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太和县赵集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以实际行动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是“和事老”奏响“和谐曲”。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该乡为每村配备3-4名“和事老”调解员,“和事老”均是从政治素质好、群众威信高人员中推荐,他们都是村里德高望重老同志,他们生活在群众身边,一些纠纷他们及早发现、及早处置,乡村干部不能说的话,他们可以说、可以训斥;群众都是好面子,90%纠纷在“五老”人员出面化解。目前全乡共有47名“五老”人员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如赵东村由当初3名“五老”人员开展工作,现有12名退休人员自愿到村无偿为群众服务;如东城村“五老法治室”、界牌村“小黎说事室”,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苗头隐患预防工作中,“五老”人员能够做到全面掌握本村实情、及时反映民意、第一时间化解矛盾纠纷,再复杂的问题在他们倾心、倾情、倾力地说和下,都会化干戈为玉帛。
二是“小积分”化解“大矛盾”。近年来,积极探索基层治理“积分”兑换机制,推行“网格+五老”模式,通过“村规民约”制定积分奖惩办法、评分标准等,将矛盾化解、平安创建、人居环境、信访维稳等设置了具体分值,为鼓励村民在“积分制”评比中多得分,群众获得积分随时可以到村兑换日常生活用品。“五老”人员每月担任基层治理评比记分员,每家每户得分在村“公开”栏进行公示,每月公示积分情况,群众把积分看得和面子一样重。如该户当月发生纠纷,扣除3分,群众家中就是矛盾也会主动去化解,真正实现了村级“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积分制实施以来,让村里的大小事务有“镜子”可照、有“尺子”可量、有“标杆”可比。“积分制”的实施,增强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村中的矛盾纠纷直线下降,村风民风日趋良好,通过学习榜样的作用,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真正做到了家家无矛盾、户户无纠纷、全村无诉讼的良好法治氛围。
三是小田并大田助力矛盾化解。近期,乡信访办与界牌村“五老”人员成功调解一起因耕地原因引起的矛盾纠纷,信访人对调处意见非常满意,现场16户群众与村委会签订土地出租协议。“历经“两届”村书记均未能解决的问题,没想到化解这么圆满,我的地跟其他群众一样价格,这样调解结果我非常满意。”村民袁某激动地说。该纠纷袁某反映,1994年袁任村委会干部,该生产队分地时,一块生产地系低洼地,逢上雨水天基本无收成,群众都愿意要这块耕地,为了当时工作开展,经时任村书记做袁某工作接收这块地,让袁某家免缴公粮。自国家实施免缴公粮以来,袁某多次到村反映,要求该凹地退回生产队重新丈量,面对袁某的问题,村委会无法达到他的诉求。经村“两委”研究,把袁某生产队地由村委会收回统一租种,村“两委”干部分头做袁某生产队群众的思想工作,以每亩每年1000元的价格,全部交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耕种,因土地租金是以原来的土地面积计算的,所以袁某的矛盾迎刃而解。将土地出租由村委会合作社统一耕种,田地化零为整,减少群众土地边界引发纠纷,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李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