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林镇位于风光秀美的巢湖南岸,316省道穿境而过,是中国渔网第一镇,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又是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区域总面积1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6平方公里,山场面积22.8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万亩。全镇辖14个村委会、两个社区居委会,人口7.5万。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12平方公里,常驻人口近3万人。
槐林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巢县神墩遗址距镇西2000米,是一个成椭圆形的高台大土墩。土墩表层布满陶片和瓦砾,经考古专家考证,这里是古人曾经生活过的场所,属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先民们选择有水源的高地居住,既依赖自然,又防御水患和野兽侵袭,充分体现了他们聪明智慧,也证明了槐林镇古老而又文明的历史。
槐林镇因槐林嘴得名,槐林嘴是伸向巢湖内的半岛,岛上栽植了大片中槐,故称槐林嘴。当今嘴上仍有个槐200余亩,是个槐花盛开、环境优美的地方。槐林嘴上的巢湖庙,与巢湖北岸的中庙隔湖相望,为姊妹庙。当年香客如云,香火旺盛,可惜原庙宇被毁于日寇的炮火。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得以恢复重建,使这里又成为风景名胜和佛教胜地。槐林镇的老街临湖而建,历史悠久,至今不少古民居依存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镇区范围向南拓展,已建成了4平方公里的新镇区。新街道布局合理,整洁宽畅,楼房鳞次栉比、商贸繁荣昌盛。街景花园如诗如画,居民小区温馨如春,被誉为“皖江山水名镇”,巢南的“苏南”。
槐林人历来崇尚文化,重教兴文,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教事业发展迅速,教育事业跻身于全市先进行列。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尤其是槐林灯歌古朴典雅,优美动听,传唱不衰,成为 巢湖民间艺术中的奇葩。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勤劳智慧的槐林人,紧紧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松,他们审时度势,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明确提出“以渔网兴镇”的经济发展战略,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渔网织机,实现了由传统手工编织向机械编织的战略转变,使 槐林渔网越做越大,覆盖全国,走出国门,成为 全国最大的渔网生产基地,成为全镇的经济支柱产业。目前正在向“走出亚洲、网络全球”更新更高的目标冲刺,努力打造亚洲最大的渔网生产基地。槐林镇濒临巢湖,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农业发达。南大圩是巢湖著名的大粮仓,“槐祥”大米已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鱼米之乡久负盛名。
槐林渔网的生产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现拥有各类渔网企业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7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35家企业拥有进出口自营权。从业人员2.3万人。拥有各类渔网织机2800余台(套),拉丝线200多条,年产各类渔网7.9万吨,锦纶综丝10.6万吨。2012年,省级渔网产业集群共实现工业总产值46.21亿元,销售收入45.75亿元,创利税5.33亿元;渔网渔具产品主要出口东南亚、欧洲、北美、非洲、俄罗斯等60个国家及地区,出口交货值14.11亿元,其中自营出口1.3亿美元。
2013年,槐林镇全力以赴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即渔网大市场、环巢湖旅游大道、省道316改建、污水处理厂、四大住宅小区、观湖风电场、全国小农水重点县槐林项目区、兆河治理、石茨河治理和1.2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