历史文化产业加强与国内外同行进行技术交流,吸引文化龙头企业入驻或联合,拉动历史文化产业技术提升,带动上下游多个产业发展,实现收益上的“乘数效应”。

2.灵活运用国家省市县政策,发挥多层次文化传承与保护政策叠加效应。一要充分发挥政策效应,吸引优质投资主体。对财力有限、税收不具备明显优势的历史文化特色小镇,在实施“三免三减半”的基础上,探索个人所得税减免、落户购房奖励和安家补贴等优惠政策,吸引投资主体,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二要建立健全多层次文化传承与保护公共配套服务生态圈。大力引进和培育文化产业服务中介,举办全省文化记忆传承人培训班等方式,聚集省、市、县行业协会,使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无缝”对接,从而有效地带动特色小镇文化主导产业快速发展。

(三)创新机制,切实解决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的人才和资金难题

1.利用“互联网+”,创新人才引进机制。一要建立市本级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人才储备库。通过设置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人才引导基金及人才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等优惠政策,优先引进各类历史文化小镇急需的文化与艺术人才,并享受市级各项人才政策。二要利用“互联网+”,柔性引进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大师级人才。紧紧抓住我省出台的《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优惠政策,构建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人培育与培训相结合的平台,着力打造集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挖掘与整理、投资与创新、人才与服务相互融合的要素支撑系统。三是制定人才公寓、创业基金、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科技服务等方面优惠政策。完善就医、就学、就餐等人才基本生活配套服务体系。吸引缺乏资金与市场的优秀青年大学生来创业,培育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未来企业家。

2.探索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特色历史文化小镇投资模式。一要加强与省财政现有的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衔接。探索特色历史文化小镇挖掘与保护直接融资、股权投资基金等低成本融资路径。二要在市、县、乡三级联合设立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财政专项建设基金。适当向特色历史文化小镇所在镇(街道)倾斜。三要成立特色历史文化小镇挖掘与保护投资开发公司。让专业的人从事专业的事。四要发挥民间资本的优势。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探索建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采用PPP、风险投资、股份经济合作社等方式,组建“政府授权的下属单位+金融机构或投资方+规划建设单位+招商运营产业服务机构”合作的项目公司作为实施主体,明确“土地出让金+税收+非税收入+专项基金”四项收入作为偿付特色历史文化小镇建设主体成本和利润的主要来源,解决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资金难题。

3.整合资源,解决历史文化小镇项目用地瓶颈。通过土地全域流转、农房整体搬迁、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以存量建设用地异地置换等方式增加用地指标。并根据完成年度计划目标,实施有奖有罚的土地供给,探索期权式财政奖励。结合“特色小镇多规合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试点,将省级特色历史文化小镇建设用地有序纳入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内,按照“先报后审”的原则予以保障。

(四)探索原住村民与创业者融合发展之路

1.加大宣传,形成合力。一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广泛宣传原住村民参与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意义。要把特色历史文化小镇积淀视为当地原居民创造的人类文明与财富,看作是历史文化价值的结晶。让“特色历史文化小镇挖掘与保护”理念深入人心,逐步引导原住村民自觉参与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传承与保护建设之中。二要高度尊重和重视发挥企业家在特色历史文化小镇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建议每年举办一次全省特色历史文化小镇保护与传承工作培训班,让小镇投资公司、运营企业、当地原住村民代表、工匠大师、负责历史文化小镇建设的政府人员等主体参加培训,通过政策培训、相互学习和交流,让广大原住村民接受运营商和投资公司,让全社会认可原住村民与创业者融合发展是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必由之路。

2.允许试错,把原住民与创业者融合发展作为文化传承与保护创新试验田。一要以市场为导向,塑造原住民传统与现代创业者交融的文化特色。以80后、90后年轻创业者、大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他们喜欢具有历史文化魅力和高品位的特色小镇。这就要鼓励泾县桃花潭镇、铜陵县大通古镇、肥西县三河镇、宣州区水东镇等原住民深度融入到产业、建筑和小镇生活中,这对于文化传承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文化大省,我省可挖掘的文化资源极为丰富,比如,桃花节、油菜花节、龙舟赛等民俗文化活动,黄梅戏、跳五昌、诗歌等传统文学艺术,木梳、剪纸、茶干等传统技艺。要紧扣市场需求,鼓励民间艺人创造性地赋予传统文化、民俗活动、经典技艺新的时代内涵,积极与互联网、文化创意、新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深度融合,激活文化力量,推动历史经典产业焕发新生。二要允许试错,探索村规民约保护历史文化。对暂时没有列入历史文化保护名录的民间徽派建筑、徽菜菜谱、茶花歌、家谱等历史文化,探索民间组织建立档案和保护图。通过村规民约与历史建筑和文物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签订保护协议。鼓励有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采用认保、认养、认租、认购等方式,参与历史建筑和文物的原址保护,鼓励根据历史建筑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利用。三要大力挖掘和培育原住居民“文化人”和“新乡贤”。必须从精神高度理解小镇文化,在真正珍惜尊重本地居民的历史记忆和美好向往上,培育一批真正理解、懂得本地历史传统与民众情感的原住居民“文化人”和“新乡贤”。以他们为标杆,挖掘、培育和引进乡村基础性文化人才,为我省各类历史文化小镇持续培育出独特、有品质、可持续的地方文化人。激发历史文化小镇原居民每一个人参与积极性,打造具有安徽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小镇。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