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是鱼米之乡,资源丰富。全市乡村人口525万,耕地447万亩、可养水面223万亩、山场840万亩,水产、油菜、棉花产业被列入国家优势产业带布局,拥有5个全国优质米基地县、3个全国优质棉基地县、3个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以及6个省级水产重点县,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
安庆是农业大市,正在崛起。近年来,安庆市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抓手,积极培育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了全市现代农业的崛起。安庆两次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市”,三次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市”。2012年,安庆市粮食产量增幅再创历史新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700亿元,龙头企业户数居全省第一。
安庆,传统的鱼米之乡正奋力崛起为重要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农民大户成“种植主力军”
今年元旦,桐城市农民姜斌格外高兴。十几天前,他刚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种粮大户”称号。 2012年,姜斌租种耕地3.3万亩,收获水稻、小麦2.95万吨,规模居省内前列。
安庆市农委总农艺师余华明说,包括姜斌,安庆共有四位农民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自2004年以来,全市已有37位“全国种粮大户”。
在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宣益彬等11人又被授予“粮食生产大户”称号。安庆市种植业管理局总农艺师陈再高介绍,近十年来,该市获得“全国种粮大户”和全省 “粮食生产大户”称号的农民累计达到108人次。
种植大户成群涌现,成为种植主力军,原因在于安庆市对农业经营方式变革见事早,行动快,手段创新、落实得力。
安庆人均耕地面积少,特别是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后,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规模越来越小,“一户三五亩,散落七八块”,既不方便采用机械化,也不可能实行专业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种田的比较效益难以提高。加上本地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带来大量转移就业,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农、弃农,农业副业化的趋势日益加大,一些地方出现了耕地季节性甚至长年撂荒。
安庆市农业部门很快找到了破解难题的钥匙:引导农村土地流转,鼓励发展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最近几年,安庆市委、市政府更是明确要求,积极促进土地流转、加快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要因地制宜加速推进。为此,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会,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政策措施,组织持续推进。 2008年,安庆在全省率先出台有关政策文件;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开展一次优秀种植大户表彰;市农委每年组织一次耕地适度规模经营专题调研,及时研究新情况,不断推广新经验。
加快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既要“让农民种自己的地”,还要“让更少的农民种更多的地”,结合两个方面的要求,安庆市把种植大户作为土地规模经营主体培育发展的重点。农业部门坚持把种植大户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建立市、县农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结对联系种植大户制度,关键农时季节到场“面对面”指导,平时遇到问题随时帮助解决,实行跟踪服务,并且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和 “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把服务种植大户的效能纳入绩效考核。
去年,针对种植大户群体迅速扩大、“新手”不断进入的实际,安庆市给大户们量身订制了三件大礼:一、联合相关部门举办免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专家授课、实物演示和现场咨询相结合。全市5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培训农艺和农机技术骨干300多人参训;二、与气象部门合作,建立气象、减灾信息平台,及时向种植大户发送气象灾害信息与防灾减灾技术要领;三、为种植大户建立QQ群——“安庆种粮兵团”,抽调专人组成咨询服务组,通过QQ群“群公告”、“群聊”,随时随地提供惠农政策、生产加工技术以及农产品市场信息咨询服务。个性化服务受到农民大户的“热捧”。
为提高规模经营效益,该市以大户为主体,推广良种良法应用和农业机械化,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绝大多数经营者不仅自身获得良好的收益,还给转出土地的农户带来了地租和务工收入,对于稳定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该市近年来增产的70多万吨粮食中,有60多万吨来自于规模种植。
引导扶持、规范指导双管齐下,使安庆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近八年来扩大了近十倍。截至2012年底,全市承包、租赁耕地面积3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有8703户,耕种总面积达135.5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33.5%,比例居全省第二。
如今,安庆市土地规模经营主体中,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经营组织形式的种植大户群体占绝对主导地位,比例占到了98%以上,其次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二者经营的耕地面积加在一起超过100万亩。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安庆市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力度大、发展速度快,却没有出现“非农化”、“非粮化”的倾向,而且极少引发土地承包纠纷和农户上访——“风景这边独好”,一直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
龙头企业成“产业聚变器”
临近春节,安庆市蟹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老总高季川还在忙着两件事:一是准备组团参加市政府在合肥举办的名优农产品年货展销会;二是等待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正式批复。
“不出意外,安庆市的另外31家企业将与安庆市蟹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一起通过此轮全省评审,跻身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这样,全市拥有的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数量将达到101家,跃居全省第一位。 ”安庆市政协副主席、市农委主任戴德民说。
近年来,安庆市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三农”中的全局性、方向性大事来抓。市委书记朱读稳反复强调,抓农业就是要紧紧抓住农业产业化这个 “龙头”,支持龙头企业发展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要充分认识龙头企业发展对于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作用。
市长虞爱华要求,各级政府要主动为龙头企业搭建平台,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为此,该市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支持政策和措施,着力加强规划引领,大力引导多元投入,不断强化扶持服务,积极完善经营机制,优化创新发展路径,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转型提升步伐不断加快,数量、质量有了新跨越。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2011年,安徽联河米业有限公司、安徽乐健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双双晋升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市拥有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数量达到6家。目前,该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占据了县域规模企业的“半壁江山”。龙头企业数量增长的同时,规模与实力同步壮大,安徽鸿润集团、安徽省稼仙米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徽联河米业有限公司等多个企业跃身国内行业排头兵。
安庆市采取一系列激励、整合措施,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去年,安徽缘酒集团“缘”牌荣膺中国驰名商标,“乐健”、“张晓毛”和“天馨”商标申报中国驰名商标获认定公示,这是继“鸿润”、“霞珍”、“青草香”获中国驰名商标这一最高品牌荣誉之后,该市支持龙头企业打造名品名牌的又一重大成果。目前,该市还拥有5个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拥有安徽省著名商标30余件,获评安徽名牌农产品和安徽名牌产品的农产品达到51个。
龙头企业加快集聚,产业集群加速崛起。该市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区集中,加快建设望江纺织服装、桐城羽绒加工、怀宁平山畜禽养殖加工等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着力推进打造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两个千亿产业集群,在全市奏响了“打造千亿集群,加速转型崛起”的华彩乐章。望江、岳西在几年前分别被命名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和“中国手工家纺名城”,桐城去年又荣膺“中国羽绒家纺名城”,目前该市纺织服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220余家,年产棉纱21.6万吨、布3.6亿米、服装5000万件、羽绒制品800万件、工艺被1000万床、毛巾1亿标准条,纺织服装业产值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安庆大桥开发区“中国(安庆)食品工业城”成为中部地区首家、也是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安徽布点的唯一一家食品工业城,桐城市大关镇蛋鸭产业集群、怀宁县石牌镇肠衣加工产业集群、枞阳县陈瑶湖镇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等分别被命名为安徽省重点产业集群、安徽省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食品加工龙头企业“集聚——裂变”效应凸显。
龙头企业带动力日益增强,带动新型农民诞生。在自身成长为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同时,龙头企业通过辐射带动了一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又培育造就了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去年,在各级龙头企业带动下,该市一半以上的农户参与了产业化经营。安徽稼仙米业集团在怀宁县订单收购的稻谷占该县农户售出稻谷量的90%以上。龙头企业直接创办或领办出一批专业合作组织。安徽省花亭湖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创办程岭山黑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周边养猪户组织带动起来,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同时,龙头企业积极为基地农户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产品营销等各类服务。怀宁县平山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安徽皖山食品有限公司长期免费为农户提供瓜蒌种植和绿头野鸭养殖技术培训和防疫服务,并供应种苗、禽苗和饲料。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安庆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必须作为农业农村工作全局性的重大任务来抓。
当前,安庆市正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的机制、效率上寻求突破,完善政府对农业的扶持方式,加快土地、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取向改革,营造农业创业与就业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好各方面力量,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形成大群体,建成主力军,全面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
(文/陈群 图/邬 )
合作组织成“富民根据地”
2012年,位于太湖县小池镇的安徽省金桥农产品贸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小平喜事连连: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年出栏100万羽肉鸡标准化养殖小区一期工程完工;建成鸡舍4000平方米;开工建设一座万头养猪场,500头能繁母猪进栏;发放互助金930万元……
近年来,和金桥合作社一样,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跨越发展的 “黄金期”。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2600多个,平均每个村有1个以上合作社,总量比2010年增加了1700多个,增幅超过180%;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12万余户,合作社带动农户40多万户,占全市农户近三成。
随着数量、覆盖范围的扩大,合作社在组织农户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并有效对接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众多分散的农户藉由合作社这个平台,“进化”成为合格的农业经营主体。各类新型专业合作组织也成为深受欢迎的 “富民根据地”。
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了农业科技的推广水平。一个合作社就相当于一个技术培训基地,也是一个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基地。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服务,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农业科技的覆盖率和到位率。政府在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时,也逐步把更多的合作社发展为培训基地。全市不少合作社还与农业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建立了比较稳固的关系,在成果转化、技术开发、科技示范等方面展开合作。
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了农民走产业化的能力。该市许多合作社逐步从单一的生产技术和农产品销售合作,走向共同的实体经营,越来越多地涉足农产品分拣、包装、储藏、运输、销售乃至深加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岳西县富源茭白专业合作社不仅建起了一座500吨的冷藏保鲜库,购置了冷链运输车,还引进一套设备制作茭白酱菜和干菜,茭白加工后附加值提高了3倍,合作社每年可获利数百万元。更多的合作社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纽带,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将分散的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带动农户从事专业化生产,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像安徽省金桥农产品贸易专业合作社就已成为南京雨润集团的养殖基地。
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安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有254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144个产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16个产品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132家合作社拥有了注册商标,并且拥有13个省级名牌农产品。
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了农村产业层次。2010年,安庆市启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试点,通过合作社组织社员以闲散资金投资入股,按照 “对内不对外、吸股不吸储、分红不分息”的经营原则,为社员提供短期借款服务,推动合作社向综合化提升发展,同时旨在激活农村金融。信用合作试点得到了热烈响应,有条件的合作社纷纷申请。虽然从风险可控的原则出发,有关部门有意控制试点合作社的数量,但是信用合作试点仍然超乎预期。
去年,该市还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合作的支持力度,在全省首创针对合作社农户社员整体授信、“统贷直放”的金融服务模式,得到省政府分管领导的批示肯定,要求在全省推广。目前该市开展信用合作的合作社已有24家,入股会员5539户,吸收会员股金3420万元,获得银行授信2275万元。
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发放互助资金8416万元,满足了一批社员农户季节性、短期性的生产资金需求,既增强了社员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又增强了合作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