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13 来源: 新安晚报

救生椅上看不到救生员的身影
现在,很多小区都配备游泳池,而小区游泳池也成了很多人纳凉消暑首选去处。记者昨天探访了合肥几个小区的游泳池,发现有的救生员不够,有的不见救生器材,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分不清谁是救生员
时间:昨天下午4时许
地点:合肥市马鞍山路一小区游泳馆
2012年7月23日,省城马鞍山路一小区游泳馆内,年仅7岁的女孩琪琪(化名)不幸溺亡。昨天下午4时,记者来到该小区游泳馆探访,此时,游泳馆内大部分是孩子。
当记者询问馆内安全措施相比往年有无变化时,馆内教练员告诉记者,“泳池配有六名教练员,一名专职救生员,安全还是能够保障的”。记者看到馆内配备了救生圈、救生椅等救生器材,不过并没有看到有救生员坐在救生椅上面,救生员、教练员也没有佩戴专门的挂牌。
对于小区去年发生的溺亡事件,小区物业负责人表示,“小区泳池属于外包的,独立运行,去年发生溺水事件后,物业也吸取了去年的教训,注重找有资质的合作伙伴,后期也加强安全管理。”
馆内不见救生器材
时间:昨天下午5时30分左右
地点:合肥市望江路和岳西路交口附近一小区
昨天下午5点30分左右,记者来到该游泳馆。这是一个露天游泳馆,游泳馆处于营业状态,泳池的工作人员正在换水。
记者发现该游泳馆内的设施很是简陋,泳池岸边,一名工作人员正拿着长杆在水池中来回搅动。记者在游泳馆内,并没有看到救生椅等相关救生器材。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我们这里有救生杆,没有救生椅。”
泳池管理人员告诉记者,到这里游泳的都是小区居民,“我们没有对外宣传,每天会换水。”
观察台上空无一人
时间:昨天下午5时左右
地点:合肥市望江西路和合作化路交口一小区
昨日下午5时左右,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望江西路和合作化路交口一小区游泳池进行探访,这也是一处露天游泳池,最深的地方不超过一米,多名儿童在泳池内玩耍,其中不乏两三岁的孩子,泳池周围围满了家长,救生员也时不时在边上转。记者随后来到泳池的西侧,发现有多名家长带着孩子在此处戏水,但孩子没有救生设施,附近也没有救生员巡视。
该游泳池长度约有30多米,但记者仅看到一名救生员。根据游泳池救生管理规定:游泳池除了在流动岗哨配备救生员,还要有救生员在观察台巡视,但记者看到此处观察台上空无一人。
泳池内虽然挂有救生圈和救生杆等救生器材,但安全标识字非常小,不注意很难看到。(蔡丽杨金鑫记者周晔记者许佳/文卞世鹏/图)
相关规定
外包泳池必须备案
自去年起,合肥市游泳场所在每年开放之前,必须填写《合肥市游泳场所开场备案登记表》并加盖公章,到场所所属县市区、开发区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登记,经核发“体育经营许可证”之后才可开张营业。
小区内游泳池对外委托承包的,必须在向体育管理部门申请开放备案登记时,提供产权人委托书函、承包合同,明确法律责任。各场所产权责任人要对承包、被委托人的资质进行核实与调查,保证签订的承包委托合同真实有效。否则,产权人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救生员不达标要重罚
游泳场所必须按水域面积配备足额的专业救生人员。
水域面积在250m2以下的人工游泳池,至少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2名。
水域面积在250m2以上的,每增加250m2及以内,增加1名固定水上救生员。
救生员配备不达标的场所,一律暂停开放。
对于在开放过程中未配备足额救生员的场所将从严从重处罚。
延伸阅读
救生员必须配备以下装备:
1.必须穿着统一的救生员服装
2.必须配备救生哨子
3.必须配备急救腰包
4.可佩戴保护性物品(太阳镜,太阳帽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