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房”圆安徽百万家庭安居梦 |
日期:2012/9/14 8:42:41 来源:站内发布 |
“没想到这辈子能住进这么好的房子里,我对政府的政策很满意!”安徽合肥市经开区天门湖家园小区69岁的刘桐生说,以前住在十几平方米的平房里,不仅拥挤而且买东西也不方便。现在好了,一室一厅4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个月房租才37.2元,附近走几步路就有超市、菜市场,生活也很方便。 刘桐生是安徽百万城镇家庭享受住房保障政策之惠的一员。2007年以来,安徽高度重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把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重要内容,作为全省重点民生工程予以推进。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累计有102.2万户城镇居民家庭通过保障性安居工程改善了居住条件,保障房建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大规模推进保障房建设,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李明说,这给我们提出了高要求,既要让人有得住,还要让人住得好,住得安心,让保障房也能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 对经济欠发达省份来说,建设保障房最大困难莫过于资金问题。为此,安徽各级政府巧做“钱”文章,强化投入保障,多年来共争取到中央各类住房保障补助资金241.5亿元;省财政对廉租住房每平方米补助200元,对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实施以奖代补,累计投资资金48亿元;市县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安排、提取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土地出让收入的2%-5%等专项资金,统筹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为破解保障房建设中的用地难题,安徽省政府在省级年度土地利用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新增建设用地,确保用地供应。会商省国土资源厅,按照1.4容积率并加15%商业配套,提前单列新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计划指标,2011年和2012年分别于年初下达了1.23万亩和1.7万亩用地计划。各地将用地审批纳入重大项目用地报批机制,实行集中审查、绿色通道等措施,加快报批速度,全力支持保障房加快建设。 在保障用足地的同时,安徽各级政府还确保能用好地。滁州市副市长汪建中说,政府将很多保障房安排在闹市区的黄金地段,周围商业、医院和公园配套齐全。市区天长西路一安置点,占地近90亩,若进行商业开发价值4.5亿元,但政府却开建16万平方米的安置房项目,至少需投入3.8亿元,仅这一个项目政府就“损失”了8.3亿元。 保障房质量牵动着老百姓的心,也是政府和建设者关注的焦点。安徽省印发《保障性住房建设导则》,在全国率先发布《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明确保障性住房项目从规划布局到竣工验收各相关环节的质量规定和要求。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工程质量督查,全面推行工程质量责任主体信息公示牌及永久性标牌制度,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与其他一些房地产项目相比,保障房项目监理人的工作内容相似,但责任和压力更大,工程竣工后,在显著位置设置竣工标识牌,会把我的名字刻在上面,接受社会监督。”已有13年监理人经历的合肥市滨湖新区滨湖城市天地公租房工程监理部总监刘莉说,不管以后出现什么问题,都会进行追责,这也时刻在提醒自己要尽职尽责。 分配问题关系到保障性安居工程成败,是对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考验。如果该保障的“落了空”,不该保障的“搭便车”,就会造成新的不公和矛盾。安徽坚持阳光操作,确保分配公平公正。合肥市庐阳区荣城北苑廉租房小区居民王华说:“申请廉租房后,按照家庭收入、身体健康等排序,然后通过公开摇号,再张榜公示,我觉得这样分配很公平。” 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安徽保障房建设取得丰硕成果。5年来,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累计完成投资近1000亿元,已有百万户城镇居民家庭改善了居住条件。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开启了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序幕。2011年,全年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42.9万套,相当于“十一五”期间的总和。今年,国家下达安徽省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为40万套(户),任务量居全国第4位。上半年,全省新增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1.3万套,占目标任务的80.2%,开工量居全国第2位。 |
|