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庭院楼房、整洁的社区道路、宽阔的健身广场……如今,当你置身于宿州市埇桥区美好乡村时,仿佛走入了城市的社区。去年至今,埇桥区先后启动了31个美好乡村精品村建设,通过典型引路,摸索经验,逐步将全区290多个乡村纳入到美好乡村建设规划中。
二铺村长寿屯小区一角
“以前晴天灰满桌,雨天泥裹脚;如今农民住的小洋楼,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来水。”近日,人民网安徽万里行报道组来到宿州市埇桥区西二铺乡二铺村时,村民王女士特意拉着记者在她家两层小洋楼和庭院里参观。
像王女士一样,二铺村数百户村民已经住上了让城里人都羡慕的庭院别墅。“这160多平米的小楼,农民只需要掏三四万块钱就行了,”在二铺村党支部书记孙宏富的带领下,记者来到居民集中区。只见区内干净整洁,每户居民院落前都设置一个垃圾箱,村里还有专人负责清扫。记者在居民家中看到,电话、自来水,太阳能,数字电视等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与城里无异。
二铺村汴河运河整治
二铺村距离宿州市区只有7公里,开车十多分钟就能从市区赶到。“我们现在正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打造集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农村发展新路子。”在孙宏富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该村大棚葡萄园、樱桃园和人参果园等。
“现在我们已与外地客商达成协议,准备投资近亿元打造长达5公里的汴河农业旅游观光带,”在汴河岸边,西二铺乡党委书记李佑杰指着岸边刚刚发芽的桃树林说,等今年夏天汴河整治完成后,将开通宿州市区通往二铺村的游船,城里人乘坐游船可以沿途观赏林园、果园等田园风光,也可以上岸采摘蔬果。
距离二铺村不远的光明村也是埇桥区31个美好乡村试点村之一,该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筹集的资金新建了村民广场、养老院等社会设施。直通市区的公交车每日接送村民前往火车站、汽车站和市中心繁华地段,缩短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
光明村蔬菜配送中心将种植的蔬菜直接送往城市超市
美好乡村虽好,但在摸索过程中,基层仍遇到了不少难题。“资金缺口是最大问题,比如仅二铺村拆迁安置费就缺口就五六百万,”西二铺乡党委书记李佑杰说,当前,建设美好乡村群众积极性很高,能住上好房子,土地流转多挣钱,农民积极性很高,但是对以农业为主的乡镇一级政府来说,巨大的建设资金缺口让基层压力很大。
有村干部反映,新农村建设面临土地指标紧张的困境。国家对土地利用调配都有严格规定,而将农民集中居住,统一建设居民集中区需要更多的土地建设用地指标。
“我们现在确定的首批31个试点村,都是经济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位置不错的农村,但是明年开始实施的第二批、第三批,90%以上的村庄条件都不好,说实话,我们心里也没底。”墉桥区委副书记刘博夫坦言,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确实遇到了许多问题,有些是基层政府短期内无法解决的。
为了调动基层美好乡村建设,埇桥区多方筹集资金,争取政策支持,以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实效。“我们现在筹集了6亿元的专项资金,确保首批美好乡村试点村建设,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的方式带动其他乡村建设。”刘博夫说,针对农村村情迥异,埇桥区在制定美好乡村建设规划时采取了一村一策,村庄规划由区、乡镇代做。“我们要求一个村庄一个项目库,区各局局长牵头实施,保证项目落实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