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与战略对策|课题研究|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4年12月23日17时48分 星期一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滁州:明光市以“信”... 12-23
蚌埠:高新区推进诚信... 12-23
池州:经开区信用+监... 12-17
宣城:召开高频失信企... 7-15
蚌埠:推行“三书同达... 7-15
合肥:信易贷平台“政... 7-15
亳州市城市信用建设水... 7-2
马鞍山:信用城市 “... 6-27
淮南:以信用承诺嵌入... 6-27
宿州市召开“信用助企... 6-25
六安:裕安区交通运输... 6-25
铜陵:信用监管“硬手... 6-24
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 6-21
芜湖市率先推出“公积... 6-21
省总工会积极推行信用... 6-19
省药监局荣获2023... 6-19
宿州市持续推动“信用... 6-19
淮南:部门联动开展“... 6-19
宣城市发改委联合人民... 6-17
滁州市开展“6... 6-17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课题研究  
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与战略对策
日期:2020/12/30 9:04:08    来源:站内发布  

2018年以来尽管世界经济总体复苏,但国际经贸形势发生明显变化,美国发动贸易战,使得全球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增加,同时这种重大变化对我国国内市场以及人们心理预期也有一定的影响和冲击。面对国内外经济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局面,加强对经济形势的研究和判断,有助于加快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有助于提高发展转型的效果。

 

一、2018年以来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形势

 

去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2018年是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开启之年。今年以来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

1、发展的新动能在增强

区域创新能力在加快提升。安徽的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方阵、中部地区前列,已经形成由点到面、由中心到全局的省域创新网络。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已由中科大主导研制成功,世界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合肥—上海段率先开通,新纪录液晶显示全球最高世代线已经建成投产,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显示触控玻璃在蚌埠实现量产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较快。今年以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加快推进,总体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上半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8%,包括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为关注的热点。合肥智能语音、马鞍山轨道交通、蚌埠硅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市场主体发展较快。全省各行业、各地区创新创业热潮涌动。截至6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数首次突破400万户,达到406.93万户,同比增长16.29%。其中,企业总数跨过百万门槛,达到110.21万户,同比增长21.91%。

2、发展的效益效能在提升

企业效益在增长。1月至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1.6%,同比加快2.8个百分点,比全国高5.4个百分点,为近7年同期新高。

产业结构优化显著。制造业保持运行持续攀升的积极态势,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2%,比全部工业产值增幅高4.7个百分点,产值占比由24.8%提高到29.1%;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工业总产值增长16.7%,比全部工业产值增幅高3.2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水平在较快提升。今年以来,我省外贸进出口快速增长、份额不断扩大。前三季度,全省进出口总额471.8亿美元,增长21.2%,增幅比全国高5.5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67.6亿美元,增长20.7%;进口204.2亿美元,增长21.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34.3亿美元,增长7%。

3、发展的协调性在改善

区域经济竞相协调发展。皖江地区领跑全省转型升级,皖北地区走出发展困境,自我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与皖江地区一起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民间投资支撑作用增强。受营商环境好转,“放管服”作用显现,民间投资增速明显回升。今年以来,我省民间投资摆脱自2016年以来的下行趋势,前7月,民间投资增长18.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0.1%提高到64.2%。

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30.9亿元,增长12%,比全国高2.7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中部第1位。汽车成为安徽乡村市场的消费热点。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

“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继续淘汰煤炭、钢铁落后产能,优质供给持续增加。去库存成效突出,9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220.2万平方米。降成本力度加大,前三季度减免税737.4亿元、增长11.8%,完成直接交易电量580亿度,企业用能成本进一步降低。短板领域投资继续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39.4%,水利管理业增长28.3%。

 

二、安徽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内涵极其丰富,涉及到诸多维度:如经济的维度,增长、效率、结构、公平等;生态的维度,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的维度,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等。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体现产业产品的创新性、城乡地区以及经济与其他领域的协调性、环境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对外开放性和发展成果的可共享性。因此说,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的贯彻执行是辩证统一的。尽管我省2018年以来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取得较大成绩,但全省经济仍然存在着诸多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1、创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我省资源型产业长期居于主导地位。近年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成绩,但资源型产业的占比仍然过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仍显不足。今年1-8月份,全省工业投资增长13.2%。从门类看,采矿业投资增长42.9%,提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18%,提高0.4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19.1%,提高0.9个百分点,但仍仅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48.8%。同时,高质量可转化的科技成果相对不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对不充分,高校、科研院所产生的科技成果离市场应用还比较远,科技工作者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偏低、技术革新型创新创业相对偏少。总之,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发展仍不够充分。

2、协调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从区域层面看,合肥都市圈扩容升级的质量亟待提高。合肥市己发展成为420万人口的都市,人口还有增加之势,在合肥经济圈阶段,虽然基础设施建设等一体化已有很大进展,但一体化的程度却不高,领域也不广。2017年芜湖、马鞍山沿江两市扩容进合肥都市圈后,合肥都市圈一体化程度没有大的进展。合肥都市圈作为安徽发展极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从城乡层面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补短板的治理尚缺创新性思路。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仍需模式创新。

3、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今年以来,尽管我省绿色发展进展较快,但沿江地区与省委书记李锦斌提出的着力构建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思路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当前第一段线是沿江1公里以内,要做到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入河排污口国考断面监测达标率全面实现,长江干流40个水功能区全部稳定达标,沿江5市PM2.5指标全面达标,应绿尽绿全面达标,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重化工、重污染企业实现搬迁全部达标;第二段线是5公里以内,要做到畜禽养殖企业和网箱水产养殖一律整改到位,25度以上坡耕地一律退耕还林还草,在建的重化工业项目一律整改达标,现有的重化工企业一律实施提标改造或转型,“散乱污”企业一律依法关闭搬迁;第三段线是15公里范围内,要做到现有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面合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合规,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配排放合规,新建项目全部合规,工业园区优化整合全面合规。皖北淮河流域和巢湖的生态治理更是任重而道远。

4、开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安徽地处内陆,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进出口贸易额及其增长率、利用外商投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数等重要指标与长江经济带沿线苏、鄂、川、渝等相比有很大差距,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利用很不充分,引致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开放格局中现时未有较高的战略位次。安徽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推动优势产业的技术和标准国际化方面,在高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方面以及在如何加快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全球配置方面,尚未完全破题,与沪苏浙三省市企业存在较大差距。

5、共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大别山片区一直是我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虽然目前列入深度贫困县的只有金寨和太湖两县,但其他各县脱贫任务依然繁重。我省大别山区贫困县财力有限,缺项目、等资金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主要涉及共享发展的收入、医疗、教育、就业、卫生、基础设施等方面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仍存在较明显差距。

 

三、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对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以后,安徽省始终紧抓发展第一要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坚持人才优先,强化创新驱动,保持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当前,从战略和策略上,建议重视实施如下对策。

1、在全面贯彻“六稳”中寻找安徽发展的新机遇

中央提出“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是今年下半年和2019年要抓的重点工作。安徽抓“六稳”需要稳中求进、稳中求变、稳中寻找发展的新机遇。“稳就业”是“六稳”工作之首。安徽“稳就业”需要突出创业带动就业优先,运用创新与创业的结合,加大动能转化的力度。“稳金融”需要突出实体经济发展优先,优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逐步降低融资成本,压缩虚拟经济泡沫。“稳外贸”需要突出发展“一带一路”地区贸易优先,加速打造安徽内陆开放新高地。“稳外资”需要突出引进制造业投资优先。“稳投资”需要突出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投资优先,保持在工业化中期所需的增长后劲。“稳预期”就是稳发展信心,关键是要有提振信心的举措。对于安徽来说,建设科技强省是大事。稳预期需要突出原始创新发展优先,加速打造合肥滨湖科学城(国家级滨湖新区)国际创新高地。

2、瞄准世界前沿科技发展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

合肥滨湖科学城(国家级滨湖新区)有条件至少可以对接国家全局发展中的三项战略需求:一是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的战略需求,合肥市有条件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载体和策源地,并能吸引海内外相关专业的顶级人才集聚,培育一批高级专业人才;二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需求,合肥市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双创”示范城市,又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核心城市,己形成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型企业,涌现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条件成为我国的产业创新中心,以创新驱动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三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需求,合肥市拥有承东启西、南北交汇的区位优势,有条件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链接基地,对化解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挥重要作用。合肥的丰厚而高端的科研基础、有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和滨湖地区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建设滨湖科学城提供了三大可行性支撑。合肥滨湖科学城需要面向世界前沿,在科学研究、技术发明、高端产业发展上有所突破,分类建设智创中心、技创中心和产业创新“三大中心”,形成从原始创新到技术创新再到产业创新三个层次的创新中心架构。每个中心肩负着不同的使命,又以高端产业关联相互融通,形成有中国特色、合肥风格的新时代科创体系。为确保上述 “三大中心”建设,滨湖科学城还需要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龙头,以强化前瞻性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为切入点,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研发机构和企业为主体,构建科学城科创中心整体框架,形成为依托大型科学装置的原创性研究及其产业化服务创新生态圈、依托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生态圈、依托核心骨干企业的开放式创新创业生态圈、依托孵化器或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生态圈,形成“四圈联动”,将合肥滨湖科学城(国家级滨湖新区)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国际创新高地。

3、在更高的起点上构建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安徽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出发,把创新发展落实到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上。抓紧研究制定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政策,特别要以合肥综合性国家大科学中心为基础,在一些先进技术领域形成世界高地和标准中心。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依托,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机构为支撑的中高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更广泛地带动全省产业的转型升级。运用好合肥滨湖科学城这块阵地,不断夯实原始创新基础、激活创新要素、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壮大新兴产业,争取在培育新动能方面取得更大成效。

4、高质量地融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

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安徽需要作为“东中一体”发展先行区,实现与沪苏浙接轨的更高水平的协调发展。我省要聚焦优势领域,与沪苏浙高水平搭建制造业联盟,积极承接沪苏浙高端制造环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合肥都市圈和皖江城市带的一体化、同城化、国际化的战略升级。皖北地区和大别山区构建生态经济区,皖南地区构建国际化的文化旅游休验度假体验区。依托高速交通网,促进省内三大城市群、带的融合发展。适当调整行政区划,在全省范围形成区域互动、城乡统筹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5、突出安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谋划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在全省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前提下,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建设好山青水秀气净的美丽安徽。在产业发展上,突出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数字经济,推进产业生态化,构建绿色产业体系。积极抢抓长江经济带发展机遇,加快构建绿色创新体系和绿色产业体系,力争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在区域发展上, 突出黄山、巢湖等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提升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江淮丘陵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在资源合理利用上,健全和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产离职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在社会发展上,从省市县到城乡社区,普及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建立城乡一体、覆盖全省的生态文明制度等,从乡风、民俗到管理、法治,为绿色发展提供长久保障。

6、借力“一带一路”迈向国际化

深度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布局,特别是面对美国挑起的对华贸易战的新情况、新问题,重点研究近两年如何稳外贸、稳外资,引导企业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走出去,提升企业“走出去”的能力。进一步开拓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提高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在世界细分市场的竞争力和占有率。全面放开外商投资领域,分类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提高外商投资我省的积极性。加强各类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提升各类对外开放平台的功能, 在局部领域形成内陆对外开放高地,努力实现高质量的对外开放。

7、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从普遍增加我省居民的获得感的角度,以共享发展为导向, 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公平性基础教育、泛在性社会保障、普惠性医疗卫生,系统性社会救助,实现充分就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努力实现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的目标。尤其要研判进入老龄化、少子化“两化”社会,以及“机器换人”大面积推行所带来的新问题,加快推进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打造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托机构等积极应对对策,在全面实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每年都能一定幅度地提升全省人民的福祉水平。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