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安徽萧县费村村民张德侠在家中上网。张德侠告诉记者,随着村里集体经济的展开,全家一年收入能达到7万元。 新华社记者张端摄
2012年以来,安徽萧县费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围绕“皖北地区最具休闲旅游特色农村”建设目标,深入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努力把费村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新家园。
集体经济放光彩
费村始终把经济发展,增加集体收入,夯实村庄建设基础作为第一要务。
为了找到一条致富路子,村干部带领村民代表多次山东赴寿光考察蔬菜大棚种植、管理和营销模式,最后决定以集体为投资、经营和受益主体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350亩,建成蔬菜大棚50座,仅此一项,年集体经营收入就达200万元,同时还吸纳了50多名村民转移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积极招商引资,费村利用地下储藏近千万吨高岭土资源的优势,引进隆裕商贸有限公司,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联合开发,每年可为集体增收126万元,并解决200多名村民就业问题。如今,又建成了“风韵良种繁育”基地,并与徐州农科所、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签订了订单协议;修建了农家餐厅等,以“农家乐”和“休闲农业”为主的旅游经济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10月31日,萧县费村一位菜农在黄瓜种植大棚内拔去瓜须子,控制不必要的营养浪费。 新华社记者张端摄
费村集体经济收入采取442分配模式,即村集体经济收入的40%用于发展再生产,40%用于村庄基础建设,20%用于村民生产扶持和相关公益支出。目前,该村村民耕种所需良种、农药、化肥等农资都不要自己掏钱,全部由集体免费供应。在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下,2012年底,该村人均收入近万元,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基层组织聚力量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费村的发展变化离不开村支部的坚强领导和无私奉献,充满凝聚力、战斗力的村党组织是村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
该村在换届中产生的新一任两委班子,年龄结构合理,创业劲头十足。工作中,该村履行承诺,坚持“三个做到”,即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先做到、要求党员做到的委员先做到、要求委员做到的书记先做到。村支部书记陈明华在村里工作不拿一分钱工资,还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引进了隆裕公司开发高岭土矿;总支委员张胜景有一手汽车驾驶的好本领,解放军后勤部曾以每月7000元的优厚待遇请他进行军车试驾工作,但他坚持留在费村为集体服务。
每有公益活动,党员经常自掏腰包带头干,为群众作出榜样。费村在实施整修村道、安全饮水等项目时,由于广大党员和群众义务参与,为集体节省建设资金达40万元。村民李宗利已经78岁了,每有公益劳动都自愿积极参加,一分钱都不要,他说:“给钱我就不干,为村里服务一分钱我都不要”。
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费村党支部先后被安徽省委授予“全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荣誉称号。
村容村貌展新姿
费村坚持以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村庄建设。以突出汉文化特色为主,对主街道两侧房屋统一建造风格进行了改造,全部用琉璃瓦装饰,同时粉刷灰白相间的外墙漆,形成了协调一致的建筑风格。
费村大力实施“四化”工程,目前村内道路硬化率已达到70%,安装路灯120盏,绿化面积近1万平方米,绘制文化墙40面,极大提升了村庄建设水平。在解决清洁卫生问题上,费村建成垃圾收集点13个,配备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600个,购置垃圾运输车1辆;铺设污水管网近9000米,并建设污水处理池2座。同时,由村集体出资聘用了5名保洁员进行日常卫生环境维护,以保证村庄的整洁干净。
文明健康好风尚
村庄美了,品位提升了,费村处处树起文明新风。富裕起来的村民利用村里的电教网络资源,自觉学习法律法规、文化科技、礼仪修养等知识,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费村还组建了腰鼓队、狮子旱船队等文艺演出队伍,配备文艺演出器材300多件套,利用节假日、农闲时间,引导群众开张文化娱乐活动,每年演出20多场,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开展“卫生家庭”评比活动,引导群众树立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开展“五好家庭”、“六好媳妇”评比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形成了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
作为安徽省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费村先后荣获文化部、全国妇联“美德在家庭示范点”;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巾帼示范村”;安徽省妇联“全省优秀妇女之家”;安徽省妇联、综治委“平安家庭先进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公共服务促和谐
为了建设和谐乡村、幸福乡村,费村组建了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在卫生保洁、集资投劳、矛盾纠纷排解等热点问题上,积极探索自治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目前,村民全部吃上自来水、看上有线电视,60%农户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建设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使留守老人和孤寡老人老有所养;建立了“定员保洁、定点收集、定时清运”的垃圾清理服务机制,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垃圾处理新模式;进一步充实了农家书屋、卫生室等设施,安装了摄像头,村内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
旅游观光好景色
费村距萧县县城15公里,北望徐州南接淮北,与天门寺景区隔路相望,距国家“4A”级风景名胜皇藏峪森林公园5公里,距萧县东高速出入口4公里。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费村围绕“皖北地区最具休闲旅游特色农村”目标,以“农家乐”为主体,重点开发民族旅游产品、休闲农业旅游产品、泰山奇石文化产品等,同时充分挖掘苏东坡采碳的历史遗产,为农家乐注入文化的灵魂。
倒流河农家乐园已建设成皖北地区的乡村旅游明星,被省农委、省旅游局命名为省首批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结合农家乐旅游项目,目前费村已建成农民公园、奇石园、东汪湖公园等休闲场所10多处,在倒流河沿岸修建景观长廊100米、仿古凉亭12座、垂钓中心2处、游船码头1处,培育干杂果采摘园100亩、有机蔬菜大棚观光园200亩,大大提升了村庄的可观可赏性。
( 来源: 新华网安徽频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