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6-28 来源: 新安晚报
村委会偷偷为近千村民买保险
为完成农村养老保险“任务”,滁州市沙河镇一些村借钱为村民垫保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一项重点推广的民生工程,然而它在滁州市南谯区推行时,却遭遇了尴尬。一部分村民不愿交,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参保任务,部分行政村只得东挪西借,偷偷地为未参保村民垫付保费。
根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规定,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60周岁以下,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新农保,参保村民每人每年最低交100元,国家另外补贴30元。
由于种种原因,这一重要的民生工程,在沙河镇下辖的部分行政村却遭遇尴尬。许多户籍在册的村民或联系不上,或不愿参保。为了填补这些“空白”,村委会只得东凑西借,甚至四处“化缘”,给没有参保的村民交养老保险费。
沙河镇龙亭社区一名村干部向记者透露,2011年该村为270名村民代交了27000元保费;2012年为378名村民代交37800元;今年又刚刚为300名村民代交了30000元。记者获悉,今年在该镇4个行政村2个社区中,除油坊村外,其他行政村都存在代交保费现象。以2011年为例,仅白米村、龙亭社区、新塘村三个村就为近千村民垫付了保费。
更尴尬的是,虽然村里帮村民垫交了保费,但却不敢告诉“受益”的村民,因为担心已经交费的其他村民听说后,也拒交保费。在采访中,当记者告诉一名村民他“被保险”时,这名村名表示毫不知情。
据一名村干部介绍,南谯区每年都对参保进度进行排名并在全区通报,镇里要求村里“必须完成”,村里也就只能自己掏钱为村民垫付保费。
南谯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面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每个星期都要通报一次,落后者要受到批评。当记者反映有村里代交现象时,这名工作人员表示“个别乡镇可能有这种现象。”但对此,沙河镇劳动保障所负责人称,买保险全凭村民自愿,“我没听说过村里替村民买保险的事。” (记者叶素健)
把“好事”办好才是真的好
多名村干部表示,农村养老保险是个好政策,但实施中不应“一刀切”
昨日,记者来到沙河镇部分行政村进行走访,村民们围着记者述说买保险的愿与不愿,而村干部则呼吁上级在实施这项惠民政策时不要搞“一刀切”。
买保险是为老了受益
人物:杨忠良龙亭社区大山洼村村民
今年46岁的杨忠良是龙亭社区大山洼村村民组组长。“买社会养老保险当然是件好事!”杨忠良说,他有两个孩子,除小孩子仍在读书没有交费外,其余三人都买了养老保险。他说,农民买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还给补贴,这样的好政策到哪里找呢?再说,本来缴费就不多,一年才100元,现在买了养老保险,将来老了还能替孩子们减轻负担。
不买保险因嫌收益低
人物:芦老汉龙亭社区菜队组村村民
杨忠良的观点,同村菜队组的芦老汉持反对意见。“政策的确是好政策,可是对我们家却不是很适用!”芦老汉说,他有两个孩子,都到了成家的年龄,经济负担较重,如果人人都买,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同时,芦老汉告诉记者,农村养老保险虽然好,但保障太低没有吸引力。他曾向村干部咨询过,现在每年交100元保费,等60岁以后每月也只能拿到几十元钱,与其这样,不如把这笔钱投到更急用的地方。
年年垫付啥时是个头
人物:沙河镇多名村干部
“买养老保险这是个好事情,能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对于农村养老保险政策,采访中所有村干部都表示支持,但他们觉得,这项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有些瑕疵。
新塘村一名村干部告诉记者,为了完成镇里交待的“任务”,2011年村里垫付了4万多元,去年和今年都垫付1万多元。“年年为村民垫付保费,真不知何时是个头啊!”采访中,多名村干部表示,旧账未清又添新账,让他们很苦恼,希望好政策在实施工程中,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不要搞“一刀切”。 (记者叶素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