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河古渡口的青石板上,北宋“税碑”“民无信不立”的篆字历经千年风雨,仍与对岸办税服务厅的电子屏遥遥对话——屏幕上滚动的“纳税信用A级企业”名单,正是当代企业合规经营、依法纳税的鲜活注脚。这座浸润着楚汉风骨的古城,正以“合规”为基石,在税收现代化的浪潮中书写信用新篇。
一、诚信筑基:合规经营浇灌发展之花
典跃建材的数字化车间里,郭君建指尖划过刚下线的铝镁合金板,金属的微凉中藏着税务系统里“连续36个月零逾期申报”的温度。“2024年五月,税政业务骨干送来的‘纳税信用宣传’手册,封面上的国徽和我们账本上的红章一样滚烫。”凭借这份A级信用,该企业通过“税融通”获得1000万元贷款,企业技术人员正以0.1毫米的精度作业,不仅提升了产品质量,更让中国建材在迪拜酒店的幕墙上赢得国际声誉。
财务室的玻璃柜里,尹玉萍珍藏的银行回单已被翻得毛边卷曲。“贷款到账那天,会计室的计算器都在响。”这笔钱换来了128道质检的智能分拣系统,正如企业的纳税申报,“容不得半点马虎”。如今,典跃产品远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每道幕墙折射的光里,都藏着合规纳税的国际名片。
在萧县,这样的故事并非孤例。安徽新秀股份有限公司凭借持续的创新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成为萧县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杰出代表。同时凭借良好的纳税信用,企业成功申请到800万“税融通”贷款,凭借这笔资金,公司产品顺利打入欧盟市场。公司负责人指着墙上的纳税信用绿卡自豪地说:“2023至2024年,公司参加了俄罗斯、孟加拉、沙特等‘一带一路’沿线近8个国家的不同展会。通过这些展会,公司不仅展示了自身的优质产品,还与众多国际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该公司年销售量超过5000吨,30%以上产品出口到欧美地区,2024年出口量约800吨,出口额达1100万美元。这一系列成果生动地诠释了“诚信即财富”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安徽新秀股份有限公司用实际行动,在诚信经营的道路上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二、失信之殇:违法代价敲响警世钟
与典跃的繁忙形成刺眼对比,某投资公司的玻璃幕墙蒙着灰尘,法院封条在风中簌簌作响。财务室抽屉里,179.16万元欠税通知单泛黄如枯叶,旁边散落的滞纳金计算表,墨迹已晕染成深褐。这家曾获“纳税光荣户”的企业,因逃避缴纳税款,最终被追缴税款179.16万元、滞纳金26.87万元及罚款89.58万元,并移送司法机关。
“最后一个客户离开时,把获奖的水晶杯砸得粉碎。”知情人指向锈蚀的保险柜,里面只有D级信用的惩戒清单:发票限量、融资冰封、招投标被拒……失信的多米诺骨牌一旦倒下,企业便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更严重的是,这种违法行为如同投入市场的“暗礁”,扰乱了公平竞争的航道。“个别企业偷逃税,相当于给合规企业套上枷锁。”税务稽查人员介绍,近年来萧县查处涉税案件3起,挽回损失超100多万元,“从严治税,就是为诚信企业守护公平赛场。”
三、税务担当:织密合规守护网
萧县税务局的数据中心里,“风险”系统如精密雷达,实时扫描企业涉税数据。某食品厂申报数据出现异常时,系统立即预警,税务人员上门辅导,避免了企业因政策误读触碰红线。“以数治税不是‘抓辫子’,而是提前‘打预防针’。”业务骨干展示着风险评估模型,红色预警为违法者亮灯,绿色通行给合规者护航。
在农商行信贷部,“信用展示图”实时追踪企业纳税动态。某纺织厂因连续三月纳税增长15%,信贷员小王的笔记本记着效率革命:2019年500万抵押贷款需22天,2023年500万“税融通”信用贷款仅用8小时——这是银税数据共享筑起的“高速路”。
“税管家”王芳的手机里,存着237家企业的“合规档案”。去年汛期,某板材厂原料库被淹,她冒雨上门:“他们三年零逾期申报,我们不能让守规矩的企业吃亏。”三小时后,应急贷款堵住资金缺口,她制服上的泥点,是服务的勋章。而“六个一”网格化机制下,信用修复指南递到失信企业手中时,封面上的“税”字被掌心焐热——税务部门的“严管”与“厚爱”,始终并行不悖。
四、共治之基:筑牢信用社会防火墙
每年四月的“诚信纳税宣传月”里,萧县总能掀起信用文化热潮:在龙湖艺术文化广场上,甲骨文“税”字与现代二维码并列展示;老年大学的坠子戏里,“依法纳税”的唱词朗朗上口;小学课堂上,孩子们捏制的陶土税徽,在阳光下泛着纯真的光。
在税务部门的推动下,“合规经营”已融入城市血脉。政策陈列室里,《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办法》的立体装置展开3项一级评价指标,A级企业的“优先服务”如锦上添花,信用修复机制则给犯错者“改过机会”。某餐饮企业修复信用后,送来的锦旗上“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八个大字,这是对“知错能改”的最好诠释。
暮色中的工业园,当最后一辆货车驶出厂区,车斗里的建材在灯下泛着银辉——那是合规经营淬炼出的光芒,沿着法治轨道,驶向更辽阔的未来。
龙河古碑的“民无信不立”与现代办税厅的电子屏,跨越千年仍在对话。这对话告诉我们:合规经营是企业的“护身符”,依法纳税是发展的“通行证”。唯有将“规矩”二字刻入骨髓,才能在时代浪潮中行稳致远,让诚信的种子,在税收法治的土壤里,生长出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