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站        省人大        省政协       省政府
网站首页 投诉监督 视频关注 乡镇风采 乡镇动态 重点联系乡镇 乡镇旅游 文件发布下载
特色产业 安徽新农村 新型城镇化 课题研究 建设美好安徽 领导专栏 研究会动态 关于我们
儒商梦绝:徽商潮落潮起|新型城镇化|安徽乡镇网
当前日期: 2025年5月14日4时44分 星期三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多所高校不再招收“专... 11-25
防疫短信自带核酸结果... 11-25
扫码就能领补贴?提示... 11-25
交三万元就能“抱团养... 11-25
揭开“外泌体化妆品”... 11-25
花8.88元买签名照... 11-25
7万元可考研“包过”... 11-25
多地网传“有人抢小孩... 11-25
花了十多万元 新房装... 6-18
安徽公布拖欠农民工工... 6-18
一月速成“瑜伽高级教... 6-18
上免费网课先交钱再拉... 6-18
花5万多文眉文唇“开... 6-18
小家联行、嗨客相继倒... 6-18
嗨客公寓管理公司失联... 6-18
手续不合规质量堪忧 ... 6-18
“文明郑州靠你我的共... 6-17
毛利率70%,3个月... 3-31
群众举报投诉环境问题... 3-31
合肥韦博英语停课:4... 3-31
特别关注 更多>>
六安:叶集区念好“精... 4-28
马鞍山:实现全省首单... 4-28
六安:金寨县以“信用... 4-8
首届国际乡村发展创新... 3-31
淮北:开展2024年... 1-23
黄山:休宁县榆村乡信... 1-23
滁州:明光市以“信”... 12-23
蚌埠:高新区推进诚信... 12-23
池州:经开区信用+监... 12-17
宣城:召开高频失信企... 7-15
蚌埠:推行“三书同达... 7-15
合肥:信易贷平台“政... 7-15
亳州市城市信用建设水... 7-2
马鞍山:信用城市 “... 6-27
淮南:以信用承诺嵌入... 6-27
宿州市召开“信用助企... 6-25
六安:裕安区交通运输... 6-25
铜陵:信用监管“硬手... 6-24
企业信用报告代替无违... 6-21
芜湖市率先推出“公积... 6-21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联系人:杨主任

 网  址:www.ahxz.org

 Q  Q:2675014825

 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 新型城镇化  
儒商梦绝:徽商潮落潮起
日期:2012/5/23 10:27:16    来源:站内发布  
      徽州,不再是寻常的词汇,无论是作为地名,还是一种文化的内核。它曾经随着徽人的足迹四处漂泊,然后凝聚,达到了无比辉煌的高度。

  人们用更多的赞美来形容它———"一生痴绝处,无梦多徽州。"

  无徽不成商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崛起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其后历经300余年的辉煌。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其中婺源人多茶、木商,歙县人多盐商,绩溪人多菜馆业,休宁人多典当商,祁门、黟县人以经营布匹、杂货为多。

  明清时期徽商盛极一时,其富堪可敌国。扬州从事盐业的徽商资本就有白银四五千万两,而清朝最鼎盛时的国库存银不过7000万两;乾隆末年,中外贸易有巨额顺差,而出口商品中由徽商垄断经营的茶叶位居第一。

  徽商东进杭州入上海,渗透苏浙全境;抢滩芜湖,控制长江流域,淮河两岸;北占大运河,往来于京、晋、冀、鲁、豫,并远涉西北、东北;西挺江西,沿东南进闽粤,进而扬帆入海。"足迹几半禹内",可谓"其地无所不至"。时有"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之说,无论从业人数、经营行业与资本规模,均为商界一时之冠。

  典当业与其他行业相比风险小、获利稳,徽商继盐业后大举进入典当业,时有"徽州朝奉"、"无典不徽"之说。清末上海69户典当,徽商所开者达30户,常有一人开设二、三号典当铺,多者可达四号。如戴静波设有源泰、润泰、义丰等四号典当。典当铺与衣庄联号经营,典当期满不赎的衣物交衣庄标价出售,则系徽商首创。

随着江南棉布的进一步商品化,徽州布商的足迹很快遍及苏浙盛产棉布的大小城镇。明末嘉定县钱门塘丁娘子织的布匹质地精良,便有个徽商在其住地租屋居住,专门收购她的布行销各地。钱门塘附近的外冈等镇都纷纷仿效丁娘子的织法,所织之布由是被称为"钱门塘布",这成了徽商手中的紧俏物品。到了清代,徽商一般都集中苏州市镇附近开设布庄。在那些并不产棉而棉织业又很发达的地方,徽商还设立以棉花换取棉布的牙行,叫作"花布行"。为了营造自己的品牌,他们都在自己加工的色布布头上标明本字号的专用图记。康熙年间,徽商汪文琛在苏州开设"益美"字号声誉大起,一年中售布达百万匹。一时有"吴丝衣天下"之说。   徽州山区盛产名茶,尤其是以休宁、歙县所产的松罗茶为最。茶叶贸易逐渐成为徽商经营的主要行业之一。乾隆年间,徽州人在北京开设的茶行有7家,茶商字号共166家,小茶店达数千家。在汉口、九江、苏州、上海等长江流域的城市,几乎到处都有徽州茶商的活动。在徽商发展的极盛时期,江南市镇的盛衰完全系于徽商的经营。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嘉定县罗店镇"徽商凑集,贸易之盛,几埒南翔"。

走进徽居,从设计、装饰、摆设、楹联等方方面面,都呈现出勤学守德、怡情养性、谦敬免祸等儒文化内涵。"东园"的主人为子所建的书室不设窗户而靠天井采光,以利其"潜心"读书;"瑞玉庭"中的错字楹联,寓意睿智、深刻;徽居中有名的私塾和宗族学校比比皆是,他们延请名师宿儒教导子弟,家弦户诵,无处不透露出浓厚的礼教氛围。徽居的镜像,使人流连的同时不禁叹息:深厚的文化精魂铸就了徽商的奇迹,传统的礼教桎梏是否也注定他们行而不远?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游人的赞叹,还是游子的叹息!

  从马曰琯到胡雪岩

  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元末明初的徽商资本,较之宋代大为增加,朱元璋入皖缺饷,歙人江元一次助饷银10万两。

  马曰琯为清代前期扬州徽商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喜爱写诗、藏书和结交文人。雍正年间,他在扬州建造小玲珑山馆,广交天下名流。著名学者全祖望、厉鹗、郑板桥等都是小玲珑山馆的常客。马曰琯喜爱考校典籍,家中专设刻印坊,如刻朱彝尊《经义考》一书就花去千金。小玲珑山馆又是马氏藏书楼的别称,藏书多达十余万卷。1772年四库全书馆设立,马曰琯的儿子献藏书776种,为全国私人献书之冠,乾隆皇帝褒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马曰琯和他的弟弟马曰璐,被称作"扬州二马",《清史稿.文苑传》列有马曰琯传,足证他的文名确为当时所重。

     近代徽商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江春和鲍漱芳,他们都是歙县人。江春早年乡试失败,于是弃学经商,寓居扬州。乾隆六下江南,江春徘徊接驾,并个人捐银30万两。乾隆为他手书"怡性堂"匾额,赐封为内务奉宸苑卿,授以布政使之衔。扬州瘦西湖有一座砖砌三层白塔,酷似北京北海公园的喇嘛塔,相传此塔就是江春为迎合乾隆所建。江春"以布衣上交天子",一方面反映了徽州盐商的财雄势大,另一方面也折射了徽商的经商之道。鲍漱芳从小跟随父亲在扬州经营盐业。他多次捐款为朝廷济困,1805年黄河、淮河大水灾,洪泽湖决堤,他先后捐米六万石,捐麦四万石,赈济了数十万灾民。改六塘河需开山归海,他集众输银300万两。鲍漱芳屡次捐输,深得嘉庆皇帝赞赏。乾隆皇帝也曾亲笔为鲍家祠堂写了"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的对联。   徽商中最有名的就是胡雪岩。胡雪岩生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在钱庄当学徒出身的他办事勤快,能言善道。胡雪岩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他的识见。他20岁时遇见一个潦倒的书生王有龄,缺少进京的盘缠。胡雪岩虽然和他并不相熟,但私下里借用了钱庄的500两银子给他。胡雪岩因此被钱庄辞退。做官后的王有龄感其恩德,视为生死之交。胡雪岩借助王有龄之力,开设了钱庄、当铺、药铺,经营丝、茶,迅速暴富。1862年他协助左宗棠与法国人联组"常捷军",1866年又协助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并为左宗棠办理采运事务,成了名副其实的"红顶商人"。

 徽商的商道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古徽州本来山阻壤隔、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出产难以自给,故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之说。出于谋生的需要,徽州人不得不从小背井离乡,外出创业。

  徽商的宗族观念很重,外出经商总是按血缘、地缘聚居。相对于商海的狂风巨浪,个体的商人只是一叶扁舟,而在徽商这样的集团里,他们追求着和谐的人际关系,依托着宗族的势力共进退。"一家得业,不独一家食焉而已,其大者能活千家百家,下亦至数十家。"遍布各地的徽州或新安会馆,就是将具有血缘、地缘关系的徽商拢聚在一起的纽带。

  徽商对读书入仕看得很重,从明中叶到清咸丰时,徽商子孙中读书、做官、经商已成为三位一体的局面,他们由儒而商,由商而官,官商互济。深厚的新安传统文化所蕴育出的徽商,作为一个整体文化素质较高的商帮,他们在商业活动中大多自觉用儒学思想来规范自己的经营活动。他们在致富后除了扩大资本以追逐利润外,大多把聚敛的财富转回故里,修祠堂、造宅院、修族谱、置族田、建书院等等,甚至全面规划一族人聚居的村镇。以徽商为主的捐资助学,使古徽州府学、县学、村塾、家塾、义塾、学馆、书院等遍布城乡。据统计,宋元明清徽州共有书院260多所。真正是"十户之村,不废诵读"。

友情链接  
省发展改革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自然资源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环保厅 省住建厅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农村厅 省水利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卫生健康委 省退役军人厅 省应急厅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港澳办) 省国资委 省市场监管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统计局 省林业局 省医保局 省管局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省人防办 省政府信访局 省乡村振兴局 省数据资源局 省参事室 省粮食和储备局 省能源局
省监狱管理局 省药监局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贸促会 省社科院 省农科院 省地矿局
省供销社 华东冶金地质勘查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税务局 省地震局 省烟草专卖局

版权所有:安徽乡镇网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乡镇发展论坛组委会 技术支持:优网营销 皖ICP备14019123号-6
电话:0551-62607456  工作QQ:1499535043
邮箱:ah2641001@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