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县汊河镇相官村小李庄原本只是一个21户人家、人均收入2000多元的不起眼村庄。近六年,他们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专业蔬菜公司,让农产品在南京市场闯出了名堂,逐渐走出一条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致富之路。现在,小李庄户户都住上了240平方米楼房,人均收入达到1.5万元。
私营企业主李光敏是这个村的致富带头人。2005年,这个从小李庄走出的农民企业家,已拥有近3000万元资产。但他毅然回到小李庄,开始带领本地农民建设新农村。“那时候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致富不忘乡邻。”李光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6年,他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组建了威光绿园生态农业合作社,建设蔬菜大棚、养殖小区和精养鱼池。由于他们的农产品绿色环保,物美价廉,又有品牌、让人放心,在南京市场一直供不应求。李光敏说,下一步合作社目标就是扩大产能,争取拿到几个大型超市的订单,带动更多乡亲致富。
如今的小李庄,原本破旧低矮的房屋、晴天灰雨天泥的土砂路以及垃圾满天飞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乡村美景。崭新的别墅、红绿相间的苗木田、通畅的水泥路,初具规模的生态观光农业和特色鲜明的农家休闲旅游,让这里成为城里人向往的新农村。
编制建设规划尊重农民意愿
而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小李庄美好乡村建设的成功,不仅是因为李光敏这位“能人”的带动能力强,它与来安县在建设中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产业密不可分。
这几年,为继续保持美好乡村建设的科学发展,来安县聘请了湖南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市第二建筑设计院等高水平设计单位,完成了高标准的专项规划。来安县县长焦义朝在接受采访时强调,来安县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在规划设计前,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都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政府不搞大包大揽、代民作主。同时,来安县根据村庄区位、人口、产业、生态等不同特色,因村制宜地编制美好乡村建设规划。
自从看了村庄的规划图后,小李庄的村民们甭提有多高兴了,对于专家们提出的农业种植示范区、畜牧业养殖区、水果苗木种植区、水面养殖区、水上休闲游乐区、农民健身活动区、旅游休闲生活区等功能区的科学规划,李光敏啧啧称赞:“这个方案是让我们过上好日子呢,我们一致通过,共同努力奔小康!”
在滁州市来安县,小李庄只是 “美好乡村”华丽画卷的一角,张山乡桃花村、舜山镇和平村、半塔镇罗庄村、汊河镇相官司村和黄牌村等美好乡村也已活力四射、峥嵘显现。
出台金融方案帮助农民周转
由于农民经济实力有限,资金周转往往是困扰他们扩大生产规模的难题。而在来安,大棚和订单都能帮助农民拿到抵押贷款。去年10月,来安县出台《来安县美好乡村建设金融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大棚抵押、农产品订单质押和林权抵押借款试行办法》,并选择在农业产业化基础较好的张山乡桃花村先行试点,极大地带动了桃花村菜农们的积极性。目前桃花蔬菜合作社已新增流转土地1200亩,67个农户加入蔬菜种植的队伍。
目前,来安县建立起美好乡村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采取整合涉农资金、强化财政投入、吸引金融信贷、广泛吸引社会投入和金融创新的办法,拓宽筹资渠道,千方百计满足建设需求。去年,来安县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达6000万元。而从今年起,该县财政每年将拿出不低于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美好乡村建设。
繁荣农村文化提升农民素质
繁荣农村文化也是来安县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该县目前已累计总投资952万元,建设了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2个农家书屋,实现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的文化网络全覆盖。
水口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面积890平方米,室外活动广场面积达13000多平方米,有舞蹈培训班、棋牌活动室、兵乓球室等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室。据文化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的电脑室24小时有人值班,村民可以随时来这里上网查找信息、开阔眼界。
张山乡长山村农家书屋虽然地处偏远山区,规模和资料却很上档次,室内面积达 70平方米,配有各类书籍1500多册、音像制品100多张、报刊30余份。书籍、报刊和音像制品大多为农业科技及生产方面的内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吸引了本村和周边村组群众前来借阅,年借阅量达1800人次、3500册次。
“以前农闲时,农村里只能靠打牌混时间。”在水口镇综合文化站,一位正在电脑前关注全国“两会”的年轻村民告诉记者,现在有地方看书、打球、上网,农村赌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