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体谅俺的家庭情况,俺也不想发生这样的事情,为了怕影响孩子学业压在我心头几个月的石头总算是落下了!也非常感谢“五老”人员出面帮我们调解。”陈某某高兴地握着孙某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近日,赵集 乡东城村“和事老”调解室成功调解了一起因交通事故赔偿问题引发纠纷,双方当事人不仅达成了调解协议,并握手言和,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
事故发生在今年7月份,孙某骑电瓶车经过快速通道红绿灯路口时,车速变慢停了下来,陈某某之子(17岁)与孙某一前一后,经过红绿灯路口时陈某未减速,把孙某某连人带电动车撞倒,孙某当时感觉伤得不太严重,又是前后村邻居也未报警。回家后左腿痛得抬不起来,不能走路,第二天到县医院拍片子显示骨折,要求住院治疗。孙某家人多次电话联系陈某某要求支付医疗费,陈某某认为孙某当时还可以走路,其儿子也摔伤,不同意支付医疗费。经村委会多次调解,就医疗费、护理费及后期误工费赔偿问题引发争议,孙某无奈之下将陈某某之子告上法庭。
陈某某儿子正在就读高中,担心经法院判决影响学业,家中经济存在困难,确实给不出孙某提出赔偿要求。陈某某找到该村“五老”人员进行调解。10月14日上午,4名“和事老”调解员以接地气的“家常话”向双方当事人说情理、讲法理,以情动人,劝解孙某能考虑陈某某的家庭实际情况和经济能力,在赔偿问题适当让步。经一上午沟通和劝解,孙某同意让步,双方达成赔偿协议,矛盾得到圆满化解。
像陈某这样纠纷通过“五老”人员解开心结的事,并不是个例。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2021年以来,该乡每村配备3-4名“和事老”调解员,“和事老”均是从政治素质好、群众基础好、调解能力强的“五老”人员中推荐,并经过层层审核、筛选出47名“和事老”参与村级治理工作。为让群众反映问题有去处,解决问题有专人,各村建立固定场所和特色的议事规程,村“和事老”成员每天轮流值班。如赵东村由当初3名“五老”人员开展工作,现有12名退休人员自愿到村无偿为群众服务。通过“五老”人员参与,一起起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积极打造平安、稳定、和谐赵集。(李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