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承载着革命先辈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与家国情怀。它既见证了那个时期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复兴历程,也是一部很好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
安徽省汤池镇有一位92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老人虽然鬓发皆霜,走起路来稍有些蹒跚,但精神矍铄仍不失威武之气,言谈举止不失军人本色。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谈起从军时在战火硝烟中的经历,讲到卸甲归田后的往事,郭自安略显激动,表述却十分清晰。听着他的故事,我们似乎穿越到了那激情燃烧的难忘岁月。
老而弥坚、一生勤奋的郭自安,虽然已是92岁高龄,却仍在每天的忙碌中展现着生命价值,在奉献中收获着快乐。据随行的镇村干部介绍,虽然老人年事已高,思路却十分清晰,每逢重大节日搞活动或村里上党课,老人都积极参加,还经常给年轻人讲战斗故事,教育下一代爱党爱国爱家乡。镇里干部每次到老人家中看望老人,都关切地问老人生活上有啥困难,提出给老人争取一些救助金,老人总是严辞拒绝,说政府给的钱够用了,千万别给政府添麻烦。
此次郭自安老人听到军人纪念馆征集历史文物的消息,他主动找到鲁畈村委会,想把自己的抗美援朝纪念章捐献出来,老人说:“纪念章原本打算当作传家宝代代流传下去,但现在把纪念章捐赠给咱们纪念馆,这是最理想的归宿,也能更好地宣扬老一辈,在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一种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能够参观浏览,这些文物必将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需要用档案讲述、记录、传承。红色档案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参与,使散存于社会、民间与个人的档案资料被充分保管利用,鉴史识今,启发后人,更好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德作用,传播红色精神。
“我们的毕生荣耀都是党给的,听党话、跟党走,这是活到百岁也不会变的决心。”交接纪念章之后后,郭自安老人感慨道。(廖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