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旗帜鲜明、高屋建瓴、气势磅礴,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担当使命、继续前进的政治宣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员干部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并对如何立政德提出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意义。
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德是社会的底色,是时代的命脉,是民族的灵魂,也是国富民强的精神坐标。我们党在选人用人上历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堪重任、成大事。
立德,就要明大德。大德是什么?大德就是对于国家、民族的情感,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是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梦想当作个人信仰,并愿意为其奋斗和奉献。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古人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领导干部首先要修好大德,就是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立德,就要守公德。广大党员、干部要崇尚造福人民的公德,要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切实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
为民理念。要始终保持“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应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倾听人民群众需求、尊重人民群众意见、拓宽人民群众参与渠道,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立德,就要严私德。“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党员干部应常怀律己之心,常持忧患之念,时刻自省自重自励自警,做到慎亲慎友,带头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党员干部要常怀“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的忧患之心,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做到德比于上、欲比于下,保持艰苦奋斗、俭以养德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党员干部要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筑牢思想防线,时刻要求自己涵养、崇尚和弘扬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努力创造不负革命先辈期望、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向二十大献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