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与小城镇发展|课题研究|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4年12月23日13时18分 星期一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滁州:明光市以“信”... 12-23
蚌埠:高新区推进诚信... 12-23
池州:经开区信用+监... 12-17
宣城:召开高频失信企... 7-15
蚌埠:推行“三书同达... 7-15
合肥:信易贷平台“政... 7-15
亳州市城市信用建设水... 7-2
马鞍山:信用城市 “... 6-27
淮南:以信用承诺嵌入... 6-27
宿州市召开“信用助企... 6-25
六安:裕安区交通运输... 6-25
铜陵:信用监管“硬手... 6-24
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 6-21
芜湖市率先推出“公积... 6-21
省总工会积极推行信用... 6-19
省药监局荣获2023... 6-19
宿州市持续推动“信用... 6-19
淮南:部门联动开展“... 6-19
宣城市发改委联合人民... 6-17
滁州市开展“6... 6-17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课题研究  
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与小城镇发展
日期:2021/1/13 8:50:55    来源:站内发布  
2016年6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颁发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芜湖市和马鞍山市为合肥都市圈的成员城市,合肥都市圈进入了扩容升级的新阶段。合肥都市圈原有合肥、六安、淮南、滁州及桐城5个成员城市,扩容为7市后的合肥都市圈,面积达5.67万平方公里,2015年常住人口2785.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2870亿元,分别占全省的40.5﹪、45.4﹪和58.5﹪,是全省的经济高地和创新资源富集地区。但与同属长三角城市群的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所以,扩容后的合肥都市圈必须拉高标杆,推进战略升级。从都市圈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合肥都市圈的客现实际看,战略升级的方向是渐次推进都市圈的一体化、同城化、国际化。“三化”含义不同, 又相互联系、逐一深进,从不同层面综合推进合肥都市圈的战略升级。但“三化”都要考虑小城镇因素,建设空间结构更加合理、宜工宜居宜行程度更高的合肥都市圈。
 
一、加快合肥都市圈一体化的战略升级
 
都市圈是由城市经济圈发展而来的,两者的最大区别是,城市经济圈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域,而都市圈则是以一个都市为核心、以相邻城市为依托,经济社发展具有一体化趋向的城市化地区。
显然, 都市圈更加强调一体化,合肥都市圈也是这样。由于芜湖市与马鞍山市的加入,一体化的区域范围更大了,产业门类更多了,对一体化的要求更高了。因此,加快推进一体化,应是扩容后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的第一个方向。
实际上,合肥都市圈在其前身合肥经济圈阶段,各成员城市就是以一体化发展为主线,自2006年成立以来便以一体化规划为引领,以共建共享为原则,积极开展区城合作,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分工合作、要素市场配置、联合招商引资、生态环境保护、科教资源共享、干部人才交流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合作机制趋向成熟,经济实力大为增强,为都市圈的一体化战略升级奠定了良好基础。如2015年,合肥经济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0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61.4亿元,财政收入1532.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779.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1.2亿元,占全省比重分别为41.39%、38.21%、38.21%、40.81%、41.1%。芜湖市与马鞍山市加入后,合肥都市圈应充分发挥芜马两市的优势, 扩大一体化的发展领域,提升一体化发展程度,特别要深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信息建设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要素市场建设一体化和对内对外开放一体化,通过一体化的拓展与加深,推进扩容后合肥都市圈的战略升级,努力建成长三角城市群内一体化程度更高的都市圈。
 
二、推进合肥都市圈同城化的战略升级
 
同城化概念在世界上是由中国在改革开放发展中首先提出来的,其含义是,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相邻城市间的通达性空前提高,人们的通勤空间也由一个城市扩大到相邻城市,居民在不同城市间的工作和生活,如处在同一个城市那样很便捷;企业在不同城市间的要素配置和分工合作,如处在同一个城市那样有效率。都市圈与城市经济圈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圈内市县间出现了同城效应,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同城化阶段,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趋于优化,这也是都市圈前一个战略升级即圈域一体化发展带来的结果。合肥都市圈成立以来,同城效应不断增强,同城化程度不断提升,因为芜湖市和马鞍山市的加入,参与同城化的城市更多了,同城化的领域也更丰富了,因此,大力推进同城化,应是扩容后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的第二个方向。
根据同城化的内涵和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的需要, 扩容后合肥都市圈同城化的战略升级应突出两个重点:一是基础设施同城化,二是社会管理同步化,前者是都市圈同城化的必要条件,后者是都市圈同城化的充分条件。
在基础设施同城化方面,合肥都市圈在合肥经济圈阶段就开始了建设,10多年来已取得了很大成效,在航空、公路、铁路、水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实现了顺利对接,初步形成了合肥至圈内城市“1小时通勤圈”,圈内各市县与合肥市的同城效应也逐渐增强。芜湖市和马鞍山市加入后,应凭籍芜马两市已形成的优势条件,把基础设施同城化向芜马两市拓展,不仅要扩大基础设施同城化的空间范围,更要提升基础设施同城化的水平。如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方面,应树立交通设施先进化、交通布局网络化、交通建设人性化的理念,畅通主动脉,完善内循环,丰富毛细管,进一步推进交通服务同城化;又如在水利建设方面,应以保障都市圈生产、生活、生态用水为目标,加强重大水利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构筑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保障体系和清洁充足的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再如在能源建设方面,应以优化结构、多元发展、生态优先、保障供给为目标,推进都市圈能源生产与供应重大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构建经济、清洁、安全、稳定的能源生产与供应体系;还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应以建设智慧都市圈为目标,推进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高效利用、资源共享,形成以合肥为中心,连通都市圈各城市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的信息基础设施网络。
在社会管理方面,合肥都市圈各成员城市10年来在管理同步化方面也作了很多探索和努力,在科技、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共建,特别是建立了职工公积金异地互认和转移接续制度,推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同城化流动。芜湖市和马鞍山市加入后,应充分汲取芜马两市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加大社会管理的制度与政策对接,在社会管理同步化方面不仅要扩大城市范围,更要有新的突破。如在社会保障方面,应率先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区域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及社保关系无缝转移与接续,实现都市圈社会保障全域接轨;在就业与住房方面,应构建统一、规范、开放、灵活的都市圈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就业用工共享信息库,联合制定住房公积金异地使用办法,出台有利于人力资源自由流动的公共政策;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由于基础条件较好,应在全省率先建成城乡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此外,还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紧密型合作,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共建大别山生态保育区、长江与淮河沿岸生态廊道、江淮分水岭生态廊道以及正在兴建的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加大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完善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等,为扩容后合肥都市圈推进同城化的战略升级提供良好的社会管理条件。
 
三、提升合肥都市圈国际化的战略升级
 
2014年9月颁发的《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不仅将合肥市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而且还明确指出,要“提升南京、杭州、合肥都市区的国际化水平”。作为同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另外两个副中心的南京和杭州市,早在“十一五”期间就提出实施国际化战略,带动了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国际化发展,而合肥已滞后了10多年,芜湖市和马鞍山市的对外开放虽然走在全省前列,但与国际化相比还差之甚远。因此,努力提升国际化水平,应是扩容后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的第三个方向。
城市国际化是指城市在人口、资本、商品、技术、信息乃至文化诸要素跨国界的相互往来与交流活动不断增加,城市的吸引力、辐射力、影响力不断向国外扩展的过程。就中外城市国际化的演变经验看,城市国际化大体包括八个方面:一是贸易国际化,二是产业国际化,三是企业国际化,四是科技国际化,五是信息国际化,六是金融国际化,七是文化交流国际化,八是开放国际化。对照上述八个方面的国际化,合肥、芜湖和马鞍山的国际化水平都很低,合肥都市圈的国际化水平则更低。对此,合肥、芜湖和马鞍山都必须增强紧迫感,在提升国际化的战略升级上要有新的突破。
为此,扩容后必须突破“内地内向”思维惯性,共建都市圈对外开放高地,联合打造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开放型都市圈,推进从内向型都市圈向国际化都市圈的战略升级。从近期看,突出合肥、芜湖和马鞍山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布局中节点城市的作用,扩大与东盟、南亚、中亚、西亚等地区国家的开放合作、国际贸易、投资及人文交流,利用不平衡带来的贸易与投资输出空间,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建立双边合作契约及其相应规则。推进招商引资从低端锁定转向高端升级,围绕构建全产业链着力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研发、营销环节,密切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出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相关跨国公司战略投资者建立战略联盟。进一步发挥芜湖和马鞍山市临江近海的江海联运优势和合肥作为全国性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作用,建设好各类对外开放平台,整合集聚都市圈外贸货源,把都市圈全域纳入“新亚欧”班列,开拓对外开放的新空间。加快都市圈各市复制上海自贸区贸易、投资、商事等体制,争取建立合肥都市圈自由贸易区,构建国际化先进交易制度平台。此外,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跨国发展,利用亚洲基础设施开发机遇,向“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探索投资机会,开辟产能输出、技术输出的国际化经营,打造“国际资本、新兴市场、中国制造、安徽品牌”新格局。以优势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总部植根合肥都市圈的资本输出型跨国公司。都市圈地方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和开拓离岸人民币业务,为企业“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这样,各成员城市协同合作,加强资源集聚整合,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共同推进合肥都市圈迈向国际化的战略升级。
 
四、合肥都市圈小城镇要融入“三化”升级战略
 
合肥都市圈向一体化、同城化、国际化的“三化”升级,都要考虑小城镇因素,小城镇也要融入“三化”升级战略,努力建设空间结构更加合理、宜工宜居宜行程度更高的合肥都市圈。
首先,都市圈的发展离开不小城镇。因为都市圈的空间结构是有“网络化”的鲜明特征,表现为核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小城市–小城镇–乡村的城镇体系,小城镇作为乡村之首、城市之尾,承担着城市和乡村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核心城市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呈“极化”发展的,都市圈的许多功能,或是成员城市共同承担,或由核心城市向其他城市转移,其中,一些功能会向小城镇延伸,这也是城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表现,在都市圈内,还会存在若干以大中次城市中心的城镇群。正因如此,在发展成熟的城市群,特别是国外几个世界级城市群,小城镇都很发达,既很少有“城市病”,更没有“农村病”。大量人口还向大城市周边的小城镇转移,出现“逆城市化”趋向,可以说,有了小城镇,都市圈会更美好。因此,都市圈的发展离不开小城镇。或者说,没有小城镇,就建不成城市群。合肥都市圈向一体化、同城化、国际化的“三化”升级,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
其次,建设小城镇符合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是针对传统城镇化而言的,其共同的内涵是“人的城镇化”。但是,传统城镇化只是到了城市才能实现“人的城镇化”,即“人口转移型”的城镇化,也是“跳农门”式的城镇化;而新型城镇化还应包含一部分农村人口不“跳农门”,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可以达到城镇或准城镇的水平,就近就地实现“人的城镇化”。在农村人口不向城市转移的情况下,能就近甚至就地实现“人的城镇化”,其所在的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结构必须向城镇化转型,包括产业结构的城镇化转型、就业结构的城镇化转型、布局结构的城镇化转型、社会与文化结构的城镇化转型等,这是“结构转换型”的城镇化。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应走“人口转移”和“结构转型”共同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显然,小城镇是“结构转换型”城镇化的空间载体,农业转移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实现就近就地城镇化。因此,建设小城镇符合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合肥都市圈向一体化、同城化、国际化的“三化”升级,也要走这条发展道路。
第三,要把小城镇建设融入到合肥都市圈的“三化”升级战略。合肥都市圈向一体化、同城化、国际化的“三化”升级,要充分考虑到小城镇的存在,把小城镇都融入到都市圈“三化”升级之中,发挥小城镇的功能与作用。对于把小城镇都融入到都市圈一体化、同城化的战略升级比较容易,但如何融入到都市圈国际化的战略升级可能会有不同看法。实际上,小城镇的国际化并不是一定要有“国际社区”、 一定会有外国人居住或工作,而是小城镇的功能要达到国际化的水平,更要有自身的特色,对外国人有吸引力,或者能承担都市圈国际化的某些功能。另一方面,各小城镇也应主动融入都市圈一体化、同城化、国际化的战略升级。就合肥都市圈的小城镇而言,每个小城镇的融入方式会各不相同,但共同的规律,应该是建设新市镇,推进小城镇自身的战略升级。我国小城镇大体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乡村型”小城镇,二是“城市型”小城镇。新市镇作为一种新型的城镇形态,是脱胎于“乡村型”小城镇而又高于“乡村型”小城镇的,其鲜明的特征,就是具有“产城一体化”功能,即城镇规模与产业规模相适应,依据就业人口确定城镇人口规模。显然,新市镇应按小城市的标准建设,还有较完善的公共服务,是“镇的市化”,既具有比城市要好的生态环境,又有较强的人口承载能力,不仅可以吸引周边地区的农村人口就近就地转化为城镇人口,实现“人的城镇化”,甚至可以吸引城市居民迁入,出现“逆城市化”,这将标志着小城镇建设融入合肥都市圈的“三化”升级战略的成功。因此,合肥都市圈向一体化、同城化、国际化的“三化”升级,要高度重视小城镇的融入,努力把都市圈建设得更美、更优、更强。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