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新时代协同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共同体|课题研究|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4年12月23日14时3分 星期一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滁州:明光市以“信”... 12-23
蚌埠:高新区推进诚信... 12-23
池州:经开区信用+监... 12-17
宣城:召开高频失信企... 7-15
蚌埠:推行“三书同达... 7-15
合肥:信易贷平台“政... 7-15
亳州市城市信用建设水... 7-2
马鞍山:信用城市 “... 6-27
淮南:以信用承诺嵌入... 6-27
宿州市召开“信用助企... 6-25
六安:裕安区交通运输... 6-25
铜陵:信用监管“硬手... 6-24
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 6-21
芜湖市率先推出“公积... 6-21
省总工会积极推行信用... 6-19
省药监局荣获2023... 6-19
宿州市持续推动“信用... 6-19
淮南:部门联动开展“... 6-19
宣城市发改委联合人民... 6-17
滁州市开展“6... 6-17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课题研究  
新时代协同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共同体
日期:2021/1/6 8:49:01    来源:站内发布  

2018年6月1日,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在上海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批示精神,以“聚焦高质量,聚力一体化”为主题,对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行再谋划、再深化。在同步举行的G60科创走廊第一次联席会议上发布了G60科创走廊总体发展规划3.0版。3.0版在沪嘉杭的基础上,向沪苏湖宣芜合拓展,形成“一廊一核多城”的空间布局规划,辐射范围扩大至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并赋予G60科创走廊新定位,即打造长三角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引领示范区重要引擎,长三角率先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试验田,科创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主阵地。长三角区域是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但也存在区域内创新分工格局尚未形成、创新资源共享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融合不充分、区域创新合作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新时代长三角三省一市需要加快构建新型区域协同发展关系,实现创新要素在区域内更广范围和更深层次上的链接与聚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向更高“协同发展阶段”转变,协同打造“长三角创新共同体”,推进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升级,为国家发展贡献长三角的更多智慧与更大力量。

 

一、 强化“累积效应”,建立富集更高质量创新资源新机制

 

上海要提升国际高端要素配置能力。打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枢纽,发挥科技创新辐射带动作用,是上海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功能之一。上海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要素、创新企业、创新组织数量和质量都位居全国前茅。要通过推进上海自贸区、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发展,强化“累积效应”,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资源的集聚力、创新成果的影响力、创新产业的吸引力、区域创新的辐射力,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源头,成为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资源的策源地和辐射源。同时,上海更要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增强科创中心的辐射力和服务力,联动长三角城市共同发展、一体发展,推动产业创新价值链跨区域布局,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在全球范围内的资源整合能力,赢得全球创新话语权。

南京、杭州和合肥要紧随上海向创新型全球城市转型升级。作为苏浙皖三省的省会城市,南京、杭州和合肥要进一步省会发挥带动作用,增强作为次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与扩散功能,打造各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优势和产业优势,集聚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创新资源,向创新型全球城市的转型升级。南京建设全国综合开放型科技创新中心,要成为江苏省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排头兵;杭州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合肥要在G60科创走廊建设3.0总体发展中承担独特的作用,布局建设一批重大创新平台、构筑一批国字号“创新基地”,在 G60科创走廊“一廊一核多城”9个城市中,在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和汇聚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 “聚集点”上承担国家使命,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科学合作与竞争。

 

二、强化“溢出效应”,建立消弭科技资源分布落差新机制

 

科技资源由“极化”向“扩散”转化,是长三角科技资源配置发展的趋势。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应增强对周边地区的“溢出效应”,消弭区域内科技资源分布差距,促进城市群内各城市协调发展。创新资源的外溢过程,也是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生成过程,其着力点就在于制度创新。

强化“溢出”源头的技术集成服务能力。上海要借助建设上海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的机遇,聚焦技术源头和产业端口,探索与高校对接、与金融结合、与企业共赢、与国际接轨的技术转移服务新范式,构建国家技术转移战略高地,打造全球技术转移枢纽。南京、杭州和合肥要协同建设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和统一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集聚和辐射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创新成果的转移和转化能力,发挥对周边次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创新资源要素“溢出”。通过政策制度的设计,扶持相对薄弱的节点城市,增强其承接能力,变“虹吸效应”为“溢出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核心节点城市对周围非核心节点城市的带动作用, 促进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同时,运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以引导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流向,使资本、知识、技术、商品和人力资源向不发达地区流动。

培育、提升多极并进的技术扩散和产业承接通道。推动上海高端创新成果沿沪宁合发展轴、沪宁(宁波)杭发展、沿江发展轴“外溢”,推动南京、杭州和合肥等省会城市创新资源向省内其他区域扩散。提升东部沿海和沪宁合发展轴,提升协同合作水平和技术扩散及产业承接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明确省会、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节点城市、县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建设重点和目标要求,促进多城联动、协同发展。推动南京、杭州、合肥等城市成为大区域范围内产业空间结构的高地,成为世界科技产业网络中的节点,形成若干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增长极和多点多级创新的新格局。

统筹提升“溢出”承接能力。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根据不同城市和地域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统筹规划产业的发展方向,避免区域间产业同构,引导创新主体在适宜的空间分布。在统筹分析城市群内不同等级城市创新资源的同时,要对不同城市的各类创新主体进行系统梳理,找出制约自身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可能的条件上建立均衡的创新主体空间配置,也可以利用周边城市的特色资源进行资源的协同共享,打造创新主体的空间联系网络。

 

三、强化“蛙跳效应”,建立补足创新资源匮乏短板新机制

 

“蛙跳效应”源于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等提出的“蛙跳模式”,认为后发国家和地区由于劳动力成本较低,会选择新技术,在获得技术优势后像青蛙跳跃一样超过领先者。长三角三省一市中,安徽需要强化“蛙跳效应”,补足创新资源不充分的短板,合肥要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突破常规集聚创新力量。安徽要加强自主规划与推进协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地域空间、资源环境、人力资源等优势,弥合发展差距,贯通产业链条,重组区域资源,在引入外部资源时更应注重激活内部要素,培育内生增长能力。要以合肥、芜湖、蚌埠为依托,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统筹推进创新型省份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合肥要从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机制等方面入手,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突破能力,争取得到新的资源配置主动权。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建设成为科技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先行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产业创新升级引领区、大众创新创业生态区,为加快建设创新型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强大支撑。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把优化资源配置与培育高端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创新承接沪、苏、浙产业技术转移,促进创新资源的有效汇聚和创新主体的互动融合,构建多主体、全链条、全要素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和体系,以产业创新激发合肥发展内生动力。

打造国际化的国家级战略创新平台。对接国家创新战略布局,争取一批重大改革试点、重大创新平台、重大科技专项布局安徽。鼓励和支持企业、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利用全球创新资源,联合建立国际化研发机构,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加快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在优势行业的国际技术标准、产品定价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弥补人才短板。积极引进世界研发机构和一流人才,扩大技术领域的国际合作,补齐创新人才不足短板,打通科技人才便捷流动、优化配置的通道,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积极引进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鼓励引进一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带资金的高层次产业创新团队。

改善和提高安徽省和合肥市在长三角区域分工与合作中的地位。把握长三角区域城市体系的空间演化趋势,超前研究腹地城市的崛起对区域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基于自身的禀赋优势,构筑与长三角创新互联互动通道。面向全球吸引和整合创新资源,促进国内外两个资源要素市场的高度集聚、整合、融合,争取在更多的优势领域抢占高端、走在前沿,实现从“后发追赶”向 “后发赶超”的转变,重塑经济地理格局,推进安徽在长三角产业合作分工层次、经济层级和创新能级的跃迁。

总体来说,合作是区域科技要素流动的有效渠道。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较高的上海市,要继续在地区资源禀赋的基础上,采取“1 + 1”或帮扶结对等措施,继续保持资源配置的优势,以减少其波动性,进而稳固其在全国领先位次。南京、杭州、合肥等科技资源配置能力较高地区,依据地区资源现状,寻找“补给地区”,并与“补给地区”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实现资源与技术的共享与互动。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相对偏低的苏北、皖北、浙西地区,在因地制宜的原则下,根据区域科技资源发展现状,挖掘资源潜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案,提升科技资源配置能力,从而缩小地区差距。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